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霖教育领袖奖获奖人李淑清谈成功之路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黎新纽约报导)表扬杰出亚裔大学校长、院长等高阶教育人士的“田长霖教育领袖奖”,今年获奖者之一李淑清博士(Dr. Vivian S. Lee)是美国重点研究学府第一位亚裔领导,现服务于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科学院副院长兼医学中心高级副主席兼首席科研长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淑清博士表示,父母的榜样作用,和美国丰富的机会,使勤奋的华人充份受益。


2009年“田长霖教育领袖奖” 两位获奖者与“亚太社区基金会”董事委员会会合摄。

李淑清博士先后在哈佛和牛津深造,成为核磁共振(MRI)放射科专家。在纽约大学,负责监督超过365个专职研究员和教师,监管高达2亿美元的研究资金及合同。

李淑清博士:“纽约病人很多元化,因此医护人员能研究同一疾病在不同病人族群的不同显现,并了解病人的差异如何影响治疗效应,好让医生根据这些差异,研制出更适合病人个人病况的治疗法。”

她认为,美国大量的教育深造机会,和中华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使华人充份受益。

李淑清博士将自己的成功归于父母的好榜样。母亲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做到俄克拉荷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她自己有四个女儿,即便工事繁忙,她也尽量与孩子们共处。大女儿就读于中国城公立学校,周末上华文学校,李博士在家跟孩子说中文。

家庭方面,她希望女儿能于纽约这个世界中心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事业上,她希望能于纽约大学开创更强有力的研究环境,帮助科学家和医生研发新疗法,改善医疗护理。

成长于学术气息浓厚的家庭

李博士于一个学术家庭长大。来自杭州的父亲和来自江西的母亲都是美留学生。在形容父母初来美时的境况,李博士说道﹕“父母刚来美时,都是贫穷留学生,英文也不是很好。父亲曾描述,自己刚来美时,口袋只有几百元。念研究生时,他打三份工来支付学费和房租,包括送报和于餐馆打工。父亲透过自己的经历,让我们姐妹俩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华人重视教育 美国有大量深造机会

从自身的例子,李博士认识到学术界华裔成功例子很普遍。她认为,美国大量的教育深造机会促成了美国的强盛,而中华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使华人充份从美国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受益。

选择医学学术研究的机缘

李博士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工程系教授﹔母亲则是一名专研公共卫生健康的统计学教授。即便父母都不是医生,但他们所专研的领域与医学有关。李博士认为,可能因为这一背景,她们姐妹俩都念医科。

一向对工程科感兴趣的李博士,在于哈佛拉德克利夫学院(Harvard-Radcliffe Colleges)主修生物化学时,也副修了工程系的课程。毕业后,她荣获罗兹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修读牛津大学,她选修生物工程系并取得博士学位。为了深入了解生物工程在医学界的运用,并认识哪一领域需要生物工程的研究,以改善人体健康,她决定研读医科。因此牛津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哈佛医学院,并考获医生荣誉博士学位。身为核磁共振成像(MRI)放射科专家,她感到自己工程学术背景能被用于改善医疗护理。

学习生涯中的挑战

在谈到自己人生中的艰难时期时,李博士回忆道刚到哈佛念书时的那段适应期。她说 ﹕“我于亚裔人口稀少的俄克拉荷马市镇(Oklahoma)长大,毕业于小镇的高中。进到哈佛大学碰到的都是来自不同族裔的各地名校的精英。之前我都没听说过这些名校,又不懂得说法语或西班牙语,也从未吃过日本料理,因此面对不同国籍的同学对我而言是个转折点。”

此外李博士也提到了哈佛学生高的学术水平。她说﹕“对数学很感兴趣的我,到了哈佛,我才发现在俄克拉荷马市的数学第一名和在名校出身的数学第一名是两码事,有机会和数学天才儿童切磋也让我懂得更谦卑。”李博士表示,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团队精神让她度过了这一极富挑战的阶段。

