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预言与神传文化(六)

鹄章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谱好的史诗─预言中的历史

第一课“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 阴居阳拂 八千女鬼”

这个语法跟“亡秦者胡”其实没什么两样,文字空间紧紧扣着时间,时代巨轮没到就显不出字义。“无力回天 鞠躬尽瘁”写的是诸葛亮自己的命运,也是蜀汉的命运。在著名的《出师表》里就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没有诸葛亮,我们不知道何谓“鞠躬尽瘁”,他演活了这四个字,赋予语意丰富的内涵,这是后二千五百年信史时代中国文化的特色。“无力回天”说明诸葛亮知道汉家江山气数已尽,他改变不了历史的定数。

现代人一定感到奇特了,睿智过人的诸葛亮既然知道这一切付出只是徒劳一场,怎么还兢兢业业努力到生命最后一刻?!更不可思议他扶佐的后主是无能至极的阿斗,刘备让他名正言顺取而称帝,诸葛亮仍然素其位而行。这种集智者与愚夫于一身,究竟所为何事呢?

不可思议的事还在后头,“阴居阳拂”讲的是诸葛亮逝世后之事,宦官黄皓在后主刘禅身边掌握大权,专擅朝纲,国事日乱,“阴居”指着小人当道。大将姜维只能维持残局。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大举南征,姜维据守剑门关(四川剑阁北),战事胶着。

曹魏的另一位大将邓艾却从阴平郡(甘肃文县),深入万山,单兵直取蜀汉重镇江油(四川江油),直驱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听说敌军已距成都不远,根本没有想到抵抗,他儿子北地王刘谌主战,苦劝不听,恸哭于昭烈庙(刘备的谥号为昭烈帝)前,唯恐愧对祖业,只好杀妻儿后自杀以死劝谏。刘禅竟然不为所动,下诏令姜维完整大军投降钟会,蜀汉至此灭亡,一刻不可多容,这就是“阴居阳拂”的天象。

“八千女鬼”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也象征三国时代结束,中国历史唯一的一次三股力量相互折冲的大时代里,人性中的忠、义、奸、智、谋、勇特质充分展现在一一登场的历史人物身上,深刻在中国文化里。

第二课“火上有火 光烛中土 称名不正 江东有虎”

继魏之后就是晋朝。司马家族在曹魏长期掌握大权,到了司马昭已成为实质上的统治者,俗语“司马昭之心”已成了“众人皆知”的代词。蜀灭之后三国鼎立格局已被打破,公元265年宰相司马昭逝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立即登台祭天,下令让曹魏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奂“禅让”。“火上有火”就是“炎”字,指的就是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首都设在洛阳,代表着新朝代的降临。

公元280年,晋朝出兵攻打东吴直抵建业(江苏南京),末代皇帝孙皓出降,东吴灭亡,分裂近一世纪后复归统一,可谓“光烛中土”。玄机在“烛”字上,以火烛之光照耀中土,注定光度不足,为时不长。而武帝司马炎实质上是假禅让之名,行篡夺曹魏之实而称帝,故言“称名不正”。

果然公元290年,武帝死后,太子司马衷继位,就是惠帝,次年就爆发八王之乱,又为下一个历史时期─五胡乱华揭开序幕,短暂的统一又进入混乱分裂,中原被少数民族占据。公元317年镇守建康(江苏南京)的亲王司马睿,宣布继位称帝,建都建康(江苏南京),史称“东晋”。建康地处江东,故曰“江东有虎”。

第三课“扰扰中原 山河无主 二三其位 羊终马始”

从东晋、五胡十九国与接下来史称的南北朝,一直到隋朝中国恢复统一,这其中近三百年间,中原纷纷扰扰,各朝、各国忽兴乍亡,错综复杂,国祚都很短,长的几十年,短的才几年(二三其位)。北魏国运稍长一点,也就只有一百四十八年。这正合了“扰扰中原,山河无主,二三其位”的卦象。“马始”指天下大乱起于司马家族的晋朝,“羊终”指大乱结束于杨坚建立的隋朝。

马羊之间,意谓这是个整体的年代,这段混乱期不能说不是天定民族融合时期,族群迁徙,造成胡族汉化,文化南移也使丰沃的土地充分开垦,大分裂像一个大熔炉,一个崭新的汉民族活耀在更广阔的神州舞台。这段长期分裂后的统一,隐藏着汉字的神的力量!我们知道一个帝国分裂过久都会因为文字、语言、风俗习惯不同分裂成不同国家,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灭亡分裂就是比照。

