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仁心仁術的羊肉抓飯

味蕾

人氣 99
標籤:

「羊肉抓飯」是用營養豐富的「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和「大米」等食材烹煮而成,具有食療功效的大補飯,又因為是用手豪邁的直接「抓食」,故而得名。「羊肉抓飯」是新疆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等回教民族最喜愛的傳統米飯,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鮮美,加上油亮生輝的外觀,在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的場合,常用它來招待親朋好友的上等米飯。相傳,它還蘊藏著一位仁心仁術的醫生故事。

約一千年前,維吾爾族中有位醫生名叫「阿布艾裏.依比西納」,晚年體弱多病,試了很多藥劑都未見好轉,姑且嚐試一種食療的方法,他選用營養豐富的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等食材,加水、鹽後用文火燜熟,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米飯,可增進食慾,因為身體虛弱就用手直接抓食,早晚各吃一小碗的量,半個月後,身體逐漸康復。

鄰居都好奇的詢問他,是服下何種仙丹妙藥的功效。這位仁心仁術的醫生一點也不藏私,就把這種養生的食譜告訴大家,經過族人的口耳相傳,全族人也都學他用手來抓食這好吃又養生的米飯。因此它就演變成現在維吾爾族人最喜愛的「抓飯」。維吾爾語稱它為「波羅(Polo)」,意為「用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鹽後混合燜製的米飯」。

在享用「羊肉抓飯」的傳統習俗時,主人先邀請客人在炕上圍坐,當中鋪上一塊乾淨餐布。然後,主人一手執壺,另手端盆,為客人依序淋手洗淨後,並奉上乾淨毛巾擦乾。等客人全部洗好手坐好後,主人將2至3人份一盤的抓飯放在餐布上,請客人用手從盤中直接抓食,記得入境隨俗,不可用左手,因為回教民族認為左手是用來幹髒活的。

現今的抓飯,除了大米不變外,做抓飯的油,也可用骨髓油、酥油或紅花油來代替清油、羊油;也可用牛肉、雞肉、鴨肉或鵝肉來代替羊肉為主料;而副料也另添加了葡萄乾、杏仁、南瓜、雞蛋等,各具特色,且口感也各不相同。

正宗的新疆「羊肉抓飯」,應該是一盤有兩塊帶骨羊肉的抓飯,一小碟爽口解膩的涼菜,再搭配一小碗飯後幫助消化的酸奶,美味又營養。

在回教餐廳中,享用「羊肉抓飯」時,應尊重回教徒「不吃豬肉、不喝酒」的宗教信仰習慣,用餐中請勿高談豬肉或酒的事情,以免發生尷尬或爭吵的事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連貓熊都喜歡的「窩窩頭」
【美食典故】為民除害的帶把肘子
【美食典故】鮮白香嫩的扒三白
【美食典故】月餅的美麗傳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