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马英九的民主牌有远见

人气 33

【大纪元6月15日讯】
  
陈水扁硬对硬
  
台湾总统陈水扁出访拉美,本来准备过境美国,但美方给予的过境待遇太寒酸,不能不让人想起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第一次过境美国的遭遇:美方只允许停留夏威夷加油,不允许随便活动。李登辉作出了抗议式反应,穿着睡衣和拖鞋在飞机上过夜。
  
显然,与李登辉相比,阿扁的不堪羞辱之感更为强烈,其反应也比李登辉强硬。他索性不再乞求,来了个硬对硬,也给美国政府点脸色看,来回都绕道飞,不再过境美国。
  
面对国内外的质疑,陈水扁解释说:过境路线不断变动,绝对不是意气用事,更不是一时兴起,仅仅是基于维护台湾的国家利益的考虑。因为,台湾外交空间不容打压,国家尊严更不容打折。当阿扁放下过境包袱后,反而展开拳脚,居然去了中国的邦交国利比亚,还受到高贵格接待,引起中共外交部对利比亚的抗议。
  
2000年和2001年,陈水扁曾在出访时两次过境美国,美国政府皆给予了不错的待遇,一次在洛杉矶落地,一次在纽约落地,还见到多位美国议员,其待遇远远超过李登辉当总统时的过境待遇。而此次布什政府在过境问题上让陈水扁难堪,显然是在明确表达对陈水扁的强烈不满。一是连任以来的陈水扁政府丑闻不断,已经失去台湾主流民意的信任;二是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上动作不断,既挑战中共,也挑战美国,特别是他突然宣布“终统”,更被美国人视为背信弃义之举。
  
中共害怕被台独逼入死胡同
  
陈水扁的遭遇,在根本上凸现的是台湾在国际上的悲情处境:一面是正在崛起的中共政权的国际围堵,一面是美国维护台海现状的两岸政策。所以,无论谁当选台湾总统,都将面对李登辉曾经遭遇过、陈水扁正在遭遇的国际困境。如果马英九在2008年成功当选总统,如果他也在出访时过境美国,也休想再得到他4 月份访美时的高规格接待。

中共的对台政策是四管齐下:经贸收买、统战攻势、国际围堵和武力恫吓。在这四大招数中,武力恫吓和国际围堵最令台湾人反感。但就现实效果而言,“反分裂法”和近八百枚导弹的武力恫吓听上去很吓人,但在我看来大都是“稻草人”,也就仅止于恫吓而已。中共最高决策层知道,当下中国的主要危机,不在外部而在内部,稳定第一的既定方针,自然也包括国际环境的稳定,决不允许外部因素变成引发内部爆炸的导火索。而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具有超强难度和巨大风险,就目前中共的硬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绝绝无可能。所以,在《反分裂法》遭遇强烈国际谴责的情况下,中共才迫不及待地上演“胡连会”,并放弃“不得干涉内政”的传统论调,第一次公开邀请美国来“共同维护台海和平”。中共坚决反台独,主要原因不是对统一大业的坚定,而是害怕台独将把中共逼入死胡同:打与不打,都将是中共现政权承受不起的代价。
  
国际围堵使台湾成为“孤儿”
  
所以,在中共对付台湾的四大招数中,只有国际围堵是打压台湾的最具实效的招数。因为,首先,在当今世界上,毕竟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中国还占据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重要位置。其次,在国际关系中,经常出现利益博弈与普世道义之间的悖论。比如,没有道义合法性的专制政权,却具有国际法上的主权合法地位;而具有充分道义合法性的民选政权,却没有国际上的主权合法地位;人权记录极差的独裁国家,却可以变成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成员;而自由国家的领袖美国,曾被排斥在人权委员会之外。正是在这种冷酷的悖论中,民主台湾被拒之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大门外,而所有的不民主国家、乃至少数暴政国家都是联合国的成员。
  
所以,即便美国把台湾视为战略盟友并明确承诺协防台湾,前总统克林顿赞美台湾是“亚洲的一个成功故事”,现总统布什希望台湾能够作为大陆的民主示范,其他自由国家也对台湾的民主成就给予极高的评价,但这一切都无助于提升台湾的国际地位。美国可以保护台湾的安全和支持台湾向大陆打民主牌,但反对陈水扁政府企图改变两岸现状的任何动作。特别是在美国的亚洲战略需要中共政权合作的情况下,美国就更不愿意看到陈水扁的台独举动使两岸关系陷入危机。正因为如此,陈水扁的“终统”举动,不仅是挑战中共,也是挑战美国,美国肯定要给陈水扁脸色看。
  
于是,台湾人看到,台湾的邦交国不仅越来越少,而且大都是些有奶便是娘的无赖小国,它们在外交上承认台湾,大都不是基于价值认同和主权承认而是基于实用主义的金钱外交。同时,由于中共的全力围堵,台湾也无法进入任何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性组织。比如,不要说台湾要求加入联合国,就是要求加入 WHO 的诉求也屡屡搁浅;甚至在引发全球性恐慌的SARS危机中,世卫组织也无法堂堂正正地帮助台湾。面对如此醒目的国际现实和普世道义之间的悖论,台湾人的内心悲情肯定无法抑止。
  
