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基本功训练(5):桩功训练

三新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第四节:桩功训练
1、混元桩

【动作】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屈膝略蹲,两臂自然下垂于身前,手心朝里;身正直,自头顶到两脚之间成一垂直线,舌上卷抵于上颚,意念平静,周身放松(图64);2闭目,徐徐以鼻深深吸气入腹(即丹田处),旋即又徐徐以鼻呼出。
【目的】主要锻炼周身气血的活畅,并增强腿部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腱及脚部韧带的力量和坚韧。
【说明】1混元桩既要求以静为主,在练习时必须身体正直、舒胸、松腹、呼吸均匀,逐渐达到至静至寂之境。这样才能使气息平和,平和则畅达,畅达则气血活。2混元桩的呼吸虽然要求深入腹部但是吞吐应自然,不要故意鼓腹和缩腹,3初练阶段,每次可静站二分钟到三分钟,站一次到二次。

2、四平桩

【动作】1两脚开立,中间距离约等于本人身长的二分之一,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脚脚尖用劲向里扣,两膝用劲向外撑,大腿屈平;两臂屈肘环抱于身前,两手拇指用劲张开,臂内旋使手心朝外、拇指朝下,其余四指并拢用劲向手背,面伸张,腕紧屈,头向上顶,下巴向里收,颈竖直,肩下沉,挺胸,直背,塌腰,意念怒奋,周身运劲,眼看两手(图65);2徐徐以鼻吸气入腹(即丹田处),旋即又徐徐以鼻呼出。

【目的】主要锻炼气的鼓荡,使气在紧张之中仍能沉着,仍能平和,去其浮躁,外示以安逸;井锻炼周身内外的整劲,使劲与气合,内与外合。

【说明】1四平桩要求以动为主,即要求周身运劲,在动〔运劲)中求静。四平桩由于运劲的特点,气息极易浮躁,不易下沉,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静”,是比较困难的。然而正因为这样,久练之后才能去其浮躁之气,在动中以求静,使内脏呼吸器官能够适应紧张运动的需要。2四平桩静站时,必须保持顶平,肩平,腿平,心平,“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心平则气正”。(<华拳谱),四平四正才能内外合一,劲、气、神、力相合。3 同混元桩2 ;4初练阶段,每次可静站一分钟到二分钟,站一次到二次。

桩功是锻炼气息和内脏器官的方法。 它的意义:一方面是象桩那样静止不动,在不动中锻炼气息的调动,锻炼劲力的增长,即所谓“静中求动”,另一方面则是说气息调动了,劲力增长了,下盘就能够象桩那样比较扎实,因而<少林拳术秘诀>里说:“马步(四平桩)熟练纯习,则气贯丹田,强若不倒之翁。“桩功的桩式颇多,但从性质上来分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静中求动”的,在平静中求得气血和畅。一种是“动中求静”的,在动(运劲)中求得气息的平静。上面的两种桩式,就各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它桩式就不另作介绍了。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4/11/52274.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武术在套路运动方面,分徒手和器械两种,包含着轻快飘逸的,雄伟浑厚的、趺扑翻滚的,舒展劲拔的,短小紧削的,柔的、刚的、慢的,快的等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经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训练之后,获得了运动条件,掌握了运动技巧,按中国武术的教学程序(仅指武术的套路运动,不包括散手、击剑、刺枪等搏斗运动)来说,就可以开始进行套路运动的练习了。
  • 弹 腿
    第一路 冲拳 第二路 十字腿
    第三路 劈砸 第四路 撑叉
  • 拱手也就是抱拳为礼,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礼节,这种礼仪其实是非常好的,可以防止人另外空间的身体上一些不好物质的相互沾染。
  • 《华抱山全集》第一集中,华抱山遭明末魏忠贤邪党及其操控下的暴政迫害,不得不四处漂流,拜师学艺,这一天,他来到龙山龙庙,长跪九日九夜,感动方丈,方丈让华抱山表演武术...
  • 《华抱山全集》里短短两句,便把明朝(1368-1644)中叶以后至崇祯年间(1628-1644)天灾人祸、国乱家贫、民不聊生的情形交待清楚了。
  •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它和中华文明一样以其悠久历史而源远流长,以其博大精深而风靡世界。中华文明是一个尊道重德的文明,武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同样也带有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因素。从武术的起源来看,所谓武者,即“止戈为武,以威杀止残杀”,武术一开始就不是让人互相打杀的。
  •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对天地神灵讲究一个“敬”字,这个“敬” 字贯穿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关于待人、接物、求学、从业、传承、修身、养性、治国等各方面的基本态度和精神准则,例如尊老爱幼、敬重师长、敬业尽责等。
  • 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敬重道德。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孔子办学设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也以“德行”为首。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如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