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风险与机会

梁京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6月28日讯】最近一段时间,股权分置改革牵动着大陆所有股民的心绪,因为这场改革的进程与他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其实,这场改革的成败,将不仅仅影响几千万股民的利益,而且将影响整个大陆经济未来的发展。只不过,许多人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此次改革的深意。

有大陆学者指出,此次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之重大,甚至超过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搞包展产到户。众所周知,没有当年包产到户的大潮,就不可能有大陆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说,包产到户奠定了大陆经济发展奇迹的基础。包?到户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威力,道理并不复杂,其实就是对农村耕地在村庄内部进行了一次比较公平的分配。通过这一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的积极性,大陆从此摆脱了多数人长期吃不饱饭的困境。

按照这个道理,如果大陆能够在城市中对国有资产进行比较公平的分配,则大陆经济的进步将更加不可限量。但是,国有资?理论上人人有份,不象农村的土地,集体之间边界分明;而且,国有资?形态复杂,不可能像分配土地那样随意分割,再加上意识形态和各种既得利益的障碍,公平分配国有资产,成为大陆领导人不敢正视的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市场化无需私有化的主张得到大陆当权者的青睐,持这种自欺欺人主张的学者也就成为主流。

尽管如此,人们不难看到,越来越多的国有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私人手中。所谓市场化无需私有化的主张成?掩护各种化公为私行?的烟幕。更有甚者,国有企业还利用股市来圈钱。国有企业的经理层,不仅化公为私,而且还要把老百姓的钱也骗到自己的控制之下。这种骗人的把戏终于不能持久,大陆股市巧取百姓钱财的实质逐渐被老百姓所认识,于是,大陆股市陷入危机。

由于缺乏知识,大陆高层对于是否应该承认国有企业对流通股的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构成损害,是否应该对大陆的股市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一直十分迟疑。经过几年的拖延,看来他们开始认识到坚持股权分置,坚持国有股与流通股的不平等权益,大陆的资本市场绝不可能走上正轨,整个大陆的金融风险也因此而倍增。

大陆最高当局决心进行改革股权分置最重大的意义就在于,这个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触及他们一直不敢正视的国有资?权益公平分配的问题。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有股方面对流通股持有人进行补偿。问题的要害其实并不在于对流通股持有者究竟应该给多少补偿,而在于能否找到一个公平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使大陆的股市从一个玩弄百姓的工具变成一个以公平的规则吸引投资的平台。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陆决策当局急于让股市转暖的心情非常明显,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谭昊指出,仅6月13日一天,就出台了三条,第一条是对流通股的补偿给与税收优惠,第二条是给证券公司再贷款支援,第三条允许参与改革的上市公司回购本公司的补票。由此?生的风险是,大陆当局的种种救市政策,主要是吸引了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投机的投资,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股市不公平博弈的性质。投机者一旦获得当局的各种优惠,就逃之夭夭,股市再度由热转冷。

中国政府内显然也有人看到了这一风险,于是提出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着手,吸引更多人入市投资而不仅仅是投机。问题是,具有上市规模的大陆企业,依然多是国有企业,管理层习惯的是上级意志主导的官场游戏,而不是靠公平交易维系的市场游戏。过去国企之所以争着上市,是为了圈钱。现在如果真让他们接受投资者的制约,并可能被股东罢免,他们对上市还会感兴趣吗?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机会就在于,随着这一改革的深入,各种自欺欺人的理论将难有市场。人们会看得越来越清楚,没有私有化最终还是不能实现市场化。大陆国有企业的?权将因此面临新的改革压力。当然,这个过程不会太快,不会太顺利,因为国有?权改革不仅面临来自既得利益的巨大阻力,而且,大陆的最高领导人似乎远没有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报导》(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梁京:母亲被妖魔化的背后
梁京:六四与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威胁
梁京﹕大陆金融改革的转捩点
梁京﹕定州事件的警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