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的藝術:建立顧問間的共識

史帝芬‧山普(Steven B. Sample)

人氣 1
標籤:

領導人面對一個該做的決定,也曉得應該在何時之前下決心之後,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決定該怎麼做?可以仰賴哪些人?哪些事?是聽專家和左右手的建議?

還是看其他人(如教員、學生、股東、工會、政客、媒體、校友、社區團體等)的需求而定?靠自己的判斷與經驗?還是以上皆是?

我在紐大水牛城分校最喜歡的同事,是我們的財務長鮑伯‧華格納(Bob Wagner)。每回行政部門有困難的決定得做時,鮑伯都會說:「記得,在大學裡,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產物!」他的話多少有點道理。

即使最後決定的結果和某些(或所有)對象的需求不同,但在做重大決定之前,要周密考慮各種人的需求,實在是一門大學問。

這類討論在非營利組織中,當然比營利事業容易,大概也比較合理。但即便是營利事業,能在決策前先和首當其衝的業務對象談過,總是比較妥當。

這幾年來,我有幸在不同產業的十四家企業出任過董事,發現有些產業領袖真是麻木不仁,包括對自己的員工、供應商、顧客、鄰居等,讓我感慨良多。

我有時也目睹執行長與部屬在不該為敵的時候為敵,要不就是在該以極小代價與他人結盟時錯失良機。這種冷酷,短期來說似乎是為了股東利益,但長遠來看,往往造成極大的損害。

做重大決策前,聽聽顧問團和重要主管的意見,大都有益無害。

要是狀況真的很棘手,顧問的意見很可能會分成兩派,這個時候,領導人可以利用決策過程來建立親信顧問之間的共識,或至少也可以整理一下各方的意見;萬一最後的決定與顧問的建議不符,也沒有人會覺得受到天大的侮辱。

最後這一點很要緊,因為如果某個主管的意見老是屬於不被採信的那派,就算領導人願意繼續請他當重要顧問,他也很有可能會被同儕排擠。

傑克‧倫敦(Jack London)在《野性的呼喚》(Call of the Wild)一書中描寫過,在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裡,如何平息兩隻雪橇狗不休的爭端。

到後來,所有的狗坐成一圈,開始長嗥,兩隻針鋒相對的狗則在圈中打成一團。等到其中一隻佔了上風,所有的狗頓時撲向被打敗的那隻,把牠撕成碎片。悲哀的是,領導人的親信們有時也會做出一樣的事。

反之,當顧問們意見一致,領導人卻反其道而行時,不僅是合理的行為,有時甚至值得喝采。林肯有次針對他贊成的某個議題而在內閣中投票,並且親自開票宣布結果:「一張贊成,七張否決──答案是贊成!」

顧問們或許會對上級有點不滿,但很少會為這種偶一為之的狀況鬧革命(當然,要是領導人老是和屬下們唱反調,那就表示不是該他下台,就是該換部屬)。@(待續)

摘編自 《領導人的逆思考》臉譜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調查:網友對房市中性偏樂觀
茉莉:西藏「安居工程」的破壞性使命
台房仲:大量合宜住宅 打房最有效
經濟學家:最大經濟威脅來自歐債、高油價、美國債務上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