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之汉武帝传(7)

【汉武帝传】之七:军威远扬 保丝绸之路畅通

大纪元文化小组
汉武帝是上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下与唐太宗共创“汉唐盛世”的千古一帝。(柚子/大纪元)
font print 人气: 120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两千多年前,在大汉王朝的西北方,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有一块神秘瑰丽的地带。那里有几十个异域古国,由一位叫张骞的汉使历经千辛万苦而发现。从此这些国家被称作“西域”,它们也同时了解到在东方有一个富庶广博的天朝上国,叫大汉,有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汉武帝。

通往西域的蜿蜒道路,被后人称作“丝绸之路”,这是一条打通中国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非洲的商贸通路。它漫长而久远,跨越几十个国家,在历史上闪耀光辉一千多年;它忙碌又繁华,商旅使团络绎不绝,把中国的丝绸、瓷器、文化带到更为遥远的地方,向西方展示了东方卓越而辉煌的文明;西方的特产随之一路向东,丰富了中原文明。

这一切繁盛的缔造者,正是汉武帝。他为了实现大一统王朝的远大理想,在北征匈奴的同时,威震四夷,在西方也打出一条通路。

敦煌壁画:丝绸之路上的商队(公有领域)

一出西域

汉朝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新疆地区。《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国,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从玉门、阳关到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系一带。

我们之前讲到,汉武帝在即位之初就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共同抗击屡犯边境的匈奴,联络同样饱受匈奴欺凌的大月氏国。第一次出使就非常凶险,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和堂邑父率一百多名精心挑选的随从,从陇西出发,很快进入河西走廊。不料途中遭遇匈奴骑兵,张骞等人都成了俘虏,并被送到单于的王廷。张骞在匈奴处被扣留了十年之久,在那里娶妻生子。

在这十年中,张骞一直没忘所负使命。十年后的一天,张骞等人趁匈奴监视放松之机,逃离匈奴地区,继续向西进发。他们取道天山南麓的车师,经过焉耆、龟兹,翻过葱岭,到达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最后终于到达大月支。这时的大月支人已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没有了向匈奴复仇的想法。

张骞在大月支停留了一年多,因没有结果,于元朔元年(前128年)踏上归途。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想避免被匈奴发现,但还是被匈奴抓到,又被扣留一年多。趁着匈奴内乱,张骞又带着妻儿与堂邑父逃回汉朝。整个出使过程,前前后后花了十三年,当时的百人使团也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汉武帝感念张骞的功勋,封他为太中大夫,之后封为“博望侯”。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的目的,但因其游历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比如这些国家出产葡萄、苜蓿、石榴、芝麻、大蒜、蚕豆、黄瓜、狮子、犀牛、汗血宝马等,这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成为汉武帝后来制定对西域政策的依据。

在汉武帝询问西域诸国的情况时,张骞说,匈奴势力强大,所以西域很多国家不得不屈从于匈奴。他着重介绍乌孙国与匈奴的矛盾,并建议招乌孙王往东回到敦煌一带,跟汉朝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战略。

同时,张骞还建议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用赠送礼物、给予好处的办法,让他们来朝拜汉天子。如果真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并用道义使他们成为属国,那么就可以扩大万里国土,招徕不同风俗的人民,使汉朝天子的声威和恩德传遍四海内外。汉武帝深以为然,都予以采纳。

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再次大败匈奴并控制了河西走廊,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公有领域)

张骞“凿空”

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所率的使团规模更为庞大,由三百人组成,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和价值千万的金帛货物。使团第一站到达乌孙国,得到乌孙王昆莫恭敬的接待。张骞向昆莫说明他出使的旨意,希望乌孙能和汉朝合作,共抗匈奴。因乌孙国内部分裂,一分为三,昆莫不能掌控全国,也就没法对张骞做出什么承诺。虽然游说乌孙东返没有成功,但昆莫对待张骞等人非常友好。

张骞又分派副使持节,到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一带)、身毒(今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国家,自己留在乌孙等候消息。出使是非常成功的,在安息国,汉朝使者更受到两万人的盛大欢迎。

到了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归汉,乌孙国王也派向导、翻译人员护送汉使,还派出使者跟随张骞回到长安,答谢汉武帝,顺便让他们察看汉朝情况,了解汉朝风貌。这是史书中记载的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的经历。汉武帝看到乌孙派使者前来,非常高兴,不仅热情招待他们,还让他们到处领略汉地风光。乌孙的使者看到汉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且财物丰厚,回去报告给国王,乌孙国越发重视汉朝。

张骞因出使有功,获封为大行官,但是不久就去世了。他当年派出的沟通大夏等国的使者,也陆陆续续带着各国使节回到长安。西域各国从这时起,开始和汉朝有了外交关系。因为这种交往是张骞开通的,所以,后来前往西域各国的汉朝使者都称“博望侯”,以此取信于外国,外国也因此而信任汉朝使者。

