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当今科学界对“生物通讯”研究的态度

植物也有情绪 (8-6) 心数研究院

克里夫‧巴克斯特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4月26日讯】一九九三年九月,我得以再造访位于加州卵石溪市(Boulder City, California)的心数研究院(注6)。由于我有将不同生物接上电极并观察其“原始感知”的经验,他们邀请我间接参与一项关于人类神经细胞和细胞组成元素(例如:DNA─去氧核糖核酸)的研究。虽然我曾在电话上与他们谈过话,这是我第一次亲自拜访在这片美丽的加州红杉区里无私地奉献自我的研究团队。

在这群极为优秀的科学家当中,与我变得最为熟稔的有心数研究院创始人路‧齐德雷(Lew Chidre)、心数研究中心科学研究主任罗林‧麦可瑞提和研究实验室经理麦克‧阿金森(Mike Atkinson)。当然,要如何将那些巨大、甚至可能高达二百五十英尺以上的红杉与电极连结,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课题。

巴克斯特研究基金会与心数研究中心一样都是非营利性组织。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两个单位都有一些多余的设备可以互相租借或交换。后来,在一九九三年,我受邀担任心数科学顾问委员会(HeartMath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的委员,并于一九九四年七月以来宾身份参加他们为期三天的研讨会。

接下来是他们召开的第一次科学顾问委员年会。依其内部规章,委员任期一年,每年由学院的理事会重新审查。委员中包括了数位知名学者,像是乔‧卡米亚博士(Joe Kamiya, Ph.D.)、唐纳‧辛格医学博士(Donald Singer, M.D.)、卡尔‧普李布伦医学博士(Karl H. Pribram, M. D.)以及威廉‧提勒博士(William A. Tiller, Ph.D.)等等。

非常荣幸的是,即使我的研究备受争议,我仍然每年获得续任,并参加至今所有为期两天的委员年会。除此之外,我还多次因为双方合作的特别研究计划前往当地,并目睹心数实验室成功重复了我的人类白血球体外实验。

注6:关于“心数”,霍华马汀(Howard Martin)这样写道:“一个对于心理学、生理学以及人体潜能的创新观点,藉由发掘人心潜在力量为现代社会塑造一个有效率的生活新型态。”其科学顾问委员包括:

● 乔‧卡米亚:博士、生物反馈科技创始人;旧金山市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前医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研究员。

● 唐纳‧辛格:医学博士、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会员(F A C P)、美国心脏学院院士(FACC)、美国胸腔科学院院士(FCCP);心律变化究专家、前瑞恩勾德心电中心(Reingold EC GCenter)主任、西北大学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医药学教授。

● 卡尔‧普李布伦:医学博士、神经外科荣誉博士、荣誉博士、医学心理治疗荣誉博士;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荣誉退职教授、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ashington
D.C.)杰出研究教授。

● 威廉‧提勒:博士、物理学家、数学家;加州史丹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荣誉退职教授。完整的科学顾问委员及人道物理学委员会(Physics of Humanity Council)委员名单可见于网站:http://www.heartmath.org/ResearchPapers/soh/soh_68.html

(转载自博大出版社《植物,也有情绪》一书)(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发表了十二个样例。本章前面已经提过史帝夫‧怀特与《花花公子》杂志的人体细胞实验过程。现在,我要再说明其中的两个样例,其特别之处是捐赠者与细胞间的距离。十二个样例中所用的白血球均由史帝夫‧怀特负责收集,而强‧史贝勒则义务协助其中几次实验的进行。
  • 自一九八五年发表报告之后,我们继续进行白血球试验,不时为感兴趣的科学家示范人体细胞在体外实验中展现的“生物通讯”能力。接下来,我想说明两个从最近一项人类白血球观察实验中取得的图谱样例,目的是为了将有关人体细胞的实验都集中在本章中。图7 J与7 K中的细胞捐赠者是一位研究计划指导,她是我们计划中与阿拉巴马─伯明罕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Birmingham)以及心数研究院(Institute of HeartMath)扩大研究合作案的关键人物。本合作案的细节将详述于第八章研究年表的后半段。
  • 人类基因库解序包含一个重要的结论:在人类基因库中有113个基因和细菌(原核细胞)高度近似,可能是细菌的同源基因,暗示了这113个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从细菌向脊椎动物水平转移,符合所谓“生物进化”的方向。但有趣的是,介于细菌和脊椎动物之间的非脊椎动物的真核细胞系,其中包括软体动物、果蝇、真菌、和植物等,根本就没有这113个基因。这一发现完全推翻了物种进化中的基因水平转移这一假说。
  • 番茄农变植物人电线贼是凶手邹沧胜辩称的“弹孔”(箭头处),是棍棒敲击的凹痕。(自由时报记者张瑞桢翻摄)邹沧胜辩称的“弹孔”(箭头处),是棍棒敲击的凹痕。(记者张瑞桢翻摄)
  • (续前篇:第0523篇)
    佐久间总督任期内,森丑之助仍担任公职,先后在台湾总督府殖产局附属博物馆、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总督府“藩务本署”调查课等机构及单位,持续从事高山植物及蕃族调查研究。
  • 我在第七章中提到,经由约翰‧亚历山大上校的引介,一个身份特别的团体于一九八六年造访我们的实验室──这些人是人类潜能提升研究委员会(The Committee on Techniques forthe Enhancement of Human Performance)的成员。该委员会是一个由国家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在国家科学研究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指导之下成立的十四人小组,主事者大多为怀疑论者。
  • 第四章详述了查尔斯‧葛兰杰博士对我的鼎力支持。十年之后,一九八七年三月,葛兰杰博士邀我出席密苏里青少年科学、工程与人文年度座谈会(Missouri Junior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Humanities Symposium)。座谈会由美国陆军研究室(U. S. Army Research Office)和密苏里大学共同赞助,与会者为全密苏里州得奖的高中生。
  • 虽然许多人在著作中写过我的早期“生物通讯”研究,例如彼得‧汤普金斯和克里斯多夫‧博得合著之《植物的秘密生命》(注4),但我当时并未想要将着手写书这件事揽在自己身上。最早的打算是与另一位作家密切合作,这样一来,我将有机会提供一些推测性的素材。倘若我本人身兼作
    者,科学界必定会对这些素材大肆批评。
  • 一九八九下半年, 我以人体细胞进行的体外实验受到约翰‧费泽基金会(John E. Fetzer Foundation)的注意。基金会位于密西根州卡拉马祝市(Kalamazoo,Michigan),当时的宗旨为“肯定并支持‘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方面的创新研究,并征求那些以全人(身、心、灵)为重要治疗基础之计划”。他们希望我针对基金会的“尖端研究奖”(Pioneer Awards)提出申请,并以探讨情绪状态对于体外白血球所造成的影响为研究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