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天地】璀璨的小提琴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7日訊】(希望之聲報導)眾所周知的小提琴,在音樂上的地位相當顯著。這個樂器從早期因外出演奏攜帶方便,廣受義大利貴族的喜愛,到如今成為整個交響樂團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它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璀璨的小提琴」。


http://www.youmaker.com/

音頻: 【古典天地】璀璨的小提琴

一般我們在欣賞音樂時最容易吸引我們注意力的通常是高音部份。像樂曲的創作,旋律的鋪展大多在高音,而伴奏則在低音適切的陪襯著。在音樂會的演出型態中,我們也較常看見小提琴、長笛等高音樂器的獨奏,而較少見到低音樂器開獨奏會。甚至在一部歌劇中,我們總是最記得那位飾演主角的女高音或男高音。這是因為高音能輕而易舉地在一堆音符中脫穎而出,作曲家巧妙地抓住了這個特點,也緊緊抓住了聽眾的心。

同樣的,小提琴的高音域特徵正使他演奏出的旋律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不像鋼琴的聲音在擊弦後音量不易保持,小提琴藉由弓弦的磨擦,可以使演奏出的聲音延展成漸強、漸弱的變化,或以右手揉弦的方式做出類似「抖音」的音色,進而產生如人聲般的修飾效果。這個優點促使小提琴成了最會「唱」的樂器。這也是為什麼在絃樂四重奏或交響樂團裡總是由小提琴擔任「領奏」的原因。

樂器能否受到歡迎,有一部分原因當然也包括了它所能演奏的作品數量多寡。得到眾多作曲家的親睞,小提琴曲目是所有絃樂器中最多的。不論哪一個時期,都有各式各樣精彩的作品留下。有的利用它的抒情特質,實驗各種情緒張力的表現。有的針對小提琴的獨奏性能,極力開發它的演奏技巧。另有一些卻相反地把小提琴的鋒芒包藏起來,讓它與其他樂器相互協調,溫和地成了合奏中的寵愛。

小提琴因為是高音旋律樂器,雖然很容易成為舞台上的焦點。但另一方面它也缺少了中、低音樂器的優點,如:和聲厚度的支撐、音響寬度的鋪陳、伴奏型的推展等…。如果要平衡這些問題,那就需要其他樂器的輔助了。我們經常看到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組合,就是為了彌補這個不足而採取的辦法。

我們現在為大家選播的這首巴赫無伴奏小提琴第一號奏鳴曲「行板」,卻無視於這些小提琴先天上的弱點,捨棄鋼琴伴奏的好處,獨挑大樑,克服了困難,完完全全地展現獨奏樂器唯我獨尊的本色。

巴赫的作品經常是演奏者的最愛與最怕。一首無伴奏的作品需要一邊獨奏一邊伴奏,對小提琴演奏者更是嚴酷的考驗。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小提琴家克魯米歐ㄧ人分飾獨奏與伴奏兩個角色的演出。

據瞭解,作曲家如果要針對某一種樂器創作音樂時,必須事先研究好這個樂器的特性,對演奏手法也要略知一二。必要時還須委託演奏者預先試奏,以交流一下表現技術上的可行性,再進行修改。有一種現象是,如果作曲者本身是該樂器的出色演奏者,它所寫出的曲子就能更明顯的錘煉出樂器表現力的精髓。因為長時間與樂器相處,樂器成了身體的一部份,他能夠在這個樂器的專屬領域裡游刃有餘地暢所欲言。這一類的音樂家在鋼琴方面特別多,例如:貝多芬、蕭邦、李斯特都是。小提琴方面,就屬維瓦第、帕格尼尼、克萊斯勒與今天要介紹的這位薩拉沙泰了。

薩拉沙泰(Sarasate)是十九世紀後半葉活躍於樂壇的西班牙小提琴大師。他擅長演奏各類小提琴曲,卻不碰俗稱「小提琴之王」的帕格尼尼的作品。因為手不夠大,要駕馭指幅較寬的超技練習曲,有其挑戰的極限。所以他選擇了為自己創作一途,為自己量身訂作。這個想法讓它在音樂史上大放異彩。薩拉沙泰的作品都帶有強烈的炫技色彩,豪華艷麗的筆調加上強烈的西班牙風格,不僅是音樂會受歡迎的曲目,也使演奏他的音樂的小提琴手能像他一樣輕而易舉地獲得滿堂的喝彩。

今天為大家挑選的這首「流浪者之歌」,取材於吉普賽民族的音樂元素,是一首極具知名度的曲子。我們將利用這個曲子來介紹一下小提琴的幾種演奏技巧。這一類描寫吉普賽性格的音樂,都具有自由自在、熱情奔放的本質。我們可以藉由前奏中一連串「自由速度」的裝飾奏,來感受那種急欲宣洩而出、翻騰的情緒:【音樂帶入~~~】

第一段是哀傷的主題,以激動的宣敘式樂句開始,再尾隨一個猶如「慨歎」般的效果結束。這個效果分別是由「滑音」與「泛音」技巧來表現。這裡「滑音」是由左手從指板滑向低音的一串下降音群:【音樂帶入~~~】