更令台湾人不爽的是,代表台湾的形象和尊严的民选总统无法以官方身份正式出访,而只能巧立名目地搞灵活外交。前总统李登辉去美国要在飞机上过夜,现总统陈水扁去美国只能玩“过境外交”,副总统吕秀莲也只能以“休假外交”出访印尼,甚至,已经是平民的李登辉去日本也要经历诸种曲折。现在,就连阿扁“过境外交”也困难重重,有辱台湾尊严的苛刻过境条件,逼得阿扁不得不回以绕道而行的抗议。正如陈水扁屡次重复的那样:“台湾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不能被欺负、被矮化、被边缘化及地方化,台湾不是别人的一部分;不是别人的地方政府、别人的一省,台湾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澳门,因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简言之,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马英九痛陈台湾悲情
  
此种悲情处境,不仅是台湾现政府的困境,而是台湾在野党和全体台湾人的困境。前不久,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访美,受到美国政府的高规格礼遇,远比任何民进党政要美国行都要风光,在这种鲜明的热冷对照的背后,有华府不满陈水扁“废统”的原因,更有中共有意挺马打扁的原因。但正如廖天琪女士在《华府春意闹──踩扁、抬马、迎胡》一文中所言,“这里所谓的‘高规格’说来怪可怜见,十分寒碜,充其量不过是同美国的一些政务官,包括副国务卿们、几个大城市的市长们会谈,并在几所名校(包括他的母校哈佛)和智库演讲等。”(《观察》2006年3月30日)
  
好在,马英九虽然认同“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但他并没有陶醉在“高规格”氛围中,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仍然怀有至深的“台湾悲情”:中共围堵导致了台湾的“国际孤儿”状态,如果中共仍然不改变围堵策略,那么台湾人的“孤儿悲情”只能愈演愈烈,台湾民意也就会离大陆越来越远。所以,他在尽量向美国展示了善意、能力和魅力的同时,也对中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换言之,马英九也决不会用矮化台湾的主权地位来讨好中共。
  
3月20日,马英九在纽约演讲中提出:“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个国家不需要独立两次”。他还呼吁两岸应该首先就撤除导弹、建立军事互信和签署和平协议展开谈判。
  
3月24日,马英九应邀在胡佛研究所演讲,强调台湾从未摆脱过的悲情。他提到台湾百年来三大悲情事件:近代的割让台湾,现代的228血案, 1979年以来的国际孤儿。马英九指出,百年前的“马关悲情”已被光复化解,半个世纪前的“228悲情”也在民主进程中逐渐弥平,今年台湾纪念228血案,马英九代表国民党表达忏悔。剩下的只有“孤儿悲情”延续至今。他表示,如果中共连一点国际空间都不给台湾,那就等于逼反台湾人,不要说台独,“包括我在内,我们这些人都会反。”马英九呼吁中共给予台湾更多的国际空间,否则“后果要自负”。如此重话,在国民党党魁中还是第一次。
  
马英九强调的台湾悲情,我早就从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的名片《悲情城市》中感受过,也在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两国论”和现总统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中领教过。
  
台湾的真正民意
  
两岸在经济水平上有着悬殊的差别,在制度文明上和社情民意上也越来越隔膜,特别是面对制造过六四大屠杀的中共政权,除了与大陆做生意赚钱之外,台湾人就不想管大陆的其他事情,他们内心的希望是离独裁大陆越远越好,似乎愈远愈安全,即便是大陆人争自由要人权的事业,也与台湾政府和绝大多数台湾人无关。但在现实层面上,历史形成的两岸关系,使台湾又无法远离大陆。于是,台湾人太想远离大陆却又无法远离,只是在这种现实约束下,台湾的主流民意才倾向于维持现状,这是最大的台湾悲情。
  
去年,连战访问大陆,他太不像民主台湾的政治人物,而太像小政客来朝拜大独裁者。在我看来,连战大陆行的失败有三:1,他没有表示对几百枚导弹和《反分裂法》的抗议,使国共两党时隔五十多年的首次握手,变成了中共通吃的零和游戏;2,他白白放过了向中共打民主牌的机会,也没有向大陆民众介绍台湾悲情,反而盛赞中共改革的成就;3,作为已经过气的政客,他用独裁者的表面礼遇来凸现自己的政治生涯的最后辉煌,那首大陆少先队献给“连爷爷”的迎宾曲,已经变成了海内外华人的笑谈。
  
尽管如此,但我注意到,连战还是守住的决口不提“统一”二字的底线。当时,中央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节目,邀请的嘉宾全是台湾人,包括连战的随员、媒体人、台商和留学生。在这个四、五十分钟的节目中,无论大陆主持人和台湾嘉宾聊得多热乎,感觉上甚至是一家人在谈笑风生,但就是没有一个台湾人说出“统一”二字。由此可见,台湾人视“统一”二字为洪水猛兽!
  
