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历史名家评点》( 二 )

焦德海﹙1878—1935﹚

*特色介绍︰

焦德海﹙1878—1935﹚,北京人。幼年曾学唱“竹板书”,十五岁时改学相声,拜徐有禄为师。起初,在天桥“撂地”,后到“青云阁茶社”等处献艺。他以“说”、“学”见长,台风稳健,表情细腻,口齿清晰,趣味隽永,属于冷面滑稽。

加上他的活路宽、见识广、根底深,为当时的“相声八德”之一。﹙民国初年,多名京、津两地名字带有‘德’字的相声从业人员,因其艺事杰出,被称为‘相声八德’,计有李德锡、焦德海、张德泉、裕德隆、周德山、马德彔、刘德智、李德祥等八人。﹚

*艺事一二︰

他善于改旧创新,加工整理了许多传统段子,代表作极多,当时的观众这样评论︰“焦德海的相声俗不伤雅,没有粗蠢难听刺耳的言词。同样的语言,别人说来没什么稀奇,也并不滑稽,只要经过他的嘴一说,由于声调的感应、表情的逼真,虽是不稀奇的话,却也变成了生动的语言,令人捧腹大笑。”

他与李德锡搭档演出数年,互相切磋,艺术各有千秋,并肩蜚声曲坛。后又与刘德智搭档,观众戏称之为“焦溜”。他们用自嘲、装憨的手法表演《坟头子》,把知错不改、自以为是、坚持谬误、文过饰非的人摹拟的入木三分,讽刺的淋漓尽致。

《坟头子》相声里的“我”,为了炫耀自己家里有坟地,清明节祭奠父亲亡灵,到了坟地,却找不到父亲的坟头。只好找个大坟头,编出种种理由,硬说坟里埋的就是他的父亲。最后看坟的一语道破︰“您别套近乎啦!告诉你,这是我们家的骆驼,去年死啦,埋在这儿啦!”

他表演的《老老年》,开头就说︰“乾隆年、乾隆年,遍地都是银子钱。乾隆年,笑呵呵,一个制钱两饽饽。”反映了八旗子弟对所谓太平盛世的眷恋情绪。其实,当时国势日危,生活贫困,追恋往昔与现实情况对比鲜明,蕴含着深沉的讽刺意味。

*声誉至此︰

据《天桥一览》介绍︰“焦德海献艺时,以一人充傻子,一人耍机伶;傻子谓之‘捧哏’,称‘上手’,机伶者谓之‘逗哏’,称‘下手’。凡老前辈皆去上手,吃亏者憨态可掬,一步一紧,发人大笑。”

焦德海还经常走堂会,扩大了相声市场。至清末至抗战前,在京、津一带享有盛誉,被列为民国“天桥八大怪”之一。他的弟子有包含张寿臣、续德贵、李寿增…等十五人,逝世后,挽辞中有人写一首三句半︰

“声誉至此日西斜,艺人班中优名列。妻子师徒难见面,永别。”

焦德海是一位极为优秀的相声大师,对徒弟训练扎实,培育人才的功底极深,虽然为师时期严厉、传统,但直至徒儿表演、出师后,焦德海仍在关怀、惦念,并且力所能及的提携。﹙下篇谈他的徒儿张寿臣,谈完再述说这从训练张寿臣到出师,焦德海钜细靡遗的训练过程,及对张寿臣传艺授业的影响。﹚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