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賞析
眾所周知的小提琴,在音樂上的地位相當顯著。這個樂器從早期因外出演奏攜帶方便,廣受義大利貴族的喜愛,到如今成為整個交響樂團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它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璀璨的小提琴」。
史懷哲說十八世紀的管風琴因琴鍵較重,絕不能任意以快速彈奏。他一再提醒自己只有當一群一群的音符清清楚楚地表現出來,才能真正流入聽眾的心中,浮誇的作風絕不是巴赫的本質。
「春」這首樂曲是戚曉春因愛女的出生而對生命的一種感恩情結而創作的。在這首樂曲裡充滿了對生命的喜悅和渴望,如春天般美好的期待;而戚曉春也談到,在曲中將她對真善忍境界的詮釋化為對女兒的希冀,希望女兒在美好的熏染中成長。
「熱情」是貝多芬在匈牙利布倫斯威克和伯爵的妹妹泰麗莎公主訂婚期間作的。伯爵同意他們訂婚,貝多芬感激至極,於是接著寫了有豐富詩意而壯麗的熱情鋼琴奏鳴曲來答謝伯爵。
自古以來高掛浩瀚天際的明月,經常是藝術家寄托心靈、歌頌陰性柔美的對象,它的陰晴圓缺也常被拿來當成心境的映照。月亮那種代表著未知世界深不可測的神秘力量,也不斷地騷弄著音樂家的情緒觸覺,在作曲家筆下發酵、醞釀出的「月光」曲,越陳越亮,歷久彌新。
自古以來高掛浩瀚天際的明月,經常是藝術家寄托心靈、歌頌陰性柔美的對象,它的陰晴圓缺也常被拿來當成心境的映照。月亮那種代表著未知世界深不可測的神秘力量,也不斷地騷弄著音樂家的情緒觸覺,在作曲家筆下發酵、醞釀出的「月光」曲,越陳越亮,歷久彌新。今天我們就安排一系列的曲目,讓大家欣賞「不一樣的月光」。
長笛與豎琴的組合其實是一種完美的互補關係,在音響上不僅達到了平衡的要求,在表現性上又能各取所長、相互輝映,真是絕妙的搭配。
宮城道雄創作了很多很棒的作品,其中尤其以這首「春之海」最為代表。雖然說雙眼看不見,但宮城道雄的耳朵極為靈敏,一次他到了瀨戶內海,便將感受到的海浪聲、海鷗聲等創作到此曲中。
古典作曲家擅長運用「3」這個數字,完美的切割出作品的黃金比例。在三段式的曲體中,他們利用前後段的對等呼應來襯托、對比中段的不同,進而表現出平衡的關係。例如:奏鳴曲是藉由速度的變化「快」、「慢」、「快」來取得樂章間的平衡。
十九世紀的歐洲瀰漫著自由思潮的「浪漫主義」,這是一個強調個人價值、急欲擺脫傳統束縛、主張自由平等的時代。知識份子、藝術家藉著在一些社會顯要的家中所舉行的定期聚會,盡情自在的交流他們滿腔的熱血、對時代的抱負及理想。透過這些中產階級豪邸的會客室,也就是法文的「salon」沙龍
也許是一股「復古」的風潮,現代人需要藉著傳統音樂的洗滌,調和一下工業生活的緊張感。面對一天的繁忙,放鬆心情,聽聽這個坐著馬車、點著蠟燭的時代的聲音,享受一下時空轉換後所帶來的閒情逸致。
小提琴有漂亮的外形,弧度優美的腰身,樂器本身幾乎就是個藝術品。造型簡單,但細分之下,居然有七十個組件。其中只要有一部分被更動了位置或受到溫、濕度影響,就會使音質改變,真的是既高貴又脆弱
「聖母頌」是羅馬天主教的一種祈禱文,意思是「向瑪莉亞致敬、讚美」。一般在天使報喜節時以詩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樂發展與宗教有極大的關係,許多作曲家都譜寫過類似的曲子。這些曲子都透著信仰神的靈性之光,處處顯露出奉獻給神的謙恭和與世無爭的淡泊。
帕海貝爾的「卡農曲」就是利用了2個小節的低音主題,由數字低音樂器從曲子開始到結束,固定不變的反覆28次。就像建築物一樣,有了低音穩固的基盤,就可以在上面蓋出各種風貌的漂亮外觀。絃樂器以三個聲部輪唱旋律,一個搭一個,或前或後的出現。就像樓房一層、一層的往上加,錯綜複雜,最後成了宏偉壯麗的「聲音的建築物」。
巴洛克的音樂是複音音樂,旋律並不突出,樂曲多由小動機出發,在不同聲部上不斷延申發展,因此這時的音樂連綿不絕,音響較緊密紮實。
小夜曲的本身亦是精緻優雅,輕快悠揚,像一道甜甜滑滑的香草乳酪。而小夜曲所使用的樂器,若在餐廳裡,適合以弦樂四重奏呈現;若是置身溫暖的戶外小花園,一隊木管樂器的聲響會有絕佳的效果。
第四樂章通常以快板來增加氣勢,並與第一樂章的精神互相呼應,製造一種完整的結束感。這就好像品嚐了一道精緻的餐後甜點,拍拍肚子滿足地回家。
這一首是很美很受歡迎的獨奏曲,改編自舒曼藝術歌曲集的﹤桃金孃 ﹥作品的第一首” 奉獻Dedication”,這一首是1840年舒曼在結婚中送給妻子克拉拉的曲子之一,後有李斯特將它改編成鋼琴獨奏曲。
昨26日「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響起悠揚的古典音樂,指揮家江靖波演奏著莫札特和巴洛克風格的樂曲,配合藝術家侯玉書與VJ 劉驊的視覺影像,讓音樂與影像、科技展現多元化的視覺藝術。
雪山靜月夜,琉璃看世界,爐無半炷煙,寺中僧已睡;
《瀨音》是宮城道雄先生於1923年的夏天創作的。宮城道雄在群馬縣利根川的週邊所得到印象有感而發,利根川亦稱之為阪車太郎,是日本三大急流之一,景象非常壯觀。
這首日本傳統民謠以五聲音階的優美調性訴說故事的淒絕之美,詩情節奏中道盡櫻花開落的剎那一種難以逼視的美麗。
萬里高山水,環繞群山間,乘浪向東去,回首故鄉遠,
《陽春白雪》確切的產生年代,目前還沒有定論。據傳《陽春白雪》是由楚國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廬,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鐘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幫助下傳唱開來的,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宋玉在《對楚王問》中提到過:「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
《陽關三疊》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王維的這首七言絕句是為送友人去關外服役而作:「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因詩中有」渭城」和「陽關「,故亦稱《渭城曲》或《陽關曲》。
《漁樵問答》是一首流傳了數百年的古琴名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有歌詞。《漁樵問答》存譜最早見於明蕭鸞撰寫的《杏莊太音續譜》(1560年)。曲譜解題云:「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近代《琴學初津》雲此曲:「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櫓聲之欸乃,隱隱現於指下,迨至問答之段...
《憶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憶故人》。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曲譜載於《今虞琴刊》(1937年),傳自近代名琴家彭慶壽(祉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彭慶壽到江浙曾彈奏此曲,恬淡情深,聽者為之心醉。
共有約 7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