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台湾水彩百年

【水彩行家】2008台湾当代水彩大展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会员作品赏析
洪东标
font print 人气: 52
【字号】    
   标签: tags:

这是一场百年盛会,在中正纪念堂管理处与本会、师大文创等单位共同策展下,邀集当代七十余会画家,提供作品齐聚中正纪念堂第一展厅,自2008年9月5日起至24日止,以三周的展期展现台湾水彩一百年发展之现况,参展的当代水彩画家无不以近期间最精彩的作品与会,展现继2006年本会与历史博物馆联合办理之“风生水起”国际华人水彩经典大展之后又一次掀起水彩高品质大展的高峰,颇受画坛的瞩目,老中青水彩画家三代同堂展出作品一百四十余件,并由中正纪念堂出版专辑对外发行,对于未能莅会观赏也未购买专辑画册的水彩爱好者而言,将可藉由本专栏的介绍,欣赏到一部分精美作品;本专栏系由编辑部以专函通知本会会员,再由会员自行提供参与本次展览之作品一幅,刊载出来分享读者以期达到推展之功效。


王瀚贤 准会员 闪亮的季节 38CM×54CM 2008


王瀚贤准会员的作品 “闪亮的季节”展现在初春的季节中,就连空中都弥漫着清新的氛围,花莲光复乡的旧日式房舍在一片花海中,在初春的阳光下,处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林毓修 准会员 感官禁锢 114 ×100cm 2008


林毓修准会员的“感官禁锢”是一幅大全开作品,阐述“面由心生”;希望能尝试以不同造像面容的呈现,来探讨人心不同层次的样貌。原本纯净的心灵,因感官的接触而被惑动;不同的成长经历皆由不同的容颜来隽刻。因此,感官的接收主宰了内心是非善恶的分际。藉由“无耳可闻”、“有眼勿视”、“合嘴止言”,来阻绝干扰的外因;人的内心自然澄清而低欲求。当然也可以把这件作品解读成修行者的心相吧!表现出千百年来,世代演进;不变的是:人们在面对神佛造像时的心境为何?大多是想填满虚荣的无底洞,或是寻求心灵的平静,也或许在面对大自然的无常巨变下,能求得一丝丝安身的空间。而当我们面对此禁锢了千百年的面容时,是该祈求还是反思呢?


洪东标 理事长 大峭壁小径 76 ×56 2008


理事长洪东标的作品“大峭壁小径”以个人在 07年初秋与多位画家伙伴登玉山,对路途中的大峭壁印象深刻,洪君先以大渲染的技法表现出浓郁的绿色森林,再以干擦重叠法表现岩石和树干肌理,静谧的森林中登山者艳丽的色彩形成对比情趣,也展现丰富的透明水彩层次之美。


高庆元 准会员 晴的异想世界78×55cm 2008


高庆元准会员的作品“晴的异想世界”,透过“眼神”所传递出的讯息是最深刻的。此一作品企图将少女的内蕴思维以及内在情感透过“眼神”与观者作心灵层面的互动,企望借此产生二度空间与三度空间之间的情感共鸣。


陈品华 理事 旭日初光   76cm× 56cm   2008


本会理事陈品华的作品“旭日初光 ”表现日出时第一道阳光照射在沙滩上,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我们的心也要像阳光般能激励自己也鼓舞别人朝向光明的所在。画面上运用明暗手法以暗色调的林木及沙滩来衬托鲜亮的草地,而船只缀以高彩度成为画面的焦点,左下角的枯木也悄悄的指向此趣味中心。


郭进兴 准会员 赶集 105 x 75 cm 2007


郭进兴准会员的作品“赶集” 描写菜贩推车满载赶集,以暖日晨曦、斑驳围墙、寂静小路为背景。利用中间色调及暗色调来突显五颜六色的主题,墙角线与路面边界恰似暗示了所要去的方向,那里便是人潮喧嚣的市场。


程振文 正式会员 曾经存在 100x 79c m 2008


近期获得升等的正式会员程振文近况大好广受好评“曾经存在”以画作纪念
自己栽种的香蕉,金黄的果实,滋味如此甜美;它曾经存在,也已逝去,如果能不执著于永恒地拥有,方能喜悦地享受缘起缘灭的当下。


邓诗展 准会员 岸 57×77㎝ 2008


邓诗展准会员的作品 “岸”描写午后逆光中一处不知名的渔港,显露出独有的容颜,那是在光阴不断更迭中留下的印记,在静观中岸边的一景一物吐露着讯息,斑驳的道出属于它的过往岁月。


梁丹卉 理事 山的组曲II 56×76㎝ 2008


理事梁丹卉的作品 “山的组曲II”以透明水彩的多次重叠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此幅作品是以台湾山岳的起起伏伏为蓝本,如彩带般的长条状组合而成。


陈树业 正式会员 小巷 76×56CM 2007


本会资深正式会员陈树业曾受业于李泽藩,他的作品“小巷”描写新竹文化古都,古迹、古厝与巷子特别多。城北街的小巷附近有郑氏家庙,旧式的建筑,红砖与木板砌成,破旧的墙壁,感觉色彩古典雅致,居名经常两两三三往返小巷。作者以渍染法的表现,水分干湿并用,名暗强烈对比,使层次与质感的表现效果。


杨笙铭 准会员 竹鸡 56×76CM 2008


醉心于生态绘画的准会员杨笙铭的作品“竹鸡”是描写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树林底层,一对竹鸡在尘雾中觅食。以植物种子、嫩芽、酱果以及土中昆虫为食。


陈文福 正式会员 有鱼 56×38CM 2008


屏东的正式会员陈文福的“有鱼”,具有吉祥画的特征,应用较多的水分完成阴影区,受光的地方则多用干笔,朦胧与坚实之间形成有轻有重、有强有弱的律动画面!


