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opyright-issue
人類戰爭史上,法西斯集團發動戰爭大多以搶掠為目的,但中(共)國政府發動對人民的戰爭其階段是有些異勢。戰爭大多是在野蠻搶劫完成後,受害公民企圖依法維權時打響。「太...
二○○三年以來,不斷發生類似太石村及陝北油田事件般官員虐民的冷血事件,受到殘暴傷害的公民規律性地狀告無門,和平的抗爭必遭野蠻報復,中國的出路何在?中國人的出路何在?
「觀止」一詞出自《左傳》: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周樂,至《韶》舞,說:「德至矣哉!大矣」,認為已達到盡善盡美,無以復加,讚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中國人都知道,蘇東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然而寫文章行雲流水的他,更有一悲天憫人的胸懷,他不畏強權,勇於為民喉舌。
明武宗命令泗州進獻幾十名善長歌舞的美女,汪應軫智慧應對,於是明武宗下詔泗州暫停進獻美女。
人吃什麼都是天定,更何況我們的命運呢?在天地之間,人真的很弱小。
「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是陶侃的曾孫,祖父外祖父雖是東晉的名士,但是到陶淵明時,家世已經衰落。然而自幼就貧困的他,並不以貧為苦,他一生雖沒有顯赫的功業,但他高尚的人格和詩文的成就,卻受後人崇仰傳誦不已。
李德裕問起自己的祿命如何?那人說:「太尉您位極人臣,還有什麼必要詢問呢?凡是人的細微小事,都有定分,何況功勛和爵祿這些大事呢!但我可以談談你家中的小事,來證以小見大之理。明天中午,有頭白獸從南邊屋裡出來,有個小童,梳著丫髻,身穿紫衣,年方七歲,手執竹竿,共九節,長五尺,驅趕那白獸,那白獸便又往南跑走。這小童不是您宅中的人。您試著等候應驗此事。」等到第二天中午...
海瑞一生無私為民,清廉至極,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能為民請命,冒死進諫。正是這種敢觸龍顏諫君王的凜然正氣,使他千古留芳,許多後世文藝作品都描寫了這一點,由此可見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不成功,便成仁!」是一種壯烈的胸懷!勇敢的樂運毅然「抬棺進諫」,雖然差一點喪命,但終究把皇帝點醒了。
于謙自幼聰穎過人,善書法,其書靜穆高雅,氣韻盈沛。青年時代就寫下了《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著名詩篇(《石灰吟》出自《于少保萃忠傳》)。在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于謙的這些半神的操守準則,對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像韓信﹑岳飛﹑袁崇煥一樣,其品德操守舉世崇尚。
東漢末期,宦官專權、政治黑暗,在這樣的環境中,范滂卻能出污泥而不染。
陸績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吳郡,左鄰右舍的鄉親們,以為他做了幾年大官,榮歸故里,一定會滿滿地載上一船奇珍異寶。都紛紛出來,幫助卸船。誰知,除了一些書籍和幾件舊衣服之外,僅有一大塊石頭……
軒輗居官清正廉明,不治家業。在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他因升遷刑部尚書離開浙江時,所有行李只裝滿一竹筐(簏)。數月後,軒輗因病上書請求告病還鄉。明英宗朱祁鎮召見他時問道:「浙江有個清廉的官使,任職期滿離任時,行李僅一竹筐(簏),那個人就是你吧?」軒輗頓首稱是。英宗遂賜與白銀嘉獎,並准予所請。軒輗清操聞天下,他與耿九疇齊名,明史稱「廉吏必曰軒耿」。
在世界各個民族的傳說中,巨人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國古代也有許多關於巨人的記載,從開天闢地的盤古到逐日的夸父,從撞倒不周山的蚩尤到「猛志固常在」的刑天,例子不勝枚舉。但這些記載因多發生在上古時代,語焉不詳,而被很多人視為僅僅是神話傳說、村言野史。
劉伯溫名基,字伯溫,生於1311年7月1日,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明朝帝業,加上劉伯溫許多神奇預知能力,因而馳名天下。
