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天地】不一樣的月光

font print 人氣: 25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6月10日訊】(希望之聲報導)各位聽眾大家好,這裡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歡迎收聽「古典天地」節目,我是林杏娟。自古以來高掛浩瀚天際的明月,經常是藝術家寄托心靈、歌頌陰性柔美的對象,它的陰晴圓缺也常被拿來當成心境的映照。月亮那種代表著未知世界深不可測的神秘力量,也不斷地騷弄著音樂家的情緒觸覺,在作曲家筆下發酵、醞釀出的「月光」曲,越陳越亮,歷久彌新。今天我們就安排一系列的曲目,讓大家欣賞「不一樣的月光」。

聯結收聽
下載收聽

在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中,附有標題的幾首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中作品27之2,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更是家喻戶曉的鋼琴名曲。當聽眾沉浸在月色與音樂的聯想時,大概很難相信這麼貼切的曲名,實際上與當初的寫作動機並沒有任何關聯。會冠上這個標題純粹是因為後來的一位德國詩人雷斯塔部(Rellstab)以「宛如在月光閃耀的琉森湖上搖蕩的小船」來形容第一樂章的美感,給了出版商一個靈感而附加上去的。

貝多芬一向堅持在音樂中做自己,他的這首奏鳴曲的第一樂章並沒有沿用傳統快板奏鳴曲式的寫法,反而採用了三段體的慢板,甚至附了一個標題「幻想曲風的奏鳴曲」。整首曲子完全由「三連音」堆疊而成,這種將一個大拍子細分為三小拍的節奏,帶有穩定而流暢的推動力。在徐緩的速度中能突顯軟性的風格訴求:【音樂帶入~~~】

聽過這樣的例子後,應該就不難明白為何這個「月光」的別名,能喧賓奪主地取代了原來的絕對音樂的名稱。其實貝多芬親自取名的「幻想曲風奏鳴曲」早已在暗示著某些鬆綁的自由意願,當然想像空間勢必也跟著擴大許多。

關於這首「月光」的曲名也有一則,貝多芬在月夜下,為仰慕自己的盲眼少女即興演奏,而譜寫出此樂章的說法。但這些文學性、浪漫成份濃厚的傳說,只是文人筆下的故事,並非屬實。

事實上,1801年貝多芬在創作這首曲子時,正面臨耳疾與戀愛的困擾。他在一封信中提到了他與學生朱麗葉妲的感情:「我現在正過著一種稍微愉快的生活,這種改變是一個愛我、也為我所愛的迷人的、可愛女孩帶來的。~~~但遺憾的是,她不是我這個階級的人。」在經歷一段不可能的愛情後,一個音樂界雄糾氣昂的巨人竟又遭到喪失聽覺的命運,這一連串的打擊使貝多芬有了輕生的念頭,在第二年絕望地寫下了著名的「海裡根城遺書」。

現在就讓我們來聽聽這首貝多芬用音符記錄下來的心聲:月光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月光」所引起的效應持續到浪漫派後期,直到法國出現新的「月光」曲,才讓樂迷們有機會見識到不一樣的月光。這首「月光」是佛瑞在1887年所寫的。佛瑞曾倡導法國音樂的回歸與復興,擺脫德奧音樂及義大利音樂的影響,積極提升法國近代音樂的地位,所以有人將他歸為強調民族意識的國民樂派。

佛瑞寫了上百首歌曲,是法國聲樂作品的代表。今天要介紹的這首「月光」是採用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魏爾倫(Verlaine)的同名詩詞所譜寫的歌曲。在象徵主義的語言中,經常帶著神秘、暗示性的風格,強調各種感官知覺的交互共鳴。在詩詞字彙的選擇上強調音調重於意義,寧可放寬形式規則,也要保持詩句的音樂性,認為詩詞中的「音樂高於一切」。

這首「月光」的歌詞是這樣的:

你的靈魂是一幅精選的風景,
那兒迷人的假面及貝加馬斯克,
彈著魯特琴,跳著舞,幾乎是
憂傷地,在他們奇異的化妝下。

雖然他們用小調歌唱
愛的勝利和生之歡愉,
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他們的歌聲與月光相混,

