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生锐意开拓进取,在文治武功都创下前所未有的功业,将大汉帝国推向一个兴盛的顶峰。然而盛世之下也潜藏着危机,在汉武帝即位大约20年的时候,国家...
古人都有敬天信神的传统,用盛大庄严的典礼敬奉神明,是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非常重视的大事。历代帝王称为天子,也就是受命于天,他们往往通过向上天祭祀祷告的方式,一方面祈求神的保佑,另一方面也是感谢神保佑国家风调雨顺、民生安乐。在各项祭典中,封禅是国家最重要的大典之一。
汉武帝携手群臣,成就了秦始皇称帝以来第一个鼎盛时代,无论在文治、武功、科技、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留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同时也是一位雅好文学及音律的才子帝王,他搜遗文、兴汉赋、扩乐府,为强大繁荣的西汉王朝,注入了一股文采斐然的艺术风度。
历史上很多人对汉武帝有很高的赞誉,其中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有一段论述非常有名:“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几乎将汉武帝的一生功绩做了精彩概括。
汉武帝在北征匈奴、连通西域之际,也开拓南部、西南以及东北部的疆域,使汉朝的疆域在武帝后期达到极盛。当时,西汉的疆域在西北包括今天的新疆和甘肃地区,西南则到达今云南高黎贡山和哀牢山一线,南方到达福建、海南岛等,东北方向的版图则扩展到朝鲜半岛北部至大海。除了局部的收缩外,这样的疆域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汉武帝在为汉朝王朝开拓疆域方面,也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两千多年前,在大汉王朝的西北方,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有一块神秘瑰丽的地带。那里有几十个异域古国,由一位叫张骞的汉使历经千辛万苦而发现。从此这些国家被称作“西域”,它们也同时了解到在东方有一个富庶广博的天朝上国,叫大汉,有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汉武帝。
自元光四年(前129年)起,备战多年的汉武帝开始了和匈奴人长期的军事较量,在龙城、雁门、河南地、漠南等地展开激烈的战事。其中,出身卑微的卫青,凭借不世出的军事才华以及高尚廉洁的品德,在战争中一次次立下头功,不仅给予匈奴人迎头痛击,更彰显了大汉国威,令大汉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汉武帝刘彻,武帝是他的谥号,正式谥号是“孝武皇帝”,后来人一般省略“孝”而称他为“汉武帝”,这大概是源于人们对汉武帝赫赫武功的崇敬和纪念。古代的谥法中认为,克定祸乱、拓地开封者,都可用“武”作谥号。历史上著名的拥有“武”谥号的君主,还有周武王、魏武帝等人,他们大多是开国皇帝,在马上取得天下,带领精兵猛将开疆拓土,在军事史上建立了辉煌功绩。
汉武帝时代,是一个人才济济、治世能臣辈出的黄金时代。围绕在汉武帝身边的历史名臣、传奇人物,文有司马迁、司马相如,武有卫青、霍去病,儒士有董仲舒、公孙弘,治律有赵禹、张汤,财政有桑弘扬,音律有李延年,使者有张骞、苏武,托孤大臣有霍光、金日䃅,不可胜纪。这些臣子,有的具备某种才华,有的忠君为国,品德高尚,他们汇聚在汉武帝,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窦太皇太后在世时,尊崇黄老,抵制新政,新即位的汉武帝出于孝道,暂缓他大刀阔斧的政治举措,隐藏心中规划的帝国蓝图,当了几年韬光养晦的清闲皇帝。这期间,汉武帝表面上忘情山水,打猎游玩,扩建上林苑,与文人雅士吟诵歌赋。不过,他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建元五年(前136年),窦太皇太后突然病笃,无瑕顾及政事,汉武帝下诏恢复博士官,召回之前被罢黜的儒生,再次拉开尊儒的...
汉武帝刘彻,四岁封王,七岁封太子,十六岁荣登大宝,成为西汉的第七位帝王。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所接管的国家,是一个经济富裕、实力蒸蒸日上的年轻国家。年轻而又才华横溢的汉武帝,显然并不愿做个太平治世的清闲皇帝。
他承天命降临人间,继六代先王之遗业,创古今罕见之盛世。他内修礼乐,变古创制,建立后世效法的焕然制度;他外开边境,恩威并施,成就彪炳千秋的赫赫武功;他封天禅土,屡见祥瑞,成为功越百王的一代大汉天子。他就是,上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下与唐太宗共创“汉唐盛世”的千古一帝——汉武帝。
在西王母授道后,汉武帝认真修行了六年之后,他觉得心胸清爽,格调高雅,因此相信自己一定能得道成仙...
