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系列

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副军长──佟麟阁

蓝培纲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6日讯】 ...时任副军长的佟麟阁正从妻子的手中接到家中来的书信,称父亲病重,但佟麟阁仍执意不撤,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各对手底下的士官兵说:“此杀敌报国时也!”...
佟麟阁,字捷三,1892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天资聪颖,十岁前就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写得一手好字。当时他的老师很看重他,告诉他的父母,“可惜科举已经废除,否则佟麟阁应当是高中举人、进士的人才。”果然,佟麟阁16岁时就真的考入县城衙门当上文官。

严格治军 宽以待人

然而佟麟阁有感于国难将至,决心放下衙门的文书工作。1912年,冯玉祥的北洋军队到直隶景县募兵,佟麟阁便投笔从戎,前往应试,随后就开始了其军旅生涯。

冯玉祥对于佟麟阁深厚之学识极为赏识,所以在佟麟阁西北军27年的岁月里一路从最初的班长、排长、连长、一路晋升至军长,这期间佟麟阁带兵一向以严格著称,毫不放松。

有一事例可应证:民国12年29军驻守南苑,这时部队中由于缺乏山地行军之练习,遂造假山以资训练,但是,大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很少有部队真的能每日不间断的从事行军训练,只有佟麟阁的部队每天不间断的练习。

有一次检阅使冯治安针对部队山地行军训练召集营长以上的官训话,他说:“……花了那么大的力气,花了那么大的工夫,做成的假山,一开始各团尚按规定练习爬山,但近来我发觉各团渐渐松懈,不按规定时间练习,只有廿五旅一团,由佟麟阁领导仍风雨无阻的练习,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日后在长城会战中,由于佟麟阁不间段的训练,才造成了喜峰口大捷)

另一方面佟麟阁对于下属的照顾却无微不至,士兵如有过错,总是先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决不轻易处罚,平时为人处世更是没有官架子。

一天部队里来了一个名叫赵登禹的新兵,佟麟阁见其相貌不凡又文武双全,因之与其比试,在比试之后双方都对彼此折服,两人便以兄弟相称,更进一步成了结拜兄弟(在日后的平津保卫战中,两人于同一日殉国)。

曾与其共事的刘汝明将军回忆道:“我觉得他(佟麟阁)不茍言笑,生活谨严,对人总是和颜悦色,谦逊有礼;从没见他疾言厉色,发过脾气;在公共场所,大庭广众之间是这样,在私下里也是这样。处事则无论多紧急,多重大,多忙迫,从没见过他张皇失措,急躁抱怨;总是从从容容,心平气和,耐心细心的处理允当,了无阻滞。”

移孝做忠 平津保卫战烈牺牲

1933年初日军侵犯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佟麟阁与赵登禹,组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用大刀与敌展开肉搏,歼灭日军千余名,夺回喜峰口史称喜峰口大捷。

此役一扫九一八事变以来国军接连败退的颓势,大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此后佟麟阁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陆续收复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城,击毙日军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等部千余人,至此抗日同盟军军威大振!(参见“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师长──赵登禹”
https://www.epochtimes.com/gb/8/2/5/n2002453.htm)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吉星文在卢沟桥打响了对抗日本皇军的第一枪,这一枪也标志着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的开始,数日后,蒋介石委员长在庐山发表抗日宣言: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民团结抗战,中国军民为抵御外侮慷慨赴死的悲壮一幕,由此拉开了!

七月二十八日,日军在香月清司指挥下在,以十万之众并兼具空中优势,向南苑发起突击。当时,我军在南苑仅有部队五千余人,而且分属不同系统,又混杂着几乎不会用武器的学生团,不论在指挥上或作战上都极为困难。此时作为指挥官的佟麟阁将军冷静的联络友军,请求支援,一方面又下令驻守的部队“坚决抵抗,誓与城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当夜零晨3时,日军集结5个师团,10万之众,在几十辆坦克掩护下由东、南、西三面向南苑发起总攻击。军长宋哲元下令-南苑军全部撤退至北平城内,时任副军长的佟麟阁正从妻子的手中接到家中来的书信,称父亲病重,请速回城但当时南苑处于十万日军包围中,随时都有失守的危险,他觉得如果自己奉令撤走,必然导致留守人员军心不稳,南苑就如同拱手让给敌人一样,而南苑若失守,北平也就不保。

他派副参谋长张克侠带领军部的人员奉令撤回到北平,而自己却留下来,决心与留守南苑的官兵和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训练班的学生等一同誓死保卫南苑。他回信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并对手底下的士官兵说:“此杀敌报国时也!”

