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小百科

【藝術小百科】優雅而浪漫的《夜曲》— Nocturne

嬅真
font print 人氣: 8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夜曲的由來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義大利,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 ,以及多樂章組曲之「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 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在黑夜中,對著情人的窗下演唱的獨唱曲或是重唱曲,都稱為夜曲。古典時期的莫札特也寫出很多有名的小夜曲,這時期的小夜曲和嬉遊曲是可以互相調換名字的(註)。直到1812年費爾德為鋼琴小品附上夜曲的名稱後,才開始逐漸有法文中所指的夜曲含意:情感豐富、短小、具有夢幻氣氛以及哀愁感的鋼琴曲,大多為三段式。

卡爾・徹爾尼(Carl Czerny)對於十九世紀鋼琴獨奏作品「夜曲」,作了下面的解釋:《為鋼琴的夜曲,是為了模仿那些標題為「小夜曲」的聲樂作品而作的,而這些曲子都是在夜晚所演奏的,其音樂深植於內心。因此「夜曲」必須適合於創造出一種柔和、夢想、優美、浪漫的印象或甚至是熱情的感覺,但不是尖銳或是陌生的像是奏鳴曲中的行板,慢的樂章是最適合夜曲的風格特性。》

夜曲始祖 費爾德介紹

費爾德於1782年出生在都柏林(Dublin) ,父親是劇院中樂團的小提琴手,祖父則是當地教堂管風琴手以及鋼琴教師,是費爾德最早的啟蒙老師。1791年喬爾達尼非常賞識費爾德的天份,安排他於隔一年在都柏林音樂會中公開表演。他的演出馬上受到注目,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其嚴謹性和精緻性遠超過人們所期待的。

1793年前往倫敦開了第一場音樂會,同時追隨義大利作曲家克拉邁悌(Muzio ementi,1752-1832)學習,最後在聖彼得堡定居,以演奏家和教師的身分定居下來。1804年在俄國的公開音樂會中,聲名大噪,音樂會邀約不斷,以及學生爭相拜師。他的俄國學生最著名的有葛令卡(Mikhail Ivanovich Glinka,1804-1857)和梅耶(Charles Mayer,1799-1862) ,梅耶後來成為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和教師,並且孕育出幾百位的俄國音樂學生,可見費爾德對於俄國的影響力之大。

在隨同克拉邁悌學習期間,費爾德一直使用克拉邁悌所製作的新鋼琴演奏,也因此,有別於當代其他鍵盤樂器的語法,而創新他獨特的個人風格。曾經一位演奏家在聆聽他的演奏後,對他的評價:他擁有迷人的圓滑奏,他的演奏溫和而高雅,並且有美好的觸鍵。

1833年費爾德在歐洲各地巡迴演出,1834年抵達拿波里時,因病情嚴重,而停止演出,且接受當地醫院的治療。1835年由貴族拉赫曼尼諾夫家族帶他回莫斯科,於1837年病逝。

費爾德的音樂特色,從當時的評論家口中可以略知一二,一般認為他有�實的觸鍵,以及自然的態度來表現柔美豐富的情感,通常他沒有很突出的節奏或是動作,音量上也多是溫和為主,而最引人著迷的是他發自內心的情感表達。

從他的音樂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位與世無爭的人,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盡心的表達自己,從他的朋友口中可以知道他確實是一位溫和的人,但是也不會遵循之前的模式,這樣的個性影響了他音樂上的風格。他最大的特色在於他能夠自由的歌唱,這樣的特性為浪漫樂派開啟了大門。

費爾德對於蕭邦的影響

費爾德的主題發展並不多,也不會強調突顯鋼琴技巧,他的音樂素材也是使用即興自由的歌唱,沒有太多不同的情緒反應,大多呈現哀愁的或是柔美的風格。

蕭邦共寫21首夜曲,幾乎包含了蕭邦整個創作期,他曾於巴黎演出時彈奏費爾德的作品,以及使用他的作品做為教學,可見蕭邦對於費爾德的作品是有一定程度的喜愛,下面舉出一些蕭邦和費爾德的作曲手法相關性:

1.織度與伴奏型態:費爾德大多是主音音樂,織度單純,多為一手單旋律加上一些裝飾音,而另一手是分散和絃的的伴奏型態。蕭邦肯定受其影響,因為蕭邦本身的伴奏型態喜好使用大跳的分散和絃,只是旋律更為精緻優美以及織度較密集,比如:兩個旋律加上伴奏,或是和絃的結構更豐富緊密。

2.和聲:費爾德喜愛用半音階進行或是一連串裝飾奏,也常用三度和六度音程,多使用近系調,和傳統的轉調手法差不多。蕭邦的和聲更為豐富多變,常可見到七和絃的變化和絃和九、十一、十三和絃等等,以及平行八度和五度,有創新改革傳統上的和聲,將其發揮最大變化。

3.音樂特色:兩人同樣都是非常高貴優雅的人,所以大體音樂風格都很類似,並且曲風上多是旋律加上分解和絃伴奏,所以音樂史上多會認為兩人的音樂風格有相關性。當然費爾德的供忙筆不上蕭邦,他的音樂特色也沒有蕭邦來的精采和獨特,但是至少他所帶給蕭邦的部分影響是不可抹滅的。@*

(註)Nocturne,Sérénade在中文都譯作《夜曲》。例如舒伯特有一首有名的歌曲叫小夜曲sérénade,(為《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 D. 957的第四首),是首感傷的情歌。莫扎特的夜曲多是輕快的組曲形式(divertimento或sérénade都有),包括他為13支管樂器寫的夜曲(sérénade,Gran Partita, K361)。當然最有名的是《一首小小晚間音樂K.525》,接近小型交響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