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博采众长》﹙九﹚

京﹙剧﹚丑﹙角﹚抓哏

以上我们介绍过各种被“相声”艺术汲取营养的表演形式;包括评书、拉洋片、变戏法、数来宝、什不闲、莲花落、太平歌词、练把式、俏皮话…等等。其实对“相声”艺术繁衍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的还有“现挂”﹙即兴发挥、即兴表演,临时现场抓哏﹚和“抓哏”﹙抓取引发笑料的题材﹚;此二者是直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也可说是更广泛的“博采众长”。

在这方面,必须简略的回顾一下当时的社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清代乾隆年间,北京杂耍园子和戏园子已经成为主要的娱乐场所,一如《都门竹枝词》记载︰“半膘无事撞街头,三五成群逐队游,天乐馆中瞧杂耍,明朝又上广合楼。”

*京剧影响︰

道光年间京剧兴盛一时,一些新编的武戏,都是根据评书跟武侠小书改编的,当时的杂耍艺人通称“顽笑人”,为了迎合时尚,大都会唱“双簧”,后来发展成为“清唱二簧”。京、津两地的杂耍园子常常在假、节日反串演出京剧,并且形成惯例。

相声的“柳活”也以学唱京剧为主,﹙“柳活”就是在相声表演中加入唱段,过去一般是选唱地方戏曲的片段。﹚“现挂”也常常汲取京剧丑角的现场抓哏。最早的相声艺人中就有唱京剧出身的,最著名的当推京剧丑角朱绍文,曾在著名戏班“嵩祝成”献艺。

藉插科打诨讽刺时弊,是戏曲丑角艺术的优良传统,从宋杂剧直到清代京剧一脉相承。

*京丑抓哏︰

吴熹《梨园旧话》指出︰“京师梨园丑角戏有所谓‘抓哏’者无论何人何事,均可随时扯何入,以助诙谐。”任二北《优语集》指出︰“於戏内科诨中,嘲谑同场之演员,用以哗众取宠,明末已有,于清更盛甚。其事一般为丑角独享之权,又随说随了,无碍于剧情。”

擅长抓哏的丑角刘赶三﹙1817-1894年﹚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王朝,目睹封建统治的日趋没落和帝王的昏庸腐朽,常常现场自编台词,讽谕时政。例如1874年,同治皇帝戴淳私自嫖娼,患梅毒症死去;所以有一次刘赶三演出《老黄请医》,饰演庸医刘高手,现场即兴抓哏︰“东华门我是不去的,因为那门里有家阔哥儿,新近害了病,找我去治。他害的是梅毒,我还当是出天花呢,一剂药下去,就死了。我要再走东华门,被人家瞧见,哪还有小命呢?”

1894年,他还讽谕李鸿章因外交失败而丢掉花翎顶戴,受到李的子侄指责,忧忿而殁。

*抓哏名家︰

罗百岁﹙1861-1912年﹚曾被选为清宫教习,梅兰芳回忆他在台上抓哏时说︰“我所看过的丑角老前辈,以罗百岁为第一,他在《绒花计》中扮一长工,在门外看见大小姐回来以后,临时加了几句台词︰‘大小姐不是逃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噢,我明白了,现在已经讲和了,所以她又能回来啦!’这时,慈禧离京逃跑以后,刚从西安回来。你看他这几句话讽刺的多么尖锐,同时句句都在戏里,这才是会抓哏的好手哪!”

京剧名丑张文斌﹙1883-1922年﹚也以在场上抓哏享名;民初,社会动乱、经济萧条,银行一度停止兑换钞票,有一天演《探亲家》,他饰演乡下妈妈,临场抓哏︰“熬到钞票兑现时候就好了!”

此后不久,相声界也编演了抨击卖国贼曹汝霖是贼骨头的《揣骨相》,与京剧丑角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