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狗狗大鬧公堂 竟成義犬 原來這背後有著驚人的故事

作者:李耘

相傳,清朝乾隆時期,一天,台灣諸羅縣縣令正在公堂裁判民事,一隻狗突然跑進來,咬住縣令的衣袖叫個不停,像有什麼話要說。縣令覺得奇怪,便叫一衙役隨這隻狗去看看有什麼冤情。那狗好像懂得縣令的話,鬆了他的袖口,帶著那個衙役出了東門,在一排籬芭前停下來,一面汪汪地叫著,一面用前爪在地上扒來扒去。

衙役見了這種情形,曉得地下一定有什麼東西,便向附近人家借了把鋤頭,掘開來一看,卻是十八具屍首。驚駭之餘,便立刻跑回去稟告縣令。

縣令聽了報告,便帶相關人員到現場驗屍。只見十八具屍體,個個全身傷口,面目全非,手裡握著一把缺口像鋸齒一樣的大刀,賊兵不像賊兵,官兵不像官兵,心裡覺得非常奇怪。死者身上又沒有任何證件可以查考,只好回到衙內公佈認屍。

第二天,便有人向縣令報告,說是十八義士的屍骸,同時把他們出城英勇殺敵的事蹟,描述了一遍。

原來,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天地會成員林爽文組織聲勢浩大的人馬,先後佔領彰化、淡水署和鳳山縣後,自封為皇帝,並派「王作」為征地大元帥、「王芬」為平海大將軍,領兵去圍攻諸羅。諸羅縣的武官「董啟挺」、「李中揚」等先後應戰都被王芬所殺。

乾隆皇帝接到「台灣全部淪陷」的奏章後,命台灣鎮總兵柴大紀率二萬兵由安平、鹿港登陸征剿,把林爽文隊伍逐至山上,諸羅之危解除。第二年(1787年)春天,天下起傾盆大雨,日夜不停,河川泛濫,平地水深數尺,田野村莊全被洪水淹沒。

這時柴大紀所領的清軍,紮在低窪地區,被洪水捲去十之八、九,所剩無幾,作戰能力喪失殆盡。林爽文的人馬在高山上,一點損失都沒有。因此他們去而復返,又把諸羅城團團圍住,晝夜攻打。同時要求城內官兵投降,威脅說若不投降,將會被全都殺光。

城內官兵及百姓們聽了,都非常害怕,終日惶惶不安。不過,有一位壯漢高喊:「我們不能坐著等死,要活命,只有出城殺賊!」隨即,有十七個壯漢跟著他,每人握一把大刀衝出了城。他們來到敵陣左衝右突,銳不可擋。王作把令旗一揮,所有敵兵都向十八人擁去,把他們困在核心。

由於敵兵人多勢眾,十八人由上午直殺至下午,殺得精疲力盡,最後全被殺害。由於他們慷慨戰死,喚起了諸羅全城的民心士氣,在糧盡援絕的狀況下,軍民同心,上下一志,誓死不降。直到陝甘總督福康安率九千人赴台討伐,諸羅之圍才告解除。

福康安平叛後,把諸羅軍民苦守危城的事蹟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對諸羅軍民之忠義大加贊許,並昭令將諸羅改為嘉義。同時命令台灣府籌建福康安生祠,以表彰他的功勞。但,十八義士好似被人遺忘。

縣令聽了很是感動,就撥出一筆專款,為十八義士興建忠祠廟。在落成的那天,縣令親自主持祭典。正在拈香膜拜的時候,先前那隻狗又來了,繞著縣令搖頭擺尾,好像依依不捨,又像是感激、惜別的樣子。接著又對十八義士的靈位「汪、汪、汪」的叫了一陣,便一頭撞在石階上,死了。

「有義士,更有義犬!」縣令慨嘆地說。

於是命人把狗也埋在十八義士旁邊,一齊享受千秋的香火、祭祀。因此,後人便稱他們為「十九公」。

十九公的廟,現在還在嘉義市內,仍然香火鼎盛。廟內有塊「為國救民」的匾額,還有一副「忠心禦賊除民書 義氣捐軀報國恩」的對聯。

沿革記載死者為李甲、蕭等、高長、陳車海、陳壽木、吳用、吳遠、吳仁壽、廖金、車勇、車壽海、劉胎、林樁、劉禮、王馬、陳米壽、林忠、林小本。

台灣民間更相傳清朝皇帝嘉慶君遊台灣時,途經嘉義夜宿東門城內土地公廟,翌日見城外墓碑祭祀眾者,經垂詢知其緣由後,乃於原名十九公加封「忠義」二字,從此名曰「忠義十九公」。

責任編輯:陳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