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汉武大帝(12)

【文史】再战大宛 汉武帝控制西域打击匈奴

作者:刘晓
font print 人气: 1743
【字号】    
   标签: tags: , , , ,

更大规模远征 西域各国彻底臣服

汉武帝为新一轮西征征集六万骑兵、十万头牛、三万余匹马以及数以万计的驴子和骆驼,此外还组织一支运输粮草的辎重部队和一支旨在破坏大宛国都城水源的工兵部队。同时又在酒泉、张掖一带布置十八万大军,随时准备支援。李广利再次被委以重任。

公元前101年,李广利再率大军远征大宛国,沿途西域各国除了轮台国外,大多慑于汉军气势,纷纷大开城门,热烈欢迎。而轮台国在与汉军的对抗中被灭。

当汉军来到大宛国都城之下时,首轮对垒即取得胜利。随后,李广利下令围攻大宛都城,先派工兵部队切断大宛都城内的水源,又摧毁大宛都城的外城,生擒大宛军猛将煎靡。大宛国投降,国王被杀。

李广利挑选了几十匹上等马和三千匹中等马,并重立亲汉的昧蔡为大宛国王,然后回国。并于回国途中灭了郁成国。

汉朝的马塑像(公有领域)

这场被赞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空前大胆的行军”,对于控制西域和打击匈奴意义重大,西域各国彻底臣服汉朝,并多派子弟到长安为质,加强与汉朝的关系。

而汉武帝在得到汗血宝马后,曾写下《西极天马之歌》,表达“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的心情。

后来汉朝派十多批使者到大宛西边的一些国家,晓谕和考察讨伐大宛的威武和功德,并寻求奇异之物。

汉武帝还在敦煌和酒泉设置都尉,一直到西边的盐水,路上往往设有亭鄣。而仑头则有屯田士卒几百人,汉朝遂在那里也设置了使者,以保护田地,积聚粮食,供给出使外国的使者们。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事胜利以及对西域的恩威并施,一方面减少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拓展汉朝西北边疆的领土,控制了天山南路,势力发展到葱岭地区,打通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往,也打通中西文明交往的通道。宣帝时期,汉朝进一步控制了天山北路,设置西域都护府。

汉武帝时代欧亚大陆形势(玖巧仔/维基百科)

沟通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词来自于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着的《中国》一书,书中将“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说法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使用。

史载,通过丝绸之路,一方面,中国大陆的丝绸、瓷器等物品经楼兰运往西亚、欧洲的罗马等国,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当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与丝绸联系在一起的。

敦煌壁画: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公有领域)

生活在公元前后的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在他的书中提到过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当时许多出身高贵的希腊人都穿着“赛里斯”人制作的衣服,而这些衣服都是用西方人所没有的丝绸制成的。文中提到的“赛里斯”人就是指中国人,因为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掌握了丝绸的制造技艺。

精美的丝绸亦引发西方人对中国的无限遐想。公元1世纪的罗马地理学家庞蓬尼麦拉(Ptolemy)对中国人的诚信充满了赞誉:“这是很公正的民族,他们把货物放在旷野中,购货的人在卖主不在时来取货,这种经营方式是很有名的。”

另一方面,来自西域、罗马的植物、音乐、舞蹈、服饰等也经楼兰传入了中国。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批带有“胡”字的植物,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还有西瓜等,十有八九来自西域。此外,罗马的玻璃器、西域的乐舞、杂技也逐渐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商品和艺术品都在丝绸之路汇集,其沿路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超出今人的想像。如果没有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对西域的开拓,这样的东西方交汇是无法实现的。@*

点阅【千古英雄人物之汉武帝】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谢秀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2年10月,位于中国古丝绸之路东道北段的宁夏西吉县因雨水冲刷出土17枚铜币,经鉴定,疑为中亚古“贵霜王朝”遗留的珍贵钱币,引起考古和收藏界的关注。
  • 按照司马迁的记录,汉武帝是“悉延百端之学”。而其施政思想中除了王道(儒家),还包含 霸道(法家)、道家、阴阳家等等。要知道,五经中的《易经》也是道家和阴阳家的经典,《书经》则是夏、商、周三朝的行政法典。显然,汉武帝尽管重视儒家学说,但却不拘泥于一家,而是为了其统一大业,选取诸家学说中有用之处为其所用。
  • 汉武帝还派出博士到各地寻访天下贤能,对于德高望重、鸿儒和有才能但不愿出仕之人,汉武帝则派礼官以隆重礼节迎接,恳请其入朝为官,此种方式称为“征召”。他曾以“安车蒲轮”请出枚乘和鲁申公。
  • 汉朝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体就是赋。汉赋内涵非常丰富,包含宣化、讽谏、颂美、招贤等。
  • “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历史公认的汉武帝彪炳千古的一大功绩就是击退了盘踞在北方、时常侵扰汉朝百姓的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其谥号“武”字,正彰显了其辉煌的“武功”。
  • 教训完匈奴,汉武帝本打算先进行政治改革,但公元前127年,匈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和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匈奴的再度进犯使汉武帝决定更大规模地发兵,反击匈奴,消除边患,于是有了河南反击战为序幕的一系列反击战。
  •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至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称为“河西”,是因为其位于黄河以西。彼时,河西走廊为匈奴控制,这自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其再展运筹帷幄之能,亦彰显了他的雄才大略。
  • 在军事上反击匈奴的同时,汉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变革,为大一统进行着准备。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评价道:“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宪章,焕然可述”?
  •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后世赞叹。汉武帝的武功与文治盛极一时。
  • 《宋史》评宋孝宗为南宋最为贤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难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实小故事,凸显这位皇帝的特色与政绩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