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民:董建华辞职内幕

──失去大后台江泽民

田民

人气 413
标签:

【大纪元3月28日讯】董建华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为董建华辞职后北京给他所作的政治安排。这是对董建华出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七年来所作贡献的肯定,也为董建华以相对超然的姿态,来主持未来第三届特首的选举提供一个合适的政治平台。北京亦决定在未来的特首选举中,支持现任政务司长曾荫权出选第三届特首。据悉,该项决定已在提名董建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同时告知了董建华。据悉,董建华鉴于身体不好,加上香港政经形势已略为好转,于是来个“见好就收”,向中央请辞,终获批准。由于董建华辞职一事中央高度保密,只有四五个高层人士知惰,连中联办高层都豪在鼓里,甚至要四出打听真相如何。

董建华因健康理由多次请辞

前年“七一”香港发生五十万人大游行,令中央对香港特区政府工作首度表示不满。之后,董建华多次向北京请辞,但中央挽留。在庞大的工作压力下,近年来董建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血压升高,心血管等也不好,甚至在台上站久了都会头晕。去年底,国家主席胡锦涛到访澳门,在澳门回归周年庆典上,当众向香港众多官员讲到要“查找不足”。董建华事后对于“查找不足”这四个字理解为对他的训斥,甚为不满和感到委屈。即于一月向中央再次以“身体健康”为由提出辞职。北京最高层经过慎重考虑,认为目前香港政经形势尚好,是可以进行特首更替的时候,于是就批准了董建华的辞职。中央不仅安排董建华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更于去年为董建华在上海购置了一座舒适的别墅,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去年的立法会选举,亲中的民建联获胜;香港经济亦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很大好转。目前,北京最关心的是二OO七年第三届特首的选举问题。经过香港回归七年来的政治长跑,在众多的“特首候选人”之中,跑在前面的实际上只有曾荫权和唐英年两人。不过,来自北京的最新消息称,在北京的最后一轮选择之中,唐英年已被放摒弃。北京高层认为,唐英年作为特首有三大不足:一是他所依靠的自由党,在二十三条立法时采取政治倒戈的方式,临阵叛变,使北京的立法打算功亏一篑,北京对唐英年与自由党的政治忠诚度打了个很大的问号。同时,自由党背后与英国、美国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交往与关系,也让北京对这个政党与唐英年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二是董建华这两届已是商人治港,在照顾市民利益方面,以及稳定香港政局方面都显得不足。因此,北京不希望再由商界背景的人士来治理香港,以免引起市民与部分政党的反弹,以及影响对公务员队伍的统合。三是唐英年与来自上海的上任领导人关系密切,这在过去可能是优势,但在新领导人上任后却成为包袱。中共新一代领导人也想自己来掌控香港事务,不希望前领导人会有机会通过与香港特首的私人关系再对香港事务插上一手。如此种种,唐英年的政治前景被看淡。

而目前曾荫权却有五大优势:一是一直担任公务员,与商界并没有直接关系;二是长期在公务员队伍任职,熟悉公务员系统运作,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三是在二十三条立法等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北京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表现出很高的政治忠诚度;四是熟悉经济事务,一九九八年金融风暴时,毅然决定入市平预,打退国际炒家,使香港经济免遭一难,而在沙士来临后,又协助董建华渡过难关;五是他在香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民望,与民主派等各界人士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各方面都能接受的理想的领导者。据称,去年十二月胡锦涛出席澳门回归活动时,曾在公开场合与曾荫权握手并寒喧,而没有同在场的唐英年讲话,已经在对外释出一个明确的信号。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学系教授张炳良认为,中央并不抗拒公务员或商人治港。有传说,中英谈判时亦有打算从在任或退休公务员中培养特首人选,只是后来中英合作失败,才找来商人出身的董建华出任第一届特首。但整体来说,张炳良认为“商人治港”未死。因为董建华失败,不代表其他商人没有能力,他相信有能力感召民众的商人也可胜任当特首。城市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首席讲师宋立功也认为,董建华管治失败并不代表“商人治港”理念有问题,中央仍考虑商人或公务员治港。

北京倾向新特首任期二年

董建华辞职,按《基本法》规定,要在六个月内举行行政长官选举,新官就任前,政务司司长会出任署理行政长官。依照现时情况,原先就被视为第三届行政长官热门人选之一的曾荫权,无疑是最有机会接替董建华出任下个行政长官的人选。1对接任人的任期问题,基本法并没有对这个新的行政长官的任期作出其体的规定,因此人们对董建华辞职之后接替他的特首的任期应该是做完他没有任满的两年还是按每届特首的任期五年,以及这个问题是否需要人大释法存在不同看法。香港民主派和法律学者主张根据《基本法》订明的五年,民建联和支持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的自由党则认为,接任人只须履行余下任期,即两年多便可,在一一00七年再选举下一任行政长官。

北京认为,民建联和自由党主张任期只需两年多,是因为他们原本已就二OO七年行政长官选举作出部署,而他们同时相信,现时提前举行的选举,只会有利于他们不属意的曾荫权。若曾荫权接任后有五年任期,即表示再下一次行政长官选举要推迟至二O一O年,严重破坏他们的选举部署。他们希望接任者任期只有两年多,属过渡性质,以减低对他们选举部署的影响。

而北京的中央政府则倾向于新接任者只须履行余下两年任期即可,理由是这可看作对曾荫榷的观察期,若中央满意其表现,或可让他再连任一届。消息指中央亦考虑到,若任期为五年,会令其他有意参选的人意兴阑珊,影响各方团结。