《史记‧大宛列传》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之旅,有开辟道路的意思。在张骞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汉朝每年不断有使者前往西域各国,多的时候有十几批,少的时候也有五六批。每批使团多则几百人,少的也有一百多人,所携带的东西大体和博望侯所带的相同。到远的地方,使团要八九年才能回来,近的地方也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归汉。

至于外国使者,除了来自安息、乌孙等国,还包括大宛西边的小国驩潜、大益,大宛东边的车师、扜深、苏薤等国也都随汉朝使者来进献贡品和拜见汉武帝。长安城出现形形色色的西域人,俨然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由于张骞和汉朝使者的出访,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通从此开通,外来文化的输入也自此开始,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也从此开启。当西域各国惊叹于汉朝的富饶和汉天子的气魄时,越来越多的异域物产涌入大汉王朝,比如来自身毒的大象、孔雀,来自安息国的鸵鸟、狮子等,以及产自西域的瓜果,如欧亚种葡萄、石榴、无花果等,乃至琵琶等乐器,也让汉朝人大开眼界。

但是,匈奴在西域仍保有影响力,对汉朝使者和往来客商多有侵扰,西域诸国也慑于匈奴的武力,而成为匈奴人的帮凶。为了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力量,也为了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汉武帝对西域国家采取和战并用、恩威并施的策略。

汉代的乌孙国与周边国家。(公有领域)

恩威并施

汉武帝对西域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对亲汉的国家实行“和亲”、对依附匈奴威胁汉朝的国家则进行军事讨伐。

乌孙国有意亲近汉朝,引起匈奴的不满,准备攻打乌孙。元封六年(前105年),乌孙国王昆莫以良马千匹为聘礼,向汉朝请求和亲,希望能娶汉朝诸侯的女儿做妻子,同汉朝结为兄弟。汉武帝就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公主送去乌孙和亲,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匈奴得到消息,也嫁出一位公主,细君公主就被封为右夫人。细君公主到了乌孙,经常用财物、丝绸等东西赏给国王身边的贵族,以维系汉朝与乌孙之间的关系。

细君公主去世后,汉武帝又把楚王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新的乌孙王。解忧公主始终奉行汉武帝交给她的和亲使命,她还有位侍者冯嫽,是个深知诗文事理的女官。作为公主的使者,她常持汉节行赏赐于诸国,深得尊敬和信任,被称为“冯夫人”。她们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汉朝和乌孙的关系。

乌孙国后来成为汉朝打击匈奴的重要基地。汉宣帝时,乌孙曾出兵5万,协助汉军攻打匈奴。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汉武帝的远见卓识。

当时的西域各国,有亲汉的,也有背汉的。因为汉使出使西域,从阳关和玉门关出发有两条路可以走,途经的第一站分别是楼兰和车师国。楼兰位于今天新疆罗布泊一带,车师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一带。由于汉朝和西域使者来往频繁,两个国家应接不暇,开始投靠匈奴,故意为难汉使,比如不提供饮食、派兵阻拦通西域的道路,甚至杀人越货。他们还把汉使的行踪透露给匈奴人,致使很多汉使遭匈奴兵劫杀。

为了保护汉朝使者的生命安全,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决定远扬军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他派将军赵破奴率领数万汉军出击西域。匈奴人闻听后,早早把兵撤走。赵破奴先以七百轻骑突袭楼兰,生擒楼兰王;接着又指挥大军,迅速攻陷车师王城。汉军的胜利,令乌孙、大宛等周边国家为之震动。

被击破的车师人迁至吐鲁番盆地,投靠了匈奴,分布于博格多山南北。楼兰则分别送出一位王子到汉朝和匈奴,表示在大汉和匈奴之间严守中立。在灭车师、败楼兰后,汉武帝从酒泉到玉门关一带,修筑亭、障等边防要塞,保障西部道路的安全。

唐韩干的《牧马图》。(公有领域)

征伐大宛

汉武帝初次扬威西域,大获成功,赵破奴因之受封浞野侯。在灭楼兰、车师四年后,即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再次出兵西域,目标是大宛国。据《史记》记载,大宛国这地方是张骞在寻找大月氏时发现的,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在今天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大宛国王本来就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曾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所以见到张骞十分高兴,并帮助他到达月氏国。

张骞回国后禀告汉武帝,大宛国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老百姓耕种田地,种植稻子和麦子。那里还出产葡萄酒,而且当地的骏马出汗带血,传说祖先是天马的儿子。汉武帝相当重视骑兵,自然也相当重视良马,当听说大宛有汗血马,就特别向往。

后来到大宛的汉使越来越多,有关汗血马的消息也不断传来,据说大宛人把宝马藏在贰师城。于是,汉武帝便派使者持千金和金马,去换取大宛的宝马。但是呢,大宛国国王与大臣们都以为远离汉朝,汉军打不过来,所以很蛮横地拒绝了汉使的要求。汉使一怒之下毁坏了金马表示不满,大宛国的贵族还唆使邻国发兵截杀汉使。

