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今天说好话了吗?

方静
font print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朋友博学多闻、口才一流,是个聊天的好手。那日,与他闲谈,话题从读书心得、生活感想,不经意间,转到了评论时事、臧否人物上头。听他讲得头头是道,好不畅快,待我发言之后,朋友讶异的表示:“很意外!你也会用这种俚俗不雅的语言?”这个疑问有如一记当头棒喝,猛然惊醒迷中人!

是呀,大家都在用的语言,不见得都是纯正的语言,怎么可以如此不假思索,任意脱口而出呢?固然,社会像个大染缸,久处其中,积非成是,习焉不察,但是,疏于以真善忍的衡量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丝一念、一言一行,是难辞其咎的。

语言,做为一种沟通的工具,不只是传达讯息的功能而已,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见识、品味、修为、思想和价值观。语言是有表情的,从它节奏、韵律轻重缓急的进行,可以让人感觉到喜怒哀乐的转换。语言的内容,正是视野与品味的呈现,有人专爱下里巴人,有人独赏阳春白雪。语言的表达也展露出一个人的思想与修为,佛印与苏轼、佛与粪的故事,是最清晰、浅显的例证,其间高下,立见真章。一个人的价值观,也可以透过语言而窥得全貌,《老子.第六三章》曰:“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语言,像水一般,承载着双方的讯息,航向彼此的心灵,小则成莫逆、成仇敌,大则足以兴邦、足以丧邦,岂能不谨慎为之?《圣经》里提到:“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放在银盘子里。”古人也谆谆告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出六月寒。”《世说新语》书中谢安更指出:“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佛经有所谓:“善护口业”,就是提醒大家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此外,所有的修炼法门,都对“修口”非常的重视。那么,如何能够轻蔑妄言,不说好话呢?

好话,不是“好听”的话,而是要说源于纯正善良、出自真诚无私并且适当合宜的话。好话必须是纯正善良的,不避俚俗普通,但切忌粗鄙不雅,一定要真诚无私,但如何适当合宜,更是一门学问,要得其人、得其时、得其地,否则宁可不说,正所谓:“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言多必失”之理。

感谢朋友直率善意的提醒,让我有机会观照自己的偏颇与不足,能够及时修正和改进。最后,以下面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者;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了解;
少说拒绝的话,多说关怀的话,拒绝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友谊;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命令祇是接受,商量才是领导;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批评产生阻力,鼓励发挥力量。

每天临睡前,不妨问问自己:今天说好话了吗?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风和日丽的初夏周末,偕友人带孩子们去欣赏“大纪元2008国际摄影大赛”得奖作品巡回展。因为早已在网路上看过相关报导,确知这必然是一趟丰富之行,所以一派轻松的就去了。没想到收获的不只是丰富,还有深刻、感动与希望。

  • 老友去国多年,因故返台,小聚之后,陪她去购物。没想到餐桌上疲累不堪、病恹恹的娇娇女,到了卖场中竟然精神焕发、生龙活虎一般,瞬间变成女强人。这边比较、那儿杀价,作风明快、意志坚决,不一会儿,颇有斩获。旁观的我,不禁会心一笑,果真是她,尽管早已过不惑之年,却一点儿都没变。在年少岁月中,我们曾为价格与价值孰重孰轻论辩不已,看来目前彼此仍各执己见,难达共识。只是如今能相知相容,不再争得面红耳赤,这也算是一种成长吧!
  • 新的年度,换了办公室,整理调度之际,意外发现长廊尽头偏僻处一盆光秃、颓败的马拉巴利,树皮被剥落、主干也遭折断,可能是那些调皮好动的孩子发泄旺盛精力的结果,唉,真是令人痛心!不忍将它弃置,稍做修剪、撒点肥料、浇些水、偶尔为它加油打气一番,接下来就只有看造化了……
  • 午餐时间,办公室里有同事在谈论翻拷热门影片传看的事。起初是默默的进行,公开后,立即引起侧目,纷纷有人争相要求加拷。角落旁观的我,突然惊觉:贪念正迅速在这个时空中运作、蔓延,理性、道德已淹没在这一股洪流中……
  • 当心思转换,情境便有了变化,顿时胸口阴霾尽去,感到轻松自在...
  •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相对于大人,孩子比较能够认错。那是因为...
  • 休息时间,办公室里有人在讨论如何享受权利、规避义务的话题。起初,是二、三个小众在参与,后来更多人加入帮忙出主意,七嘴八舌的,喧闹不已。角落埋首书堆的我,随着对话内容的愈趋热烈,心中的诧异也逐次升高,不禁忿忿不平的寻思:享受权利、善尽义务,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我不想”、“我不要”可以做为推诿的借口,而且还有这么多人认同这种不合理的行为?
  • 最近,新换了拖地用品,操作起来特别得心应手,角落、墙边、桌柱和椅脚,几乎是无往不利、通行无阻,与过去到处碰壁、滞碍难行的情况大相径庭。仔细研究一番,终于找出关键:是拖把的圆形设计和360度回转所产生的效果。原来,圆与所有的角度相融、不会产生扞格,又能全方位旋转,因此得以进入每一个空间。小小的工具呈现了圆融的智慧,而圆融带来了圆满。

  • 周二上午,一阵忙碌的工作之后,终于可以暂停,喝杯茶、喘口气。接下来的空档,可以趁外出办事,安步当车,顺便舒缓一下这急促的节奏。上路后,初夏的薰风微微,轻拂过身上,感到非常清爽舒适。刻意放慢脚步、调整呼吸,当快板转换成慢板,很神奇的──时间拉长了、空间也扩大了。从无到有、由淡变浓,这是“慢”酝酿出来的滋味。原来,在快速与繁忙的奔波中,竟然错失了许多丰盈而静好的时光。
  • 肇因于疏失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已经在日前通过协议、达成和解。近两个月的折冲与商谈,事情终于落幕,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值得再三反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