这就是台湾的真正民意。
  
中共对台的无奈窘境
  
我以为,具有优势国际地位的中共政权,把台湾被逼入“国际孤儿”困境,向外界展示的仅仅是独裁政权的蛮横,却没有台湾悲情的动人力量,丝毫无助于争取台湾的民意认同。非但不能为缓解两岸紧张关系带来任何实效,只能在无奈的窘境中用毫无实效的反分裂法和熊猫秀来硬撑。
  
换言之,只要大陆的一党独裁制度没有根本改变,即便拥有再广袤的领土、再庞大的人口、再优势的武力、再高速的经济、再有利的国际地位,也争取不到台湾主流民意的认同,美国的台海政策也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从李登辉的“两国论”到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从文化上的“去中国化”到政治上的“终统”和“修宪”,中共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台湾朝野的离心倾向愈演愈烈却苦于无计可施。除了无效的文攻武吓之外,再也拿不出柔性的吸引或强硬的征服的办法,就连“熊猫秀”人家也拒绝配合。
  
事实上,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无论两岸的未来关系如何定位,但人间正道只有一途:从大陆的角度讲,中共政权首先要进行内部的民主化政治改革,这不仅是说服台湾民意的最好方式,也是在国际上赢得道义优势的惟一方式。中共政权只有让台湾看到大陆进行政治改革的诚意和行动,两岸的真正谈判才有可能的开始。从台湾的角度讲,再也没有比台湾对大陆打民主牌更光明正大的了。只有一个自由民主的大陆才会给两岸关系带来一种真正的安全感,也才会平息流行于西方的 “中国威胁论”。而大陆一天不自由、不民主,两岸关系就一天没有这种安全感,国际主流社会对中国的担心就一天不会消失。
  
马英九的远见──打民主牌
  
在台湾的政治人物中,马英九的反共立场最清晰、也最始终如一。他具有强烈的“六四情结”,数年来一直坚持出席台湾纪念六四集会,也多次公开表示:六四问题不解决,两岸不可能有政治谈判。此次访美,他还表示,假如中共开党禁,国民党将去大陆发展。他在3月27日接受自由亚洲台采访时说:关心民主,就是关心我们自己的未来。
  
如果说,陈水扁的大陆政策是单一的,即用不停顿的小步走“台独”来测试中共的底线,同时还要争取美国对台独策略的谅解;那么,马英九的已见雏形的两岸政策就是:一方面,维持现状、加强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台湾国际空间;另一方面,用制度之争来定位两岸关系和争取国际支持,把大陆的政治民主化作为两岸政治谈判的前提,让台湾的大陆政策与美国的人权外交相配合,从而使台湾问题变成大陆政治改革的催化剂。
  
试想,如果马英九在2008年如愿当选,当选后,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出席六四周年祭,那才是对北京政权的最大考验。因为,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北京高调反台独可谓“名正言顺”,但如果北京高调反对作为台湾总统的马英九祭奠六四亡灵,那就将陷于三重困境:有违于美国对两岸互动的期待,有违于大陆的民心所向,也只能把台湾的主流民意推得更远。
  
大陆民意对马英九的期望,可以从官控媒体与民间网站对马英九访美的不同反应得到验证:
  
所有官控媒体对马英九美国行的报导,反复突出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台独”的立场,却只字不提马英九对台湾悲情的强调,不提马英九敦促大陆的政治民主化,甚至连“一中各表”都不敢提。
  
而在人气很旺的民间网站《猫眼看人》,有网友贴出“马英九出惊人之语:大陆若开放组党国民党一定去”,但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删掉。贴出时间是4月2日18点30分,删贴时间是4月3日1点左右,不到七个小时,点击率就高达19480多,跟贴439个。绝大多数跟贴支持马英九。由此可见,尽管大陆的主流民意倾向于统一,但在如何统一的方式上却站在马英九一边,特别希望台湾政要利用台湾的特殊地位向中共政权大打民主牌。有网民甚至说:“苦等马英九不来,望穿秋水。”
  
由此可见,中共既不会接受“台独牌”,也不会接受“打民主牌”。但在台湾所处的国际环境的约束下,二者相比,民主牌比台独牌具有更大的优势。台独选项不具有现实可行性,其操作空间也越来越狭窄,而向中共打民主牌却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既然台独牌和民主牌都是对中共的得罪,那么,与其打台独牌得罪,不如打民主牌得罪。前者得罪三重的,既是中共政权,也是大陆民意,还是美国政府;而后者得罪是单向的,得罪的仅仅是中共独裁者,而赢得的却是大陆民意和美国支持。只要台湾问题能够推动大陆的民主进程,就会出现最理想的三赢局面:台湾、美国和大陆同时获益。所以,马英九打民主牌的政治选择是富于远见的,最应该成为台湾朝野的共识,以一个声音促进大陆民主化。
  
2006年5月15日于北京家中(《争鸣》2006年6月号)(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泛蓝拟仿美国会听证会  创设罢免案审查制度
是否提罢免答辩  陈唐山:府方还未定案
宋楚瑜暂停府前抗争  不想马主席为难马市长
陈水扁“冷处理”罢免案 不提答辩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