因为汉武帝虔心向道,西王母又将最珍贵最秘密的经典《五岳真形图》授予武帝,希望他抛开所有的疑虑和杂念,专心修行,并通过他来启发人间那些想学道的人们,使更多的凡人知道天地间确实有神仙道术存在,以此使那些不信神道的人能抛弃愚蠢狂妄之念。
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四月从东海返回泰山封禅,由于没有人知道古代封禅的礼仪,因此汉武帝自定了封禅之礼。
东岳泰山,古称岱山,亦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济南市与泰安、历城、长清三县之间。 根据南北朝时的《述艺记》中所载,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头部化作了泰山。秦汉间有民间传说:盘古死后,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因此,泰山成为五岳之首。
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北越葱岭、西南通云贵,征服大宛,奠定中华疆域版图。汉武帝开创西汉王朝最为鼎盛繁荣的时期,历史上“秦皇汉武”的说法正说明他的伟大功绩,盛况空前的西汉帝国至今仍让人神往。
南越赵胡王非常感谢汉武帝,就将太子赵婴齐送到长安,一则学习汉朝的典章制度,以便将来更好的治理南越;二则表示永不叛汉。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事胜利以及对西域的恩威并施,一方面减少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拓展汉朝西北边疆的领土,控制了天山南路,势力发展到葱岭地区,打通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往,也打通中西文明交往的通道。
为了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力量,也为了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汉武帝对西域国家采取和战并用、恩威并施策略,即对友好的西域国家实行“和亲”,对与匈奴亲密的国家则进行军事讨伐。
这条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往来的通道,辉煌历史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胜于唐代,止于元代,长达十五个世纪。其东起于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穿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在军事上反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变革,为大一统进行着准备。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评价道:“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宪章,焕然可述”?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至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称为“河西”,是因为其位于黄河以西。彼时,河西走廊为匈奴控制,这自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其再展运筹帷幄之能,亦彰显了他的雄才大略。
教训完匈奴,汉武帝本打算先进行政治改革,但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匈奴的再度进犯使汉武帝决定更大规模地发兵,反击匈奴,消除边患,于是有了河南反击战为序幕的一系列反击战。
汉武帝的妹妹隆虑公主病重,眼看就要断气了。她一生富贵,没有什么遗憾,只有一个儿子昭平君年轻任气,使她放心不下。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历史公认的汉武帝彪炳千古的一大功绩就是击退了盘踞在北方、时常侵扰汉朝百姓的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其谥号“武”字,正彰显了其辉煌的“武功”。
汉武帝还派出博士到各地寻访天下贤能,对于德高望重、鸿儒和有才能但不愿出仕之人,汉武帝则派礼官以隆重礼节迎接,恳请其入朝为官,此种方式称为“征召”。他曾以“安车蒲轮”请出枚乘和鲁申公。
按照司马迁的记录,汉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学”。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还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等。要知道,五经中的《易经》也是道家和阴阳家的经典,《书经》则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显然,汉武帝尽管重视儒家学说,但却不拘泥于一家,而是为了其统一大业,选取诸家学说中有用之处为其所用。
在窦太后的干预下,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为了不违逆祖母,汉武帝选择了纵情山水,打猎游玩,扩建上林苑,与文人雅士吟诵歌赋。不过,他内心并没有忘记国家大事。期间,汉武帝做了两件对其日后影响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张骞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东瓯国。
年轻的武帝即位时,天下太平,经济富裕,而这得益于其祖父辈们的“文景之治”。《史记》载,当时官仓里是新粮压旧粮,钱库里的钱数不胜数,多的串钱的绳子都断了。街巷中,许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丰衣足食。然而,武帝并不想做个太平皇帝,年轻的他内心有着灭匈奴、抚四方、一统天下、施仁德于百姓、光大祖宗基业的远大理想。他即位后采用新纪元,即以建元...
共有约 42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中共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7日至18日召开,参与方的政要规模大缩水,西方国家首脑集体缺席。外界注意到,本届论坛取消了以往两届必有的“领导人圆桌峰会”,且未如前两届一样发布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