汉武帝听说后非常震怒,下令调集几万大军西征大宛,统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就是那位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弟弟。因为这次出征的目的是希望取得贰师城的宝马,所以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此次远征因路途遥远,李广利打仗本事平庸,所以一出征就遇到了困境。沿途的各个小国紧闭城门,不肯供给粮食,汉军就采取攻城补给的方法,一边打仗一边行军。等到了大宛国的附属郁成国的城下时,几万士兵就只剩下几千人,战斗力大大降低,一交战就被打得惨败。

第二年,李广利率领残部退入敦煌,此时只剩两千余人。李广利只好上书要求罢兵,汉武帝大怒,派使者警告他:“谁敢入关就斩谁!”李广利就在关外驻扎待命。

就在汉武帝为大宛之战郁闷之时,曾经扬威西域的英雄赵破奴将军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大臣们于是纷纷进言,希望武帝停止对大宛的军事行动,全力对付汉朝最大的敌手匈奴。但是汉武帝认为,汉军如果不能拿下大宛这个小国,就会丧失汉朝在西域的威望,更得不到西域的骏马增强汉军实力。所以他决定,再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远征。

为保障战事的顺利,汉武帝在新一轮西征之前,征集六万骑兵、十万头牛、三万余匹马以及数以万计的驴子和骆驼,此外还组织一支运输粮草的辎重部队和一支旨在破坏大宛国都城水源的工兵部队。同时又在酒泉、张掖一带布置十八万大军,随时准备支援。

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再次被委以重任,率领这支气势滂礡的大军远征大宛国。沿途的西域各国大多慑于汉军气势,纷纷大开城门,贡献酒食犒劳汉军。只有轮台国不肯出迎,于是被汉军在行军途中灭国。就这样,西征军长驱直入,兵临大宛城下。李广利先派工兵部队切断大宛都城内的水源,又摧毁大宛都城的外城,生擒大宛军猛将煎靡。在汉军的强势围攻下,大宛国投降,国王被杀。

大宛人放出汗血马,让汉军自行挑选。李广利挑选了几十匹上等马和三千匹中等马,改立亲汉的昧蔡为大宛国王,然后回国,并于回国途中灭了郁成国。这场战争,被赞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空前大胆的行军”,对于控制西域和打击匈奴意义重大。之后,西域各国彻底臣服汉朝,派子弟到长安为质,以加强和汉朝的关系。

汉武帝在得到汗血宝马后,曾写下《西极天马之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天马入汉,象征着四夷臣服,这首诗就表达了汉武帝踌躇滿志的畅快心情。后来汉朝派十多批使者到大宛西边的一些国家,晓谕和考察讨伐大宛的威武和功德,并寻求奇异之物。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事胜利以及对西域各国的恩威并施,一方面减少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拓展汉朝西北边疆的领土,控制了天山南路,疆域发展到葱岭地区。这不仅打通了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往,也打通了中西文明交往的通道。@*#(未完,待续)

点阅【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之汉武帝传】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河西,又称“河西走廊”,西汉时指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是内地至西域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被称为“河西”,是因为其位于黄河以西。彼时,河西走廊为匈奴控制,这自然也对汉朝的侧翼构成威胁。为了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和巩固西部地区,汉武帝展开了河西之役,其再展运筹帷幄之能,亦彰显了他的雄才大略。
  • 这条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往来的通道,辉煌历史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胜于唐代,止于元代,长达十五个世纪。其东起于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穿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
  • 为了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力量,也为了联合西域诸国对付匈奴,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汉武帝对西域国家采取和战并用、恩威并施策略,即对友好的西域国家实行“和亲”,对与匈奴亲密的国家则进行军事讨伐。
  •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事胜利以及对西域的恩威并施,一方面减少匈奴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拓展汉朝西北边疆的领土,控制了天山南路,势力发展到葱岭地区,打通汉朝与西域和中亚、西亚的交往,也打通中西文明交往的通道。
  • 《宋史》评宋孝宗为南宋最为贤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难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实小故事,凸显这位皇帝的特色与政绩呢?
  • 汉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兴之君,而他第一道诏书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于公于私,汉宣帝都显露了真挚又深刻的仁爱之心。
  • 康熙初年,学士孙芑瞻(名在丰)担任皇帝身边的侍讲。他跟众人说了自己亲见的康熙皇帝的几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许多康熙帝谦虚勤学、敬天爱民、仁爱宽容贤臣的故事。
  • 商汤对人、对万物都能作到“网开三面”。夏桀失政在鸣条这地方被商汤打败了。当时,商汤并没有马上取代他的王位。他对夏桀说:“我将为君王恢复道德,复明人心。”夏桀对商汤说:“君有人,这是君的国。”就是说夏桀看到商汤拥有民心,也就拥有了这片国土。于是夏桀带着五百个追随者离开。他从中野迁徙到不齐又迁徙到鲁地,结果如何呢?
  • 唐宣宗崇尚文雅的小故事。他为何自比乡贡进士呢? 他怎样选博士?为何他“大中之政”被史学家给与“有贞观之风”的评价?
  • 清朝四大谜团之一,世祖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还是出家为僧?董鄂妃为何能成为顺治帝的挚爱,她到底是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