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贞谈时光队伍及写作治疗

font print 人气: 2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8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金沙休斯顿报导)去年曾经前来休斯顿的台湾名作家苏伟贞应休斯顿美南作家协会邀请,今年再度前来,担任该会文字写作营的指导老师,于8月4日下午2时在侨教中心演讲。讲题是《人生与创作的转机》及《写作治疗的可能》。

苏伟贞于1979年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陪他一段》,一举成名,此后连续得到台湾重要的文学奖,如联合报小说奖、国军文艺小说奖、中华日报小说奖、中央日报小说奖等等。2006年以《时光队伍》一书获得中国时报开卷中文创作十大好书奖、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奖,和台南府城文学贡献奖。她目前在成功大学任教。

苏伟贞将《人生与创作的转机》和《写作治疗的可能》混合说明。她列举了几个作家,如李渝、袁琼琼、张娟芬、朱天心、骆以军、以及她自己。

李渝的代表作是《无岸之河》。苏伟贞认为一篇小说要吸引人,采取的视角很重要。视角决定文字的口吻和气质,视角拿稳、拿对了就经营对了,而李渝把她的视角经营的好,将气质带入《无岸之河》。写作的手法是“多重渡引”的观点,这是由于李渝在50、60年代深受现代主义和保钓运动影响而发展出来的写作手法,虚实相交,就如撒网,很多的点和线,就看你怎样收成一点一线。当作者叙述实的部分,其实虚的部分也在进行当中。就像红楼梦中写妙玉尼姑庵的部分,就是“多重渡引”的观点。

李渝个人 去过疗养院,经过心理治疗,医生说,“文学只会制造像你们这样的疯子!”并希望她能在人生中双脚落地,好好过日子。但是对于李渝他们来说,写作是如何将材料“内化”,成为自己生命当中的风景。

袁琼琼于1980年以“自己的天空”一炮而红,她写的是婚姻当中的无奈。她自己的命运也像小说中的女主角,离开了丈夫管管。她在文坛上是一个非常被期待的“黑色幽默”,在2006年又出版了4本“情书系列”。她的“混沌理论”是由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及变形。苏伟贞认为她本身就是“混沌理论”的变形和注解。

苏伟贞的新书《时光队伍》是纪念亡夫的作品。她与亡夫气味相投,相知相惜,两人都有一针见血的本领,被称为“刀子嘴,豆腐心”,是一对神仙眷属。夫亡后,她以亡夫为原型,写出这本小说。她说,“人生是一场时差的互交,生命有一种面貌,我们自己创造另一种。由面对死的事实开始。有人说,总要使死亡变得有意义。。。”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