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新加坡畅谈代表作《活着》

——中国的现实本来就是荒诞的

人气 84
标签:

【大纪元9月4日讯】(大纪元记者沈 静报道) 8月29日晚8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来到新加坡国家图书馆5楼与一百多名读者见面,畅谈其代表作《活着》及现实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

余华讲《活着》只是代表他92年的写作,讲述的是一个人和命运及生命的关系,讲述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他朗诵了《活着》结尾的一个片段,福贵历经身边一个个亲人的死亡,最后只有他一个人和老牛作伴。题目是一次午睡时突然想起的,“活着”一词充满力量,不是喊叫,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有人问他对改编的电影《活着》有何看法。他笑着表示没什么意见,有才华的导演不会原封不动地照搬,要考虑电影的特点,倒是张艺谋的电影使他的作品倍受关注。他透露另一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将被韩国导演搬上银幕。

有的评论家说余华的作品有一种荒诞的真实。余华回应说,中国的现实本来就是荒诞的,无论是过去的文革还是巨变中的现在。他举了三个例子。

文革中毛泽东的像满大街都是,毛主席语录连厕所墙壁甚至痰盂里都有。枕巾上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床单上印着“在大风大浪中前进”。这一细节写进《活着》里的凤霞新婚的床上。

现在大陆常发生矿难,一有矿难就有不少记者来采访,煤矿的领导就偷偷摸摸塞给记者“封口费”,后来矿难一再发生,就来了很多假记者讨“封口费”。结果附近地区的旅馆、饭店天天盼着发生矿难,多来些人吃住,好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

还有一个佘祥林的案子,佘祥林的妻子有精神病,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一具腐烂的面目全非的女尸,就一口咬定佘祥林杀妻,抛尸荒野,公安把他抓进大牢。他的老母亲、哥哥奔走哭嚎,到处喊冤,警察把他们关进拘留所,天天挨打,老母亲出来说里面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他哥哥被揍得更厉害。佘祥林被关了12年后,他的妻子又回来了。当地的公安就特别紧张。

余华曾当过五年牙医,有人把他跟同样弃医从文的鲁迅相比。他笑着摇头,盛赞鲁迅的《孔乙己》是短篇小说的典范,简洁中还有细部。《风波》里的赵四爷很有意思,革命军来了就盘起辫子,张勋复辟,他又把辫子发放下来。他笑道:全中国人民性格里都有这个赵四爷,形势一变,也马上摇身一变,变色龙!

读者问他为什么小说里有那么多的暴力和死亡。余华感慨自己是在十年动乱中(66年——76年)从小学一年级上到中学毕业的。那段时光给他打下的烙印很深。文革中没有法院,更没听说过律师这个词,也不知什么是上诉,把犯人押在操场主席台上批斗,台下黑压压几千人观看。最多的是杀人犯和强奸犯,宣判死刑,立即执行。犯人被五花大绑,手腕被勒得一点血色都没有,死白死白的,估计再长一点时间,就是不死,手也废掉了。拉向刑场,人们跟着卡车跑,骑着自行车追,在那压抑的年代,看杀人,简直像过年一样。死刑犯被一脚踹倒跪下,一杠长枪对着后脑勺,砰地一枪, 脑浆迸裂,如挣扎,再补上几枪。89年梦见自己这样被杀,一头冷汗,吓醒了。

席间有位年轻姑娘站起来告诉余华,电影《活着》在国内被禁,她到美国留学时,教授以电影《活着》作为讲解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参考片。当看到龙二被枪毙时,猛然体会到自己的奶奶因出身地主而遭受欺侮折磨的惨痛。又看了小说,才了解到土改、大跃进、三年饥荒、文革等历史,明白了为什么父母执意要让她出国,是为了摆脱文革重现的恐怖。她流着泪说:“感谢余华,感谢余华的《活着》让我了解历史!”听者为之动容,随即响起一阵掌声。

余华介绍在新作《兄弟》中讲了两个时代,前一个是文革的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的时代;后一个是现在中国的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时代。这部长篇小说约四十万字,《兄弟》(上)一出版就反响热烈。《兄弟》(下)约在年底出版。

作家简介:
余华,浙江人,于在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 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战栗》、《许三观卖血记》及最新长篇小说《兄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武汉第一冶金建设公司退休老人们的维权抗议
余华:汉源开枪了! 我真的愤怒了!
余华:现在是悼念六四死难者的时刻
余华:法轮功学员有生存权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