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紀元文章的隨想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2013年07月10日訊】偶爾翻到一份過期的《大紀元時報》,在同一版面上看到兩篇文章——《寫作的意義》和《安與平淡》並吸引了眼球。

兩篇小文,對於我來說仿似委婉細語撫心輕柔。曾經的我滿懷壯志,奮力拚搏,多少個日夜忘我的工作,開墾了一片新的土地。汗水、心力、精神的施於和細心的培植,終於變成了一片綠蔭。而今的我在不惑的年齡已經安坐在大樹底下,享受起安逸的生活。曾經的風雲、曾經的馳騁、曾經的成就感已然過去。因為太多的曾經而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所有的愛好、所有的興趣、所有的想像,皆因為工作而變得陌生。

雖然,今天已不為五斗米折腰,也無需為生計而奔波,時間將一切重歸於我。喜歡打球游泳、喜歡釣魚外出、喜歡音樂攝影、喜歡讀書看報,更喜歡在鍵盤上「塗鴉」敲擊出一些文字。

問過自己,這就是生活?。過去總以為:男人以事業為本,沉浮商海洞察機遇,雄辯於芸芸客眾定奪甄選於供應鏈環,似有萬千氣概與非凡的勇氣。站在自己的天空下,異常辛苦卻有揮灑,常常在征服和價值中散發豪情,感覺這才不失為男人……

而今,在綠色的草地上,曬著太陽翻著書,偶爾抬起頭,藍天白的雲在微笑,飛鳥也在自然中盡情的嬉戲。生活的意義也許在於理解和接受,人生的態度決定了人生的境界。《寫作的意義》和《安與平淡》兩篇小文似清澈的溪流流經心田,給予了啟示。生活沒有既定的標準,只要安於能夠接受的現實,任何的方式都可以找到自我的安慰。記得有人說過:耐得住寂寞也是一種境界。鄭板橋不是把「糊塗」看作是難得的享受和境界嗎?更何況,生活中當你自己擁有美善的眼光時,你所看到的都是美麗的。美善與醜惡之間只是個人的心境與態度的不同。有位七十的老人得了絕症,醫生說還有一個月。老人覺得有點不幸,但他告訴傷心的兒女:「已經七十了,鄰家不幸的老張六十就走了,我想好好享受未來的三十天,不要哭而要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日子在一天天的過去,四年後他才走。而鄰床五十五歲只是中期的病患,天天以淚洗面一個多月就告別了人生。

有朋友自遠方來,163新移民,兒時的夥伴,作為已居住在此二十五多年的「老移民」,自己也有曾經的感受,雖然就條件和環境來講完全不同,但是除物質之外的很多情形是沒有甚麼差異的。因此,傾心相助,用時間、精力、錢財,去補缺已然流失的友情。在許許多多的細節中又可提請和暗示不同環境下需要瞭解和明白的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行為習慣更抑或是社會形態以及能夠保證社會良好運行的制度。這無疑是自己很樂意去做的工作,保持一點寬闊的胸懷,沒有得失,以已之誠以利於人。

在平靜的生活中,拾回曾經無暇的親情和天倫;在平靜的生活中,去思考很多過往沒有時間而擱置的議題;在平靜的生活中,慢慢的沉浸在自己的意義中去審視、檢討人生;在平靜的生活中,堅持信仰和理念分辨善惡美醜經歷著烏雲下的狂風暴雨和陽光下充滿生計的綠色世界。

提筆落墨是自己一貫的喜好,雖然筆拙文劣亦是自然風采、人生點滴、生活軌跡、世事態勢、政經跌宕,所經所歷,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的人生記錄,思想過程。自己是最好的讀者,把文字做為鏡子,它所反照的是思想、是內在、是靈魂。不求渲染、不求迴響。真像《寫作的意義》作者劉曉所述:踏踏實實的做好大海中的一滴水;也像《安與平淡》的作者方靜所言:平淡如水的相惜、相待。

平靜的日子裡,品位一份自在,在音樂中感受各音符所流瀉出的美妙和傷感;在書報中也可尋找到樂趣甚至是洗滌心境的文字。

兩片小文帶來一點感慨,提煉一分情懷。謝謝這兩位作者給予的片刻暢想,希望能繼續看到她們精彩的文字,或為感歎,或為勉勵!

相關新聞
英倫隨筆:《BJ單身日記》之隨想
英倫隨筆:BJ單身日記之隨想
心靈隨筆:冰雹的隨想
【田律師專欄】美國國慶隨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