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古樸精緻 徽州四雕之「石雕」

徽州石雕是傳統「徽州四雕」(石雕、磚雕、木雕和竹雕)之一,在徽州城鄉分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於寺宅的廊柱、門牆、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屬浮雕與圓雕藝術,享譽甚高。

徽州石雕的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的限制,不及木雕與磚雕複雜和豐富,通常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於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這主要是因為石雕藝人面對的雕刻材料是石頭,質地堅硬,不似木、磚相對鬆軟,深淺曲直,表現靈活自如,而山水和人物故事的表達,除了具象的實體,還有虛化的神態等,表現難度自不待言,這就決定了石雕內容一向較為簡單的特點。

但是,在西遞村原水口亭的主體建築凝瑞堂內的石礅礎上,卻有以佛經故事為內容的雕飾,堂前石階中央,有斜照嵌雙龍戲珠石雕,背景襯以山石波濤、瓊樓玉宇,宛若仙界天國,顯出少中見奇。

在徽州石雕的發展過程中,由於採用的石料前後有所變化,造成雕刻的手法也有所不同。明朝中期,徽州石雕多選用麻礫石,其石質粗不宜精雕細刻,多採用半圓雕、鏤空雕、透雕、高浮雕等技法,顯得刀法柔和、線條舒緩、風格厚重古樸。

明朝後期,徽州石雕多選用青黑色的黟縣青和褐色的茶園石,這兩種石料雖色澤有別,觀感不同,但均是質地堅硬、細膩,採用的雕刻技法主要是淺浮雕、高浮雕、線雕等,其效果是刀法細緻、線條明快。

徽州石雕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緻於古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如西遞村凝瑞堂大道旁有一對保存完好的黟縣青大理石石雕寶瓶,其瓶身所飾山水雲霧花紋圖案,採用了浮雕與鏤空雕刻相結合的手法,令人歎為鬼斧神工。

徽州石雕通過糅合和利用各種雕刻手法、技巧以及黟縣青等石料特有的色澤,形成了自己雕刻精美、層次分明,較強立體空間感的獨特的雕刻風格。

徽州石雕具代表性的有黟縣西遞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歙縣許國石坊、休甯縣汪由敦墓地諸處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較常見的是宅居的門罩、院牆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

西遞村「西園」中有一對漏窗,左為松石圖案,奇松從嶙剛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剛勁凝重;右為竹梅圖案,彎竹頂勁風,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做工精美至極,堪稱石雕藝術精品。

歙縣北岸吳氏宗祠天井水池後壁上方,鑲嵌著一幅石雕百鹿圖,由九塊石料雕就拼成,採用圓雕、透雕、浮雕技巧,立體感很強。有栩栩如生、大小不等的一百隻山鹿;有石壁生輝、矮而粗壯的黃山松;有重重疊疊、高高低低的奇岩怪石;有淙淙流淌、彎彎曲曲的小溪;有路旁溪畔、疏疏密密的小草;有飛鳴啼叫、前後覓食的小鳥,宛如一幅清新雋永的深山野趣圖,可謂徽州石雕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