在一個華麗的古代宮殿裡,夢幻般的宴會正在進行。青年男女們躺臥在大片散落成雪堆般的玫瑰花瓣中嬉戲。年輕的羅馬帝王埃琉卡巴勒斯(Heliogabalus)身穿著金色的長袍,俯臥在殿堂長沙發上,悠閒而漠然地注視著下方的賓客縱情在奢華的感官享樂中……花瓣不斷從空中飄散下來,這群青春男女們被繽紛的色彩、濃郁的花香與輕柔的觸感包圍著,渾然忘我……
古人追求真理,注重品德和操守,不僅要求自己躬身力行,也非常重視對後代的「德行」培養。這種言傳身教之精神,成為後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自古為官,如果是廉潔公正、能為民洗刷冤屈的清官,無不受到百姓的推崇愛戴。北宋的包拯以包青天聞名天下,就是最好的例子。而在南宋,也有一位宋慈,善於破解懸疑命案,使冤情得以昭雪,令人稱奇叫好。
呂蒙正,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在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擔任宰相,對上遇事敢言,對下則寬容有雅量,被人稱為一代賢相。他自幼受家庭影響,敬信神佛,敬奉佛法,為人仁慈厚道,參加科舉考試時金榜題名,狀元及第。以下為《宋史•呂蒙正傳》中記載的幾個小故事,給人以啟迪。
生長於北周跨越隋朝、歷經三代的世家名公子于仲文,帶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略,一生有辦案的奇蹟、有許多勝戰功績,然而,于仲文的隕落也和戰爭有關,為何戰神不再眷顧於他?
李賢曾經對人說:「《尚書·皋陶謨》稱,為政者有九種品德,王翱就具備了五種:頭緒紛繁而能專心致志,遇上擾亂更加堅毅,生活儉樸廉潔奉公,性格剛強充實,好強而合乎道義。」這個評價是恰如其份的。
太宗還寫詩一首,追述往古興亡之道,擱筆之後歎道:「鍾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彈琴。我寫此詩,又給誰看呢?」惆悵之情無以言表,他讓起居郎拿著這篇詩稿,到虞世南的靈前吟誦一番,然後燒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靈有所感悟。
于成龍當羅城縣令時,戰亂後縣中居民才六家,遍地榛莽,沒有城郭,沒有官邸。于成龍卻用感人肺腑的精誠堅持下來,安撫殘餘百姓,捕治盜賊,寬免徭役,建立學校、養老院,依次施行興利除弊的措施,為官七年,縣中大治。
晉代陳壽撰《三國誌》史書後,裴松之加以補註。補註本第十一卷引述《先賢行狀》中,敘述了一位名叫王烈的先賢事蹟,至今讀來,仍令人肅然起敬。文中寫道:
晉成帝咸康五年,後趙遣七萬大軍突襲邾城,由於援軍不至,最終城陷,邾城守將毛寶率手下眾將突圍逃出。由於沒有船隻,六千多人無奈投江逃生,結果只有一個軍士游到了東岸脫險,其餘眾人全部殉難。
崔氏離開朱買臣後,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節,崔氏隨著丈夫去掃墓。來到墳地,看到墳地樹林中,有個清瘦的人影一邊砍柴,一邊在高吟著「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讀書倒是真,砍了半天,連根小樹枝也沒砍斷。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買臣。
李惠身為地方官員,智慧清廉是很有名的。古代勤政愛民的官員,都很重視斷案。因為斷案的公平、正確,直接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李惠深知此理,所以他平時便處處留意觀察,分析事物的內在聯繫。並且,也很重視培養下屬吏員,以提高他們的辦案能力。
西漢末年,由於黃河泥沙長期堆積,「河水高於平地」(《漢書.溝洫志》),黃河經常決溢。漢代曾兩次大規模修治黃河。在王景治河之前,已經有過一次。那是漢武帝時(前132年),黃河從瓠子河(河南濮陽)決口,大水氾濫於16個郡,造成嚴重災害,歷時二十餘年,直至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派汲仁、郭昌徵調數萬民工修治黃河。為表示誠意,武帝親臨治河地點,舉行祭祀儀式,沉白馬...
共有約 23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