【大纪元2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何易霖新竹十二日电)环保意识高涨,可重复使用、对环境友善以及能源转换效率佳的新能源技术已成为各国积极探索焦点;燃料电池( Fuel Cell)因为低污染、转换效率高,最受瞩目。在全球大力发展燃料电池的同时,近年来台湾包括工研院等单位也积极投入相关研究,已有初步成果。
燃料电池是高效率、低污染、多元化能源的新发电科技;燃料电池的氢供系统发电,不但比传统石化燃料有洁净、高效率的好处,更可结合核能、生质能、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将能源使用多元化、可再生及永续使用。
燃料电池最早用在美国登陆月球的太空梭的主要电力、水热来源供应,并可进一步提供生命维持系统、潜水艇动力、公车、汽机车、脚踏车、分散式发电、家用独立发电、工商业备用发电系统、可携式消费性产品等用途电源设备,因此吸引世界各国政府、民间企业投入大量人力及资金研发。
燃料电池的潜力如何?据日本估计,燃料电池将于2010年走入家庭,2015年会被大量使用,进一步改变民众生活型态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
台湾最早期从事燃料电池研究及推广单位是经济部能源委员会及工研院能资所;2000年后,包括台湾经济研究院、中科院材料所、工研院材料所以及能源委员会等研究单位也进一步投入;学术单位则有台大、清大、元智大学陆续加入。
工研院是台湾发展燃料电池的重要推动单位。副院长兼能资所所长曲新生表示,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藉由氢气与氧气的结合,产生水、热与电力,直接将燃料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与传统火力发电系统先产生蒸气再发电的方式不同。
他说,燃料电池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直接效率接近55至60%,若包括回收余热,整体效率超过80%;全球先进国家都在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其中发电系统方面以美国、加拿大与日本最为积极,美国与加拿大的发展规模约在5千瓦,日本则在0.7千瓦左右,现在都属于实验阶段,只有少数试验产品出现。
台湾的研发方面,曲新生指出,2001年开始,经济部能源委员会委托工研院能资所执行分散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研发,结合工研院化工所、材料所及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执行经济部能源局委托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开发计划,继2002年完成台湾首颗 1千瓦燃料电池组的开发后,去年进一步以自主技术,完成全国首座3千瓦级家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及可携带的1千瓦燃料电池发电机。
值得一提的是,3 千瓦级家用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涵盖的关键技术,都是台湾自主的研发技术,如工研院完成的复合双极板、可使用重组气体的电池组及天然气、甲醇燃料重组器等新技术研发,结合流道设计技术,电池性能已具国际水准。
他说,这项自主技术可让昂贵的燃料电池成本大为降低,未来可透过研发团队扩散,使技术在台湾生根。
曲新生表示,工研院燃料电池的研发, 3年半来已获得海内外专利25件,申请中还有国际专利10件及台湾专利 9件,已发表的国际论文12篇、台湾的论文44篇,累积专业技术报告达91份,并将相关技术先期技术授权给台电、大同、正峰、北瑞、永裕、盛英等多家本土厂商。
他指出,台湾地狭人稠,又缺乏矿藏,燃料电池的洁净、高效率、多元化的能源特性,可应用于车辆动力、分散式发电、3C资讯产品电源等商业产品,对于高度仰赖进口能源的台湾具有能源安全上的价值,未来只要有效改善成本效益,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