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發現「八卦水陣」 神似春秋要塞

寀寀

人氣 17

大陸江蘇省崑山市近日發現讓人驚詫的神秘「八卦水陣」,該水陣位於崑山市巴城鎮武神潭村的武城遺址(又名南武城遺址),歷史可能回溯到春秋時代。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和崑山市文物管理所聯合對武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探勘工作,據悉在鑽探調查中,發現了數件春秋時期的陶片。

據楊子晚報的報導,文物專家稱,此水陣極有可能是春秋時代孫武設計、督造的一處吳國軍防水寨。目前在崑山市巴城古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供職的孔德潤在他的<孫武與南武城>一文中提出,孫武好友伍子胥曾多次向闔閭推薦後他,遂使當時隱居於吳的孫武向闔閭呈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隨後吳王就委派孫武考察了陽澄湖東北一帶地區。因該地北臨長江,西靠陽澄湖,可依託湖面訓練一支強大的水軍,是一處軍防要塞重地。

陽澄湖湖面遼闊,形成吳國國都的天然屏障。吳王闔閭並且在湖的東、北、南三面築城「以御見伐之師」,防備從長江北岸渡江來侵的東夷。孫武考察地形後,向吳王提出築一座八卦水寨軍防城,使得該城在軍事上表現出虛實、攻守、進退、迂迴、聲東擊西等特點,終能克敵制勝。

武城遺址所在地武神潭面積約3平方公里,為一方形湖泊,水面面積約30畝。現存的南武城東西寬3.5公里,南北長4.0公里,四周分別圍繞有東江、陽澄東湖、斜路港和七浦塘等水域。

楊子晚報現場探訪了神秘「八卦水陣」,找到12處水道出口顯現易守難攻的特色。考古工作者發現,設計者運用陰陽八卦原理,結合湖畔地形地貌,精心構築了一座「卦形」軍事防禦水寨。這座呈「出」字形的水寨,設十二處水道出口,充分利用了縱橫曲折的河道虛實形勢,構成一座神秘地易守難攻的軍事設施。專家推測設計者可能就是吳國的兵家孫武。

由於孫武築水城時疏浚河道,使水患變為水利,村落居民的農耕活動受益,生活有了改善,並且不再受外敵的侵擾。當地百姓感念孫武的功績,在武城潭遺址上建造了一座武神廟,供奉孫武。因為他的功績而將當地賜名為南武城。

該報指出,現在看武神潭的地形地貌,東、西均為土埂,其中西埂長400米、寬40米;東埂長200米、寬40米。埂外又是河道,皆垂直成方陣。潭南有小婁江,自西向東,流入潭上港,南流至陽澄湖,河口呈喇叭形,稱東喇叭和西喇叭。東村叫「里巷」,西村就叫「喇叭里」,為船隻出入陽澄湖的通道。村西為木架甸港,港岸由木排架起來,為水軍操練之處。潭上港上有武城橋,相傳為明洪武年間所建,今已改為水泥橋。雖然從西元前五百多年至今,時光已經過去了2500餘年,從空照圖來看遺址,地形已有了較大的改變,但「八卦」形水系及其他武城遺迹仍清晰可見。

楊子晚報又說,關於武城或南武城,其實早在古籍和地方志中都有所記載。例如漢代的《漢書‧地理志》會稽郡婁縣下就載有:「婁有南武城,闔閭所起以候越。」時間飛越到近代的《清‧嘉慶一統志》蘇州府下載:「南武城在崑山縣西北。《越絕書》紀錄:「婁縣有城,去縣三十里,今為鄉也。」地方志的《姑蘇志》也有記載:「有武城村,在朱塘鄉三四保……」到了民國年間的《巴溪志》也有錄:「武城在鎮西八里。」「現稱武城潭鄉,有村落計百余戶。」顯然武城的存在與變遷在史書上保留了痕跡。@*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傳夏朝之作!方城岩畫 「天書 」
神秘白光照亮大地!黑夜變白天
中國最早木乃伊證實4000年前東西方已混血
冰島三口火山噴發 雷達影像恰似鬼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