寂靜的月光,哀愁而美麗,
使鳥群在林中入夢,
使噴泉因狂喜而啜泣,
那大理石像間細長的噴泉。

魏爾倫曾表示佛瑞是將他的詩念表達得最完美的作曲家。佛瑞的這首「月光」充分表現了詩中藉著月光映照出繁華俗世的美麗與哀愁、永恆與空虛。他以一個幾乎獨立於歌曲、各自為政的「小步舞曲」來伴奏聲樂旋律。這種刻意營造的不搭調,企圖製造與現實脫離的象徵主義氣質。直到唱出「寂靜的月光,哀愁而美麗」時,才正式地為月亮伴奏,以明朗的分解和弦烘托月色。但讚美完主角後,鋼琴又立即恢復各行其是的狀態。

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染上象徵主義氣息的佛瑞的「月光」。

接下來我們仍停留在法國,看看3年後在這塊土地上出現的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月光」。這首「月光」是法國印象派大師德布西所寫的,節選自他的鋼琴作品「貝加馬斯克組曲」中的第三首。現在我們播放的背景音樂就是德步西這首「月光」由鋼琴改編成管絃樂的版本。

德步西以全新的和聲概念呈現另一風貌的月光。雖然同樣採用柔和的基調,但德步西以音響的濃淡營造出遠近的層次感,讓人感覺到月亮的高與遠。自由飄忽的節奏就是一種遐想狀態的自然律動。在德步西的和聲中,藉由鋼琴音色的傳達,我們似乎感受到月光的清透、明亮。德步西心中一定有一幅「月光」的畫作,透過音符的帶領,我們不斷在畫面上改變聚焦處,發現更多細節。

音樂在平緩的第一段結束前,試圖以逐漸加快的速度,引領出中段歌詠月光的重頭戲。在一陣較強烈的浪漫情懷的描寫後,節奏又漸漸鬆緩下來,回歸原點。德步西這些細微的漸層設計,突顯了月光的寧靜特質,神奇地利用聲音的魔術棒,點化出祥和迷人的月世界。

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下德步西「月光」的原創鋼琴演奏版。

聽完這集的月光曲,也預祝您有一個花好月圓的美好夜晚。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空中再會。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三十日電)台灣著名鋼琴家陳瑞斌將於六月一日在香港義演一場,為中國大陸四川省地震災民賑災。
  •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讓孩子學習音樂,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讓他們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一生。尤其是華人家庭,學習鋼琴似乎成為孩子一個很好的技能之一。在學校裡會有很多展現的機會,給他的學業及人生加分。所以買到一架適合的鋼琴,對孩子們非常重要。如果有讀者要選購鋼琴和參觀該店,請電話預約832-594-7267。
  • 鋼琴從1709年在意大利問世算起經歷了三個時代的變遷,即古鋼琴,維多利亞和現代鋼琴。它們各自經過了百年歷史的演變期。幾百年來它被不斷地整容。於是展示在我們眼前的鋼琴時而平躺,時而又豎立起來,時而長方形,時而又變成翼形。它還曾和寫字檯,床,甚至縫紉機組合到了一起。在起初折騰了100多年後,它才算基本定了型。鋼琴真是一個不肯過氣的明星。不論是華貴、莊嚴的巴洛克風格;還是雄偉、奇拔的古典主義;不論是奔放,突顯個性的浪漫之聲;還是摒棄傳統,追求光與色彩印象派潮流,鋼琴全部勝任。
  • 當時對鋼琴的發展最有影響的音樂家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宮中著名樂師卡爾.菲利普.埃瑪努埃爾.巴赫。他不僅是巴洛克至古典主義,也是從羽管鍵琴到鋼琴過渡階段最重要的德國作曲家,還是受人尊敬的演奏家。18世紀詮釋鍵盤音樂的最高權威就是這位大師。由他親眼目睹了鋼琴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生物演變
  • 1904年一名叫韋爾特的德國人又發明了利用鋼琴紙卷的編孔,清晰的錄下任何鋼琴演奏家的演奏。為此這種自動鋼琴被稱為「庇阿諾拉」,成了當時不教自會的時尚鋼琴。這是音樂史上的轉折點,這使得音樂會上出現了隱形人,在獨奏會上以驚人的速度自動起伏琴鍵。觀眾看不見演奏者,那就像是李斯特的鬼魂在那裡演奏。這種「庇阿諾拉」面世不久便湧現了一些著名藝術家如德彪西.施特勞斯、帕德雷夫斯基、聖一桑、魯賓斯坦、鮑爾木隆等等。韋爾特的「庇阿諾拉」曾經被裝置在115種不同品牌的鋼琴中,但是幾乎也在同一時間起風靡一時的自動鋼琴開始走下坡路了。原因是雖勝過了留聲機,但卻輸給了收音機。整個20世紀前50 年收音機的高保真度超過了所有錄音製品。
  • 物價漲,學音樂漸漸成了奢侈的興趣。