不过,香港的一些法律界人士不同意这种看法。基本法委员会港方成员、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讲座教授陈弘毅指出,《基本法》已写得很清晰,无例外条款,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根据《基本法》产生的行政长官任期都应该有五年。《基本法》第四十六条订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五年,可连任一届。”当中并未说明若行政长官在任期前离职,应如何处理接任者任期。就这个问题,前线立法会议员刘慧卿去年五月五日曾向香港政府作书面提问,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当时的回复是,“《基本法》订明,行政长官的任期为五年,这规定适用于任何行政长官,不得有例外情况。”这表示,香港政府亦一贯认为,若行政长官提前离职,下一任行政长官任期亦应为五年。

从法律层面来看,接替董建华的特首是充当临时的特首,做完董建华没做完的两年任期还是开始新的五年任期,两种可能性都有,从法律层面看也都可予以允许。不过,对此的最后决定权是在北京,而不是在香港。北京高层虽然倾向于做完董建华剩余的两年任期,但仍正慎重对这个特首继任者的任期进行最后的政治、法律上的评估。

重回“行政主导”港英管治架构

香港特首董建华提早离职,将令香港政治架构出现巨变,据悉中央有意藉新特首曾荫权上场,为香港政局重新“洗牌”,以未来两年半时间重建香港政治架构,其中最大改变是可能放弃董建华一手推行的政治任命高官问责制,重回港英殖民地时代沿用以公务员做司局长的旧制,认为有助于提高特区政府的施政,振兴香港。有亲北京政界人士透露,日后行政会议的组成也会改回以往的港英模式。

董建华三月三日出席全国政协会议,获中央礼待坐上主席台,胡锦涛会前更与他握手问好。董在会议后仍未表态是否已辞职,但中央方面已为如何处理董留下来的政治烂摊子寻求解决方法。据了解,中央计划重整目前特区政府架构,保证行政主导可以有效落实,所以北京找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做特首,目的是藉曾荫权熟悉政府运作以重整港府领导架构,为日后特首管治铺路。

据悉,曾荫权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重整特区政府决策层。消息称,董建华第二届任期推行的高官问责制将会取消,重新以公务员担任司局级官员,恢复港英时代的制度。有政务官私下认为,北京真的放弃问责制,他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当日董建华推行问责制时间太匆忙,很多重大问题未有做好研究,令整个制度漏洞百出。

前工商局局长周德熙认为,拿只推行了两年半的问责制与行之已久的公务员制比较优劣,可能未必太公平,但他承认,与公务员制度比较,问责制在团队精神、政策协调方面均有所不及。

除了取消问责制外,亲北京政界人士透露,中央也会一并研究行政会议组成以及立法会权力。据说北京认为目前行政会议组成模式有需要改变,例如可以研究重用港英时代模式,委任一些有影响力的政商界人士加入,平衡香港内部不同利益,而各政策局官员也毋须全部加入行政会,避免人数太多难以运作。

《基本法》前草委、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认为,若取消问责制,就证明民主党当日反对问责制是正确的,整个制度只向董问责,但重回以往公务员制,可能较问责制更差:“即系到时曾荫权就绝对向北京服从,公务员局长又要向佢绝对服从,做错重唔使落台,根本系民主倒退。”他路为普选才是解决管治问题的出路。

中文大学政治及公共行政学系助理教授黄伟豪指出,把问责制改回公务员制度是开倒车,因为问责制虽被批评为只向没有普选的特首负责,但至少过去两年多来,的确有官员承担施政失误而下台,较未有问责制的年代进步,走回头路将有碍培养政治人才,因为一小撮不必向市民负责的公务员,将垄断政府决策过程,变相回到公务员治港。

泛民主派也将推出候选人角逐特首

特首选举预料会在半年内举行,除了各个有意竞逐者都要加快部署外,就连一直对“小圈子选举”采取冷淡态度的泛民主派,亦要加快讨论是否参与这次选举。泛民主派多个党派日前就这议题交换意见,而多位民主派亦表示持开放态度、同意讨论,并认为民主派的参与若有助于促进民主进程,值得一试。

其中民主派的最大政党民主党,三月四日晚在中委会上决定,与泛民主派进行磋商,找一位有民望的人出选特首。据了解,民主党明言会“倾尽全力”为该人助选,并会向选举委员会争取提名,不过,他们已预期拿不到足够提名,未能正式参与特首选举。民主党副主席何俊仁表示,虽然现有的行政长官选举是不民主刮小圈子选举,但是完全杯葛,将无助于推动民主。

何俊仁表示,泛民主派打算经由民主程序选出共同支持的人选,然后争取民间的支持,迫使八百人选举委员会提名他成为正式候选人。他承认,能否取得成为候选人所需要的一百个提名仍然是疑问,如果民主派代表在社会上取得广泛支持,而不能获得选委会的确认,对选委会本身将构成很大的冲击。

但民主党前主席李柱铭则认为,派人竞选的做法“没意思”。他形容,泛民主派不用参选,市民也会知道这是小圈子选举,而且极有可能民主派的候选人会跟政务司长曾荫权“一对一”,陪跑之余,反而会增加对方的合法性,“他会说,选委会是由几十万人选出来,你们输得口服心服啦。”

基本法四十五条关注组成员汤家听则说,他认为民主派应该派人参选,因为在过程中可以展示公众力量,突显小圈子选举制度的荒谬。他说,选委会法律界别最少有两个空缺,他已四出鼓励朋友参选。

岭南大学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广认为,泛民主派参选行政长官对营造竞争气氛有积极意义。不过他相信,即使他们的代表可以获得足够的选委提名,最终当选行政长官的机会仍然等于零。

转自2005年4月前哨杂志(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网海拾贝】美国600亿援乌法案通过后,如何影响俄乌战局?
大卫‧麦塔斯:赞赏、表彰高智晟
【网海拾贝】公开中共党魁在美财产将产生四大冲击波
【网海拾贝】中俄伊朝,权宜之计下的“绝望联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