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道德文化始祖——舜帝

王勝

人氣 1206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1月15日訊】舜帝,三皇五帝之一,名重華,字都君,生於姚墟,所以姓姚。今山東諸城市萬家莊諸馮村人。舜是四個部落聯盟的首領,因為受堯帝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改國號為「有虞」,後人尊為「有虞氏帝舜」。同時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都是虞舜帝的名號。所以後世以「舜」簡稱之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貧寒,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都是普通百姓,生活在社會下層。舜本人的遭遇更為艱辛,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個弟弟名叫象。舜的父親心不向善,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三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死地而後快。雖然生活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對弟弟象仍非常友善,而且多年如一日,既沒有怨恨,也沒有絲毫怠慢。象想殺他,找不到藉口。家裏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他都能及時避開。有小過失的時候,便接受處罰,以順從的態度待父母和弟弟。平時總在他們身邊,上敬父母下愛弟弟,對他們儘可能多的給予幫助,讓他們無計可施。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能夠表現出超凡的品德,讓一家人能平靜的生活,非高德大善之人是根本無法想像和身體力行的。

因家境貧寒,舜從小就經歷了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歷盡艱辛。他在歷山耕耘種植;在雷澤打漁;在黃河之濱制陶燒窯;在負夏趕集做過小生意。舜為生存顛沛流離,為養家餬口四處奔波。

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道讚揚。十年以後,堯帝向四岳(四方諸侯的首領)徵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帝將倆女兒嫁給了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平和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在歷山耕作,歷山的人都能讓出自己的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上的人都能讓出自己的住所。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在黃河沿岸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做事,精益求精,絕不粗製濫造。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一年之後,他所居住的地方成了村落,二年成鄉鎮,三年成都(四個縣為都)。堯帝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細葛的布衣和琴,還為他修築了倉房,還賜予了很多牛羊。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的兩隻斗笠立即化作雙翼,跨過火海從房頂上飛下,倖免遇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到井挖的很深的時候,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往井中填土,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這時,在井筒底部,舜的面前出現了一條通道,舜坦然從通道穿出,沒有立刻回家,而是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把舜害死了,可以分舜的財產了。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舜的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舜的琴。舜回家了,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想念你正思念的厲害呀!對這麼嚴酷的迫害,舜照樣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舜的高尚情懆和人格力量,使帝堯比較滿意,要決定讓舜參與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接受各種磨練。舜參政後,不但將政事處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啟用的「八元」、「八愷」,都是很賢德的人,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成才的兒子,掩蓋他人的善行隱瞞自己的罪過好作壞事人民叫他「渾沌」;少皞氏的不成才的兒子「窮奇」,詆譭誠信,嫉惡忠直的人,獎飾邪惡的言論;顓頊氏的兒子,不接受教訓不知道甚麼是好話,人民叫他「檮杌」;縉雲氏的不成才的兒子貪飲食好貨財,人們叫他「饕餮」。他們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處置他們。舜則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於是,四門敞開,大家都相傳沒有凶人了。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舜執政以後,一派勵精圖治的景象,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政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繫,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就是:把五種刑罰用圖畫的形式在器物上畫出來,起警戒作用。他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人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史記》所說,舜攝政二十八年後,堯才去世。舜於三年的喪事完畢後,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仍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也都告狀到舜那裏。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裡。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堯去世以後,舜在政治上又進行了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後稷,掌管農業;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育;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龍擔任納言,負責見收集意見發佈命令;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各項工作都有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於制服了洪水。使天下人們安居樂業,當時四海之內都十分擁戴帝舜之功。中華民族以德治國的風尚,在虞舜帝時代開始發揚光大,並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舜到六十歲的時候,開始找一個品德高尚,聰明仁愛的人做自己的繼承人。這時,曾經向堯推見過舜的四岳,又出班奏道:「臣以為禹可用。」舜想了想說:「就是那個治水無功被我制裁的鯀的兒子嗎?」

「正是,」四岳說:「大王切不可根據父親評價兒子,這禹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舜笑道:「放心吧!我自有道理。」

不久,舜不避前嫌,啟用禹子承父業去治理洪水,也想藉此驗證一下四岳的話。

禹深感舜的信任,力圖報答,因而治理洪水時不辭勞苦,兢兢業業。他經過長期實地考察,確認僅用父親堵決口的辦法根本不行,而必須以疏導為主,他就率領人民開山通澤,疏濬河道,不僅消除了為害多年的洪災,還大致劃定了九州的藍圖。使各州恢復了生產,人民安居樂業。

舜帝很高興,便傚法堯帝將帝位禪讓給了禹,禹推辭不就,於是舜就暫緩執行,卻讓禹開始主掌百官,管理國事,雖無帝王之名而行帝王之實。

舜帝百歲那年到南方巡視,不幸死在蒼悟,後來葬在九嶷山。此地於是被後人稱為零陵(今湖南寧遠縣東南)。

九嶷山山勢雄渾,峰秀數郡,羅巖九舉,各導一溪,龍蟠虎踞,氣象萬千。虞舜,有著神一樣德智的人間帝王,就長眠在這崇山峻嶺的蓊松翠柏間。於是天下萬山朝九疑,而九疑山中的九峰,亦以舜源峰為主,其餘諸峰皆以二妃及舜的王公大臣命名,排列,真可謂「山山朝帝寢,樹樹帶春暉。」九疑山以舜帝陵寢的光彩而名冠三湘。今舜源峰下有舜帝廟,二妃祠等古建築,舜帝廟一側的山麓巖壁中嵌有「帝舜有虞氏之陵」的石碑,附近還有歷代祭祀舜陵的石碑,因年代久遠,文字已無法辨認。

女英峰上叢生斑竹,相傳是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聞噩耗,相思慟哭,血淚灑落竹上,留下淚痕,點點成斑,它通體蒼褐,斑痕纍纍,有的像指紋,有的像淚痕,竹節稀疏而勻稱。尤其是指紋烙印呈雪白色的:白淚竹。指紋烙印成呈鮮紅色的血淚竹。更是讓後人對娥皇和女英對舜帝的忠貞無限敬佩,她們和舜帝之間的摯誠可為萬世楷模。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史記》

舜之所以能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展創立道德文化,是因為他有著神一樣的智慧。身體力行都展現出神的風采。他用自己的言行為中華民族上了第一堂德育課。他在正式即位後仍不斷去看望曾迫害他的父母和弟弟,他的一生是仁孝開明的一生,對中華民族淳厚民風的形成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稱為:「德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歷史轉折時期的中華文化。以農耕文化為內涵的炎帝文化;以政體文化為內涵的黃帝文化;以道德為內涵的舜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宏大基石。

相關新聞
大陸發現最古老的舜帝陵廟遺址
湖南寧遠古舜帝廟出土珍貴文物
舜帝陵等將被申報為中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始祖──舜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