    不過,在台北縣中和,有一位二手樂器店老闆,為了讓更多愛樂人,不受景氣影響照樣能學音樂,店裡賣的二手樂器統統比原價便宜三折以下,光是一台鋼琴最便宜一萬八就能帶回家。

  •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法生台中報導) 廣達文教基金會「非洲攝影巡迴展」第十站來到了台中縣東勢鎮的石角國小。以客語族群為多的東勢,小朋友展現十足客家風。小朋友用客家迎賓組曲「桃花過渡、客家本色」揭開序幕;該校幼稚園小朋友則表演客家童謠「月光光」;六年級的小朋友用客語幫鄉親長輩作導覽,道地的腔調博得眾人讚賞。
  • 1781年在奧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的倡議下,莫扎特和克萊門蒂應邀赴戰分別進行即興演奏,各自的作品,和帕伊西埃洛的奏鳴曲,結果勝負未分。另一場難分高低的對峙發生在李斯特與塔爾貝格之間。1837年3月31日這兩位冤家終於在為當時的意大利難民的義演中碰頭了。激烈交鋒後仍無分曉,女王貝爾吉歐索做出這樣的裁決:塔爾貝格證明自己是歐洲最傑出的鋼琴家,而李斯特是無與倫比的。
  • 鋼琴角鬥士李斯特--1811年出生於匈牙利,9歲開始舉辦演奏會。年輕時的李斯特猶如現代舞台上的天王巨星,擁有大批為他神魂顛倒的追星族。他一出場就能讓台下的貴婦們昏倒。之前幾乎所有的鋼琴演奏家都雙手緊貼鍵盤彈奏的,但李斯特一反常規把手臂高高舉起然後重重落下,頭髮往後一甩,鋼琴隨即發出巨大的轟鳴。不論是創作還是演奏,他都頗像與鋼琴對決的角鬥士般激情四射。他還有把鋼琴彈碎的記錄,因此他的音樂會上經常備有三架鋼琴。這一切也歸功於他受到了小提琴大師帕格尼尼具有魔幻性的高超演奏的影響。他用鋼琴創造了各樣的音響效果,雷聲與閃電,悠長的鐘聲,潺潺的溪水,咆哮的激流,神聖莊嚴的吟唱,飛馳的駿馬等等。在所有鋼琴作曲家中,李斯特運用的形象最為豐實。他的女性粉絲簡直把他奉為神明。這位鋼琴史上的一代巨師,晚年曾在梵蒂岡住過,在羅馬天主教堂中得到過神父的聖職。
  • 80年代迎來了中國鋼琴夢的復甦。中國的上空出現了罕見的鋼琴狂熱。價格高額的增漲,絲毫沒有影響到購買者的狂熱。之後在世界的鋼琴舞台上湧現了一流的天才演奏家許忠、許悲天、朗朗和陳薩等。並在全世界鋼琴最高獎項肖邦大獎的領獎台上出現了中國人李雲迪奪冠的神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