富有积极活力的纽约大学

李博士认为, NYU纽约大学拥有全国最好的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技术的学院之一,除了掌握最先进技术之外,也将先进技术成功地运用在医疗护理。此外,李博士也谈到了父母于纽约大学有些渊源。父亲曾于纽约大学工程系担任教授,母亲也于纽约大学修读博士学位。李博士对于纽约大学提供她事业发展机会,并擢升为科学院副院长,表示感谢。

李博士强调,大学应具有积极向前发展的正面气息与活力。举具体例子,若她部门有个想提升医疗中心的理念,行政部往往会很支持,并积极地与教职人员合作,实践这一想法。她觉得这种积极改进的动力和活跃的研究气息,是纽约大学与牛津等其他世界一流学府不同之处。

推动跨疾病领域研究

“实验室中有许多基本科学的新发现,将新发现转为更好的医疗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李博士说。倡导跨领域研究的李博士于2008年纽约大学设立了六个健康问题研发中心,分别专研上瘾症状﹑脑老化﹑老年痴呆症﹑皮肤癌﹑多发性硬化症﹑肌肉骨骼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通过约260名杰出科学家于个别中心的协作,全面并多元学科性地将医学新发现转变为病人所迫切需要的诊治护理。

因纽约特殊性 专注于遗传与环境因素

“当一个病人诊断出患上某种疾病时,不管其年龄、性别、族裔等因素,医生所配的药方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病人对同样的药方却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药物反应往往是基于不同的基因类别。”李博士点出﹕“纽约病人很多元化,因此这儿的医护人员能研究同一疾病在不同病人族群的不同显现,并了解病人的差异,如何影响治疗效应,好让医生根据这些差异,研制出更适合于病人个别情况的治疗法。”

此外,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抵达纽约后就前往贝尔维尤医院( Bellevue Hospital),因为贝尔维尤是市政府医院,所以无论病人经济能力,都将得到医疗照顾。纽约大学医疗中心的教授和医科学生都会到贝尔维尤医院实习研究,因此中心医生能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罹患各种疾病的病人。

因此在医疗中心的策略规划上,李博士特别致力于解决多样性问题的医学研究,专注探索遗传和环境差异对纽约市多元化人口的影响,从而引伸到对不同族裔病人具体个人化的诊断和治疗的效应。

科研部和行政管理

在纽约大学,李博士负责监督超过365个专职研究员和教师,监管高达2亿美元的研究资金及合同。她的办公室监督的部门包括﹕机构审查委员会,受赞助项目行政局,临床试验办公室,工业联络办公室,实验室和动物研究部, 研究信息管理,体制生物安全委员会等。

成功因素

李博士将自己的成功归于父母所树立的好榜样和所给予的支持。李博士形容自己童年时,母亲在兼顾家庭的同时也上班。身为一个外来移民的母亲,最终能在亚裔稀少的俄克拉何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擢升为公共卫生健康学院院长,她觉得很不容易。

李博士也提到了中国人的勤奋,和好的学习表现往为毕业生奠定良好就业基础。

热爱纽约市丰富多彩

居住过多个城市的李博士觉得纽约市很棒﹗。她形容20年前,自己从没想过自己会迁移到纽约来,因为先前来访纽约给她的印象是交通很混乱。但现在居住在纽约的她对纽约市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赞叹不已。即便生活在纽约市一般人都搭乘地铁,同时得走很远的路,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与典型美国人不同,但是她还是很喜欢纽约市。

纽约市﹕孩子学习中文好环境

李博士育有四个女儿,她赞叹纽约市为孩子们所提供了多样的文艺教育活动。她举例,大女儿就读于唐人街公立学校,周六上华文学校。平日与孩子说华语,并让孩子学习中文,让她们学习中华文化。


李博士育有四个女儿﹐分别为7岁﹑5岁﹑3岁和1岁。

大女儿学校所在的唐人街,主要以粤语为主,女儿问纳闷问,“为何不说一般普通的华语?”

