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安貧樂道

靜明
font print 人氣: 467
【字號】    
   標籤: tags:

安貧樂道語出《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安貧樂道,即以得道為樂,安於貧苦。恬,有安靜、清靜之意,這裡是淡泊、淡漠的意思。進趣,同進趨,努力作為。安貧樂道是古人的道德品質和為人處世之道,《太平御覽》中多見「安貧守道」、「安貧羨道」,「世以儒學安貧樂道」之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韋彪字孟達,扶風平陵人也。高祖賢,宣帝時為丞相。祖賞,哀帝時為大司馬。 彪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寑。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好學洽聞,雅稱儒宗」。

「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對父母孝,故侍君者忠。皇帝顯宗亦聞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謁者,賜以車馬衣服,三遷魏郡太守。建初七年,車駕西巡狩,數召入,問以三輔舊事(三輔謂京兆、左馮翊、右扶風,共在長安中,分領諸縣),禮儀風俗。韋彪數陳政術,書奏吏制,深為帝納,帝「厚賜彪錢珍羞食物」,官拜至大鴻臚。

韋彪以安貧樂道為本,竟以致飛黃騰達。皆因彪深諳做人之理、為政之術,「士宜以才行為先」,「政化之本,必順陰陽」,其家世顯赫,高祖是宣帝時的丞相,祖父是哀帝時的大司馬。

安貧樂道,難就難在一個「安」字上。無獨有偶,《後漢書•楊震傳》中記載了楊震的故事,楊震少年好學,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生稱他為「關西孔子」, 「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漢因秦制,以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謁者為外台,合稱三台。)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意思是說,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能而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陞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瞭解你,你不瞭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 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楊震有五子,後四世太尉,德業相繼,四世清德,被稱為積善之家。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晉明帝司馬紹自小就很聰明。他只有幾歲時,一次長安使者來京城謁見他父親,父親問他:「你說長安和太陽哪個離我們遠?」司馬紹說:「太陽遠,只聽人說使者從長安來,沒有聽說誰從日邊來的。」他父親很驚奇。第二天,他父親大宴群臣,又拿這個問題問司馬紹,司馬紹說:「太陽近。」他父親吃驚的說:「為什麼你昨天說的和這不一樣呢?」司馬紹說:「抬眼可以看見太陽,卻看不見長安,所以說太陽離我們近。」他父親對他很驚異。
  • 道光三年夏天,潘芝軒的家鄉發了一場大水,淹沒了許多村莊,饑民乞食載道,許多人餓死在路邊,朝廷的災糧又遙遙無期,潘芝軒便首先自已開倉把家裡積屯的糧米賑施給百姓。
  •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戰國時齊國人,出生那天是五月初五,當時人認為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不吉利,男孩會害父親,女孩會害母親,他父親田嬰是齊國宰相,對他母親說:「扔了他,不要養他!」他母親捨不得,偷偷的將田文養大。
  • 王彥超是北宋初年人,年輕時到寺院去出家,僧人說:「你是富貴之人,怎麼能屈居此地呢?」沒有能夠如願。
  • 「盜亦有道」的說法,古已有之。那麼,再深入一步的探討:什麼是「盜之道」呢?清代的大學問家紀曉嵐,在一篇文章中,記敘、回答了這個問題。
  • 宋朝時,河南的劉溫叟多次擔任要職,但是清貧自守,是當時人的道德楷模。
  • 宋太祖開寶三年,供備庫使李守信到秦隴間買木頭,貪污了許多錢,後來被他部下告發,李守信害怕的自殺了。太祖命蘇曉來審理這件案子。
  • 張平是宋朝人,他在秦王府任職時,因為勤懇能幹而遭人嫉恨。幾個官史誣告他偷拿王府中的錢物,秦王報告到開封府尹。雖然經過審問沒有查到證據,但是秦王還是把他打發走了。張平也不喪氣,說:「雖然現在我命運不濟,但以後未必沒有福分。」
  • 清代後期,有個叫彭三的人,他因為幼年喪父,所以母親對他有些寵愛的過頭了,成了溺愛。結果,彭三便養成了好吃懶做,橫行霸道的性格,經常在外惹事生非,鄉鄰對他的印象都極壞。
  • 人們把用錢買官,叫做「銅臭」。東漢時的崔烈,曾名重一時;漢靈帝時,他花錢五百萬,買官當上了司徒,結果是很快名譽掃地。崔烈問兒子崔鈞說:「外面的人,對我議論紛紛,他們在講我什麼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