「泛音」則是在共鳴區輕觸琴弦所發出的高音音響:【音樂帶入~~~】

接下來第二段是寧靜哀愁、宛如進入回憶般的旋律。薩拉沙泰利用「弱音」技巧,營造出居無定所的思鄉情結:【音樂帶入~~~】

最後一段是典型的吉普賽舞曲節奏,熱鬧非凡。其中右手「撥奏」的技巧被用來突出歡樂跳躍的場面:【音樂帶入~~~】

現在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由剛巴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黎奇擔任小提琴獨奏的「流浪者之歌」。

小提琴有漂亮的外形,弧度優美的腰身,樂器本身幾乎就是個藝術品。造型簡單,但細分之下,居然有七十個組件。其中只要有一部分被更動了位置或受到溫、濕度影響,就會使音質改變,真的是既高貴又脆弱。小提琴雖然體積小,看似輕薄,但真正把弦上好、拉緊定音之後,四根弦合起來就有三十多公斤的張力。一把好的小提琴絕不像外表看起來那麼簡單。它都是經過了歷代工匠的智慧承傳、經驗累積才成就出來的。

從十六世紀中葉開始前後兩百年,義大利的克雷蒙納(Cremona)陸續出了三位偉大的小提琴製造家族。他們分別是:將小提琴定型的阿瑪第(Amati);不斷研究小提琴製作比例的史塔第發裡(Stradivari);以及全憑直覺調整音質的瓜內裡(Guarneri)。他們留下的古董琴身價非凡,是提琴家與收藏家的最愛。因為這些遺留下來為數不多的小提琴,擁有現代技術模仿不來的諸多優點。多少人絞盡腦汁,想破解他們成功的秘訣,但至今仍是個謎。

下面我們特別選了這首「泰伊思冥想曲」,是法國歌劇作曲家馬斯奈(Massenet)1894年的歌劇中的間奏曲。讓我們藉此來感受小提琴如何以抒情、溫暖的音色,勾畫出女主角泰伊思看破紅塵、皈依宗教後,尋得內心平靜的情境。或許在靜靜地品味後,您會明白「音色」為什麼是小提琴家與製造師永遠的課題。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衛君宇紐約報導)「應該儘可能地給參賽選手更多的獎勵」,作為另一種嘉許,並鼓勵所有選手勇敢參賽,新唐人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評委、小提琴大師雪莉‧克魯斯(Sherry Kloss)女士決定將於26日(週六)複賽後,舉辦兩小時的雪莉‧克魯斯大師班,為未能進入複賽的四名選手現場指點。
  • (大紀元記者肖童紐約報導)在7月25日的新唐人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的初賽中,每位選手都從莫扎特第三、第四或第五號協奏曲中任選一首表演。
  • (大紀元記者衛君宇紐約報導)25日(週五),新唐人全球華人小提琴大賽於紐約曼哈頓中城市政音樂廳(The Town Hall)舉行初賽,奏響了新唐人系列九項大賽的序曲。下午1時比賽過半,幾位評委和參賽選手講述了他們對小提琴大賽的初步印象。
  • (大紀元記者戴兵紐約報導)7月25日,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初賽在紐約曼哈頓市政音樂廳(The Town Hall)隆重舉行。比賽中,選手們各盡其能,用音樂,肢體語言以及表情來傳達對表現對作品的理解,經過激烈角逐,11位選手入圍明天的複賽。下面這組圖片採集了比賽的精彩瞬間。
  • (大紀元記者戴兵紐約報導)7月25日,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初賽在紐約曼哈頓圓滿落幕。經過激烈角逐,11位選手入圍明天的複賽,當主辦方在舞台上公佈入圍名單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進入複賽的選手包括:6號劉芳佑,7號羅耐德,9號李元喜,12號蔡承翰,14號林振詮,17號童顏,18號林佳霖,19號李真喜,21號陳佳慧,24號多赫,25號王熠堯。以下是比賽的精彩瞬間。
  • 【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樸底特律報導)編輯按: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於7月25日在紐約舉行了初賽,27日的決賽曲目將從帕格尼尼和維尼爾夫斯基的作品中選取。本文為讀者介紹有「小提琴之王」稱號的帕格尼尼。
  • 【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紐約報導)25日,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初賽在紐約曼哈頓圓滿落幕。來自台灣的14號選手林振詮和來自美國的24號多赫在比賽中脫穎而出,成為11位選手入圍明天複賽的其中兩位。在賽後,兩人暢談了自己對大賽經典曲目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演奏中詮釋曲目的內涵。
  • 【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明國紐約報導)7月25日,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初賽在紐約曼哈頓登場,音樂學者亞歷山大.芬達克(Alexander A. Fondak)博士應邀前來觀賞比賽。受訪時芬達克博士表示這次大賽水平很高,他對新唐人為華人小提琴手舉辦的這樣一個比賽給予極高評價。
  • 【大紀元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紐約報導)7月25日,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初賽在紐約曼哈頓登場。音樂博士、小提琴家王熠堯在初賽中表現突出,順利進入複賽。王熠堯在採訪中表示,感謝新唐人舉辦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為華人提供很好的在音樂上的一個交流機會。
  • (大紀元記者李新紐約報導)26日,在紐約曼哈頓舉行的新唐人首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進入複賽階段。紐約小提琴家,歌劇演唱家考蘭斯基(Kenneth Koransky)在觀看了複賽選手的演奏後表示,今天選手們的水準令人印象深刻。他稱讚這些年輕音樂家真誠,勤奮,表達精準,他們的演奏給人以啟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