李博士希望自己是个富爱心的妈妈。即便工事繁忙,她也尽量安排好让自己能有更多时间和女儿们共处。她说自己曾尝试向女儿解释,爸爸妈妈工作的意义和纽约的生活方式。

充实生活

李博士形容自己生活很繁忙却很充实因此非常富满足感。在事业上,她希望能于纽约大学开创更强有力的研究环境,帮助科学家和野生研发新疗法,改善医疗护理。家庭方面,她希望女儿能于纽约市健康快乐地成长。

——————-
“田长霖教育领袖奖”获奖感言

“ 我深感荣幸能够获得由‘亚太社区基金’颁发的这一奖项,并感荣幸能在纽约大学这一杰出的学府扮演领导角色。”李博士说﹕“这一荣誉纪念田长霖在提高全民教育献身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对我和我父母而言深具意义。”李博士提到这次获奖对同样任职教授的父母亲而言,寓意深远。

长官评语﹕李博士提携科学家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院长兼执行首席医学博士罗伯特一格罗斯曼(Robert I. Grossman M.D.)表示﹕“李博士的领导才能为大学带来变革。同时也坚定地致力于指导和帮助有抱负的科学家,包括医学系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纽约大学医学中心简介


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科学院

坐落于纽约市,有167年历史,是首屈一指的生物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中心,纽约大学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在实践科学的治疗上贡献卓越。目前中心设有﹕ 纽约大学医学院瑞斯克康复医学研究院(Rusk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纽约大学医院关节疾病(NYU Hospital for Joint Diseases)、纽约大学癌症研究所、纽约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和纽约大学心脏和血管研究所。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侨居法国的台湾人对台、法两地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体会?在全球经济与政治局势紧张的境况下,他们对未来又有什么样的打算?为此,笔者采访了三位生活在法国的台湾年轻人,他们分享了在异乡生活、求学和工作的经历。他们置身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在不断吸收法国文化与精神价值的同时,始终保留着对台湾的热爱。其中一位受访者说:“法国和台湾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样。”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因民族思想与传统习惯的不同,而有着其差异。
  • 玫瑰花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很多国家将这个纪念日定为法定假期,以庆祝女性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女性在这个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组成,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一样可以有所成就,为国家社会奉献一己之力。
  • 作为一家成立于美国的艺术团,神韵已经成为许多来自中国的杰出艺术家的新家园了,他们曾经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两位艺术家,舞蹈编导古缘和琵琶演奏员梁玉的故事。
  • 出自于对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的喜爱,印度一对夫妇在一个老虎保护区旁购买了几十英亩的土地,让老虎等野生动物有更多生活与繁衍的空间。这个善举激励了其他动物爱好者,成为他们仿效的模范。
  • 他是我的老朋友,但我不知他的来历,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他说叫他“禹海”,现在也可以叫他“巴尼度”,是一位布农婆婆为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一株又圆又直的大树。
  • 蔡竺欣强调:风水可以对人起作用,但不起绝对作用。它的奥妙之处在于,不好的风水对长期积德行善者不起做用。反之,好的风水对强取败德者也不起做用。
  • 王碧枝
    经过半世纪的历练,王碧枝深深体会,人生中不论遇到好事或不好事,都是培养能力与成长的好机会。
  • 一个球队的成功除了球员,还离不开那些为胜利铺平道路的幕后工作人员,他们是球员们在场上专心比赛的保障。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多伦多猛龙队的体能教练Jon Lee。 Jon Lee是菲律宾裔,儿时从随家人搬到了加拿大,随着成长,他爱上了篮球,但作为职业生涯还是后来的事。Jon Lee曾是列治文中学的老师。他在UBC大学获得商业学位后,到列治文中学执教,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多年。 在那段时间里,他遇到了职业篮球界的关键人物。Lee说:“当我还是一名高中老师时,我的一位朋友在1999年让我做加拿大男子国家队的经理 - 那就是Jay Triano,我在灰熊队当球童时,他正在队里工作,这让我开始接触到顶级球员。”
  • 香港首富李嘉诚,一向以生活简朴著称。过去几十年来,他一直戴着一款50美元的手表。直到近几年才升级为西铁城(星辰)表,价值大约500美元。有报导指出,李嘉诚的星辰表,价格不及采访记者手表的30分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