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曲赏析
众所周知的小提琴,在音乐上的地位相当显着。这个乐器从早期因外出演奏携带方便,广受意大利贵族的喜爱,到如今成为整个交响乐团不可或缺的灵魂角色,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璀璨的小提琴”。
史怀哲说十八世纪的管风琴因琴键较重,绝不能任意以快速弹奏。他一再提醒自己只有当一群一群的音符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才能真正流入听众的心中,浮夸的作风绝不是巴赫的本质。
“春”这首乐曲是戚晓春因爱女的出生而对生命的一种感恩情结而创作的。在这首乐曲里充满了对生命的喜悦和渴望,如春天般美好的期待;而戚晓春也谈到,在曲中将她对真善忍境界的诠释化为对女儿的希冀,希望女儿在美好的熏染中成长。
“热情”是贝多芬在匈牙利布伦斯威克和伯爵的妹妹泰丽莎公主订婚期间作的。伯爵同意他们订婚,贝多芬感激至极,于是接着写了有丰富诗意而壮丽的热情钢琴奏鸣曲来答谢伯爵。
自古以来高挂浩瀚天际的明月,经常是艺术家寄托心灵、歌颂阴性柔美的对象,它的阴晴圆缺也常被拿来当成心境的映照。月亮那种代表着未知世界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也不断地骚弄着音乐家的情绪触觉,在作曲家笔下发酵、酝酿出的“月光”曲,越陈越亮,历久弥新。
自古以来高挂浩瀚天际的明月,经常是艺术家寄托心灵、歌颂阴性柔美的对象,它的阴晴圆缺也常被拿来当成心境的映照。月亮那种代表着未知世界深不可测的神秘力量,也不断地骚弄着音乐家的情绪触觉,在作曲家笔下发酵、酝酿出的“月光”曲,越陈越亮,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就安排一系列的曲目,让大家欣赏“不一样的月光”。
长笛与竖琴的组合其实是一种完美的互补关系,在音响上不仅达到了平衡的要求,在表现性上又能各取所长、相互辉映,真是绝妙的搭配。
宫城道雄创作了很多很棒的作品,其中尤其以这首“春之海”最为代表。虽然说双眼看不见,但宫城道雄的耳朵极为灵敏,一次他到了濑户内海,便将感受到的海浪声、海鸥声等创作到此曲中。
古典作曲家擅长运用“3”这个数字,完美的切割出作品的黄金比例。在三段式的曲体中,他们利用前后段的对等呼应来衬托、对比中段的不同,进而表现出平衡的关系。例如:奏鸣曲是藉由速度的变化“快”、“慢”、“快”来取得乐章间的平衡。
十九世纪的欧洲弥漫着自由思潮的“浪漫主义”,这是一个强调个人价值、急欲摆脱传统束缚、主张自由平等的时代。知识份子、艺术家借着在一些社会显要的家中所举行的定期聚会,尽情自在的交流他们满腔的热血、对时代的抱负及理想。透过这些中产阶级豪邸的会客室,也就是法文的“salon”沙龙
也许是一股“复古”的风潮,现代人需要借着传统音乐的洗涤,调和一下工业生活的紧张感。面对一天的繁忙,放松心情,听听这个坐着马车、点着蜡烛的时代的声音,享受一下时空转换后所带来的闲情逸致。
小提琴有漂亮的外形,弧度优美的腰身,乐器本身几乎就是个艺术品。造型简单,但细分之下,居然有七十个组件。其中只要有一部分被更动了位置或受到温、湿度影响,就会使音质改变,真的是既高贵又脆弱
“圣母颂”是罗马天主教的一种祈祷文,意思是“向玛莉亚致敬、赞美”。一般在天使报喜节时以诗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乐发展与宗教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类似的曲子。这些曲子都透着信仰神的灵性之光,处处显露出奉献给神的谦恭和与世无争的淡泊。
帕海贝尔的“卡农曲”就是利用了2个小节的低音主题,由数字低音乐器从曲子开始到结束,固定不变的反复28次。就像建筑物一样,有了低音稳固的基盘,就可以在上面盖出各种风貌的漂亮外观。弦乐器以三个声部轮唱旋律,一个搭一个,或前或后的出现。就像楼房一层、一层的往上加,错综复杂,最后成了宏伟壮丽的“声音的建筑物”。
巴洛克的音乐是复音音乐,旋律并不突出,乐曲多由小动机出发,在不同声部上不断延申发展,因此这时的音乐连绵不绝,音响较紧密扎实。
小夜曲的本身亦是精致优雅,轻快悠扬,像一道甜甜滑滑的香草乳酪。而小夜曲所使用的乐器,若在餐厅里,适合以弦乐四重奏呈现;若是置身温暖的户外小花园,一队木管乐器的声响会有绝佳的效果。
第四乐章通常以快板来增加气势,并与第一乐章的精神互相呼应,制造一种完整的结束感。这就好像品尝了一道精致的餐后甜点,拍拍肚子满足地回家。
这一首是很美很受欢迎的独奏曲,改编自舒曼艺术歌曲集的﹤桃金娘 ﹥作品的第一首” 奉献Dedication”,这一首是1840年舒曼在结婚中送给妻子克拉拉的曲子之一,后有李斯特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昨26日“乐兴之时”管弦乐团,在台北国家音乐厅响起悠扬的古典音乐,指挥家江靖波演奏着莫札特和巴洛克风格的乐曲,配合艺术家侯玉书与VJ 刘骅的视觉影像,让音乐与影像、科技展现多元化的视觉艺术。
雪山静月夜,琉璃看世界,炉无半炷烟,寺中僧已睡;
《濑音》是宫城道雄先生于1923年的夏天创作的。宫城道雄在群马县利根川的周边所得到印象有感而发,利根川亦称之为阪车太郎,是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景象非常壮观。
这首日本传统民谣以五声音阶的优美调性诉说故事的凄绝之美,诗情节奏中道尽樱花开落的刹那一种难以逼视的美丽。
万里高山水,环绕群山间,乘浪向东去,回首故乡远,
《阳春白雪》确切的产生年代,目前还没有定论。据传《阳春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到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的这首七言绝句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渭城”和“阳关“,故亦称《渭城曲》或《阳关曲》。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数百年的古琴名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渔樵问答》存谱最早见于明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曲谱解题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
《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近代名琴家彭庆寿(祉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彭庆寿到江浙曾弹奏此曲,恬淡情深,听者为之心醉。
共有约 7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