曾己议 秘书长 京都八坂塔 57*76cm 2007


本会曾己议秘书长的作品“京都八坂塔”,是2007年旅游日京都所见,古寺、旧街是京都特有人文景观。极为复杂的街景、招牌对画画的人是件苦差事,除了表现复杂的景致外,也希望在画中补捉京都随着岁月所留下的痕迹。

本会最年轻的监事吴冠德的作品“遗忘”是作者期待透过作品诉说时间,行走巷弄间找寻到一间充满岁月痕迹的日式老厝,用画笔记录一段段属于家的回忆,还有一段段被遗忘的美好时光…


张明祺 自忠古道


由企业家转业到画坛的张明祺准会员的“群牛戏水”表现喧嚣拥挤的牛群在水塘边戏水,一经呼叫群牛上岸,踏上归途,此情此景煞是好看。


甘丰裕 正式会员 瓮 76×56CM 2000


正式会员甘丰裕的“瓮”表现红砖,水泥墙砌着大石块堆叠的墙面,大小不同的瓮分至在杂草堆中,显得古朴有趣,点缀的小白瓷碗,好像刚被使用过,洁净白亮。
<--ads-->
(图文由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2008春季创作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5月18日 下午2点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学中心2楼会议室
    主持人:洪东标 理事长
    与会人:刘文炜、谢明锠、杨恩生、邓国强、陈品华、曾己议、许德丽、程振文、柯卫光、高庆元、温瑞和、杨笙铭、李招治、刘庭豪、郭进兴、洪兆宣、林毓修
  • 中华亚太水彩艺术协会2008春季创作研讨会会议记录
    时间:2008年5月18日 下午2点
    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产学中心2楼会议室
    主持人:洪东标 理事长
    与会人:刘文炜、谢明锠、杨恩生、邓国强、陈品华、曾己议、许德丽、程振文、柯卫光、高庆元、温瑞和、杨笙铭、李招治、刘庭豪、郭进兴、洪兆宣、林毓修
  • 艺术并没有对错之分,要深信,自己若能一生诚心投入,自然可以明心见性,散发自己独特的芬芳!日久,风格自然形成,自信是圆梦的开始,过度迷恋技巧,容易让文辞华丽,却言之无物。
  • 实践艺术的过程便是一种悟道的过程。“道”本无相无名,其体至虚,存于自然运行的潜移默化之中,始我们明心见性,伐妄归真。我的创作发于内在的沉淀与自我救赎,将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作为“悟道”与“行道”的过程。
    长期透过水彩写生,体会天地间存在的“气”,用画笔沉吟大地的生息。
  • “60年代故乡山脚就是我的百科全书和私人游乐园,三合院、百年樟树、百亩阡陌的秀丽景色,质朴的民风,那些乡下人与土地紧密连接的感动,在在丰富滋养了我幼年的心灵”
  • 谢明锠老师为了厘清个人画风的演化,探索思想观念的成因,于是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十余次画展归纳成五大系列。
    一、画以载道系列
    二、感触与触感系列
    三、美丽与沧桑系列
    四、新台湾人看老台湾系列
    五、新自然主意隐藏的韵律系列

    老师要和所有水彩画的爱好者分享的是,无论静物、动物、人物、风景,或者说自然的一切,都只是创作的素材罢了,大块为我所用,运用之妙,操之在我,“艺术的最高境界近于游戏”。
    “大景不美,看小景;小景不美,看局部;局部不美,看细节”
    “一个平凡的真实景象,当我们将它无限放大,大到塞满画面,大到原貌尽失,它就变成抽象了”
    “观念很重要,当我们不把风景当成风景而当成图像,我们就脱离自然掌控了”
    “投入够深,自会与众不同,走自己的路向自我挑战,便不可能重复他人的脚步”
    “彻底发挥原有的特长,再突破禁忌与限制,创作之道不过如此!”

  • 对比的大小差异,在画面上可以形成‘引人注目’程度的不同,也就 是‘主宾’差异与‘节奏韵律’的来源了。

    “结构”的确是绘画成败的关键。

  • 台湾水彩的发展,从1907年石川钦ㄧ郎到台湾从事水彩教学工作起了开端,今天到了2008年,,要为过去的100年明确的作一个定位。中华亚太水彩协会特别在2008年举办台湾水彩百年大展,与历史博物馆合办“台湾水彩百年大展”主要的要彰显三个主题:1.对台湾水彩有贡献的画家和作品2.百年水彩教育推广相关问题3.百年来推动台湾水彩的民间团体。水彩画与台湾的本土文化发展有很重要的关系,在石川启蒙下,台湾第一代画家产生(李泽藩、倪蒋怀、蓝荫鼎),影响了之后水彩的发展。水彩可以发展成最具代表性的媒材、将把水彩推展成国民美术。
  • 有关台湾水彩画百年历史的发展,其过程大多在渐进平稳中延续进行,画家的创作也都长期延续,对某些发展现象实很难以特定的年份来进行断代分期;但为方便筹办本项大展,在个人整理百年大事记时参酌以大环境的改变或画家特殊情事造成对后世影响为依据来进行分期,可视为对台湾水彩百年发展的初步注脚,当有待史学界以更客观的学术论证来进行修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