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歷史學家導覽 講述法拉盛宗教自由史

《法拉盛陳情書》開啟信仰自由里程碑 比憲法《第一修正案》還早100多年

皇后區地方歷史學家愛森堡(Jack Eichenbaum,左一)17日率隊導覽法拉盛宗教場所,在北方大道臺灣會館旁邊的現紐約市警分駐所前,愛森堡表示,這裡就是《法拉盛陳情書》簽署的地方。 (林丹/大紀元)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法拉盛被稱為「美國宗教自由的發源地」,在300多年前,法拉盛居民為捍衛宗教信仰的自由而抗爭,這段歷史是法拉盛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載入了美國史冊。17日,皇后區地方歷史學家愛森堡博士(Jack Eichenbaum)率隊導覽法拉盛的宗教場所,講述這段歷史及與其相關的地標建築、歷史人物。

遊覽從北方大道的國家級地標建築——貴格聚會所(Quaker Meeting House)開始。在會所內,愛森堡博士介紹,當時的紐約是荷蘭殖民地,總督史岱文森(Peter Stuyvesant)禁止「荷蘭改革宗」(Dutch Reformed)教派以外的所有教派,1657年一群貴格教派信徒來到法拉盛,一位受人尊敬的居民Henry Townsend歡迎他們到他家中聚會。但史岱文森發現後,把Henry Townsend驅逐到荷蘭。

1657年12月27日,30名法拉盛居民聯署,向總督陳情,要求信仰自由,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法拉盛陳情書》(Flushing Remonstrance)。《法拉盛陳情書》比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還要早100多年,對後來《第一修正案》的起草產生了影響。

現在的貴格聚會所是後來建造的,於1967年被評為國家地標。

在貴格聚會所不遠處、現紐約市警察局分駐所建築(原軍械庫)前,愛森堡博士表示,這個地方就是當年聯署《法拉盛陳情書》的地方。

不過現在的建築是1904年所建的,根據豎立在房子前、由皇后區歷史學會所製作的法拉盛古蹟導覽指示牌介紹,《法拉盛陳情書》的其中一名起草人Michael Milner的房子,原坐落於此處。

《法拉盛陳情書》這份文件現被收藏於紐約州府阿爾巴尼(Albany)的檔案館內,它比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起草還要早100多年。

在《法拉盛陳情書》簽署地上,於1905年建造起「法拉盛國家軍械庫」(Flushing State Armory),作為「紐約國民衛隊」(New York’s National Guard)存放各種器械的地方,這棟房子現被紐約市警察局分駐所使用。

來到法拉盛邦恩街的「邦恩之家」(Bowne House),愛森堡博士介紹,這座房子為約翰.邦恩(John Bowne)所建,這裡原是一片農場,貴格教派的信徒在那裡做禮拜,一名貴格信徒後來成為了邦恩的妻子。1661年邦恩在這裡建造起房子,1662年,邦恩因無視禁令讓貴格教派信徒在他家聚會而被捕並被監禁,但他拒絕支付罰款或認罪,總督史岱文森將他驅逐回荷蘭。在荷蘭,他在西印度公司前上訴成功,於1664年回到紐約。

根據「邦恩之家」網站(bownehouse.org)介紹,隨著邦恩家庭的人口增長,邦恩在1669年和1680年擴建了這座建築,房子現在的佔地完成於1695年。◇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