而中国四分五裂面对的复杂程度远比罗马帝国高出太多,光语言就有多少种。可是汉字却在幅员辽阔的中土境内,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不同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血统的人民的心灵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自觉的中国人。像这样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合并之后,人际间能迅速交融,我们感受不到有什么困难。

但是在欧洲、其它地区要想合并国家或民族,极度困难,各种冲突立刻爆发,根本解决不了。这让中国在历史上以“改朝换代”的形式出现象一幕一幕大剧在神州舞台连贯地上映着,这不是偶然,宏观地看不难窥见玄机!这关乎中土之所以称为“中国”,如果欧洲也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也这般一朝一代演进着,中土国度的就失去中央、中心的意义。

三国以后印度的佛法大量的传播中原,这段时期更是日趋鼎盛,整个南北朝弥漫着敦佛风气,很多君主成为了佛门弟子。而道家思想在士大夫中更是蔚为风潮,也有诸多帝王笃信道教,“清谈”之风成为这个历史时期的特色。知识分子不再是纯儒士,多成为儒佛、儒道。整体而言,佛道二家的思想从上层社会贯穿而下,深入民间。

这股出世之道、入世之德在这个熔炉中熔炼着每一个神州的子民,儒释道三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俨然成型。这个文化承继着上古神传文化的特质,有着半人半神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半神文化”。人本部分三家都重视人性中的仁、义、礼、智、信种种善性,强调行善、积德、淑世。

神本的部分,道家的真人、佛家的觉者、儒家的圣人都强调人存在更高级的生命状态,都有升华为高级生命之道法在其中,所以修炼、修行、修身的概念溶贯在我们文化里。经过淬炼的人生,恰似一江东逝水,当是非成败转头空,佛家的空、道家的无,都提供在生命舞台上一番驰骋的英雄豪杰们思索:生命为何而来,这场戏为何而演!

点阅中国文字、预言与神传文化相关文章

──转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的文字一直许多神奇现象,出土的甲骨文,殷商帝王以文字与神沟通,文字具有超越时空的能力与特质。这种非人造的特性,充足而成熟,丰富而充满着神奇,特别是长远的一段历史时期只用来记载神事,令现代人百思不解。
  • 《说文解字》开宗的第一个字就是“一”,这个字包含的中国人的宇宙观,原始意思:“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从对应的原始无极,这“一”字一划宛如开天辟地......
  • 从“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这段记述,文明之初显然经过一段人神共处的时间,“民神杂糅”透漏那个时代很多人保有先天神性,像黄帝、蚩尤、仓颉都是具有神性的人物.............
  • 文字用来纪神,一来显现当时道行天下,人们循天理而行,人世间就无所谓的大事。二来这些“人事”,对我们敬神的祖先而言,从观念上当然认为,根本不配用这种神圣无比、带着神的讯息文字来记述,用口耳相传即可,很自然就以“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这不就很合理的解释:后世的子孙,现代人认为的传说,其实确实是“传说”,所以当然“有史无载”。
  • 中国的文字演进也隐含这些历史的玄机,大动乱后的演变从篆籀、隶书到楷书,文字愈来愈便于书写,文字的神奇性也随之潜隐,体现在人类社会就是神的色彩变的隐淡,强化以人为主体的多元、多姿彩的传奇文化。
  • 大篆在我们当今社会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用的字体,但是它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依然经久不衰,它的精神内涵、神性特点和传统艺术价值,通过许多归属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传下来的古人佳作,发挥其影响力。
  • 新年元旦新桃换旧符,家家户户最常见的单字斗方春贴是哪个字呢?摘冠的当属“福”字。这个福字不仅是庶民百姓热爱,也为朝廷皇室钟爱。为什么从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华文化中“福气”到底从何而来?
  • 在两周金文书法中,《虢季子白盘》铭文与众不同,艺术性相当突出。它流淌着创意者与书写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标准,负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隐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且具创意精神。《虢季子白盘》铭文在章法上,兼具传统和独特的审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显示其表现技艺之炉火纯青。
  • 神传汉字还有许多妙解法,类似各种灯谜的作法。拆字、合字、妙会等等是汉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灯谜中常用,古代读书人也喜爱玩玩这种文字游戏,透过玩字、猜字也能预测考题,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被列为“四大国宝”之一,非但其铭文字数多、书法艺术精彩绝伦,它本身的造型雄浑,工艺精湛,堪称一流的宝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