那时的南苑城已成了一片火海,情势十分惨烈,在没有坚固的工事掩蔽下,加上敌人绝对优势火力的轰炸下,佟麟阁赵登禹这对结拜兄弟一同指挥29军用简陋的武器顽强反击,抵挡日军数次猛攻。

28日午后日军已攻入大红门一带,佟麟阁恐敌切断北路,率一部亲往阻击。当他们正在指挥部队向外突围时,两架敌机突然飞来,疯狂扫射,佟麟阁将军右腿不幸中弹。医务兵在包扎后准备送将军回北京城治疗;但佟麟阁将军坚决不同意,他说:“战事如此紧张,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我决不能临阵逃脱,而应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鼓舞士气,奋勇杀敌。”

他又再次回到一线指挥战斗,并忍痛跃然上马,继续指挥部队突围。敌机再次俯冲下来,一颗炸弹正落于他的战马之下,佟麟阁将军不幸头部中弹,年仅45岁的他与结拜兄弟,也是当时的师长赵登禹,同一日殉国。

后记:哲人日已远 典型在夙昔

时至今日高龄81岁的佟麟阁将军的儿子佟兵老先生回忆道:

我记忆中的父亲也不仅是个慈父。那时父亲请人在墙上写家训,诸子名言,贴满了东四十条40号院的老宅。父亲极爱我们6个孩子,虽不能常回家,但不论公务多忙,他都让我们定期寄上作业和习字,他亲自点评,写得好的,划上红勾,写不好的,打上一个叉。就在父亲阵亡前一天,他还特地让副官把我的大楷作业从战场带到了家里。父亲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中国军人,律己、爱国。他特别崇敬文天祥、岳飞,在张家口任职时,在馒头山上盖了座岳飞庙。他常说,如果我们国家多几个文天祥、岳飞,就不会被欺负了。

多少年以后,父亲当年的部下仍断断续续找到我或者写书,回忆当年的佟军长激励人心的言行。“衅终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荣,偷生者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惟以死报国。”

佟麟阁将军跟儿子说的:如果我们国家多几个文天祥、岳飞,就不会被欺负了。佟兵老先生的回忆,让人深深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多少抗战将领承传古代有名忠将的爱国情操,而今日在北京的民众,当步行在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张自忠路时,想必心里也是一番特别的感受,也应是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抗战歌曲:还我河山

http://www.youmaker.com/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是七七抗战五十周年,半世纪前的卢沟桥事变,国人大多耳熟能详,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卢沟桥事志后的一个月,八月七日在卢沟桥东北察哈尔省长城的一个关隘——南口,曾爆发一场硬仗,应是八年抗战最早的大战。
  • 1961年,中共邪党为了搞统战而虚意将廖耀湘进行特赦,还给了他个政协委员的虚头衔。到了1968年,“文革”正席卷神州,这个国民党的将军自然在劫难逃。他不像范汉杰、宋希濂等人那样识时务,而是依然性格耿直,当然没有他的好果子吃。由于他知道真实的民国历史,知道抗战的真相,知道东北剿共的真相,知道中共邪愚弄人民的历史课本是伪造的,而屡屡将造反派驳的哑口无言。在一次批斗中,廖耀湘更是情绪激动,导致突然间心脏病发作,一代抗日名将,就这样撒手人寰。

  • “张灵甫”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几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当然这种大名声并不
    是人们对张灵甫这个抗日名将真的就那么了解﹐真的就那么尊重﹐而是恰恰相反﹐
    在中共的刻意反面宣传下﹐人们对张将军在抗战中的英姿反而更加一窍不通﹐脑海
    中是杀妻﹑狂傲﹑孤军冒进的一系列冷冰冰的假形象。
  • 以下重点介绍的就是胡琏将军的第18军第11师在鄂西会战中与日军大战石牌要塞时的
    雄姿﹐及抗战胜利后﹐共匪全面叛乱﹐武装阻挡国军接收﹐整编第11师在巨野张风
    集痛歼共匪的故事。
  • 曾经有不少人说﹐国军中难道没有元帅级别的将领来彻底击溃共匪吗﹖其实﹐有的是﹐如果没有刘斐﹑郭汝槐的间谍运作﹐美国的插手﹐可以击溃共匪的国军将领多的是。即使有间谍运作﹐ 如果将领配置得当﹐仍然可以击溃共匪﹐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在中华卫国战争中被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美誉为“中国的巴顿”﹐被日军悍将板垣征四郎高度尊重﹐曰﹕“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军十个军”的国军元帅---武灵关麟征将军。关麟征将军是曾经击败过几乎所有的中共匪酋﹐如毛泽东﹑彭德怀﹑林彪﹑徐向前等等﹐被匪酋们称为“关猛”的国军著名将领。曾经有人说﹕“如果派关麟征去东北﹐则林彪早已死无葬身之地矣﹗” 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及国民政府国防部中共间谍刘斐及郭汝槐的运作﹐使得在抗战胜利以后的勘乱战争中关将军未能一展身手。
  • 孙立人(1900年12月8日-1990年11月19日),字抚民,号仲能,安徽庐江金牛镇人,
    抗日名将。历任国民政府师、军长,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国民政府陆军副总司令、
    总司令、中华民国总统府参军长。
  • 张自忠(1891-1940),号荩忱,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唐元村,年轻时就读天津法政学堂,就学期间曾秘密加入同盟会,而后由于国难将至投笔从戎,进入冯玉祥部西北军,以功累升排,连,营,团长,西北军校校长等职,曾参加北伐诸战役。
  •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薛豪汉,为人古道热肠,每有调解乡民纠纷和筹措赈款之事,必被请去咨商,协助解决。家境虽不甚宽裕,仍乐善好施,远近闻名。
  • “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1938年对日抗战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向全体官兵表示了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