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力批中共御用學者:生靈塗炭在所不惜?

人氣 12567

【大紀元2022年04月28日訊】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資中筠近日撰文,批評大陸學術界評論俄烏戰是見「國」不見「人」,生靈塗炭也在所不惜?實際上人民的幸福不與疆土大小成正比,她呼籲學者首要任務是探索真相,不能脫離學者的良知。

見「國」不見「人」 生靈塗炭也在所不惜?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學者以及智庫在俄烏問題上基本上與中共官方的立場保持著高度一致。

但資中筠近日發表3,200字的題為「國際問題研究的反思」的文章(點這裡)直言,戰爭發動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勝敗標準是占領土地、控制政權,犧牲多少生命(包括雙方)在所不惜。

資中筠抨擊當今中共「御用學者」,心目中沒有生靈塗炭、千百萬人流離失所、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毀於一旦的殘酷現實,無視加害者和受害者這一基本是非。

她說,「認識世界、認識自己的基礎缺失了『以人為本』的大前提,目中無人,導致在這一領域中人道主義的缺席,可以說比較冷酷。」

「儘管學識淵博、貌似中立,至少客觀上起到為屠夫辯護的作用。這就是目中無『人』(不論是哪國人的生命)的慣性思維。」

資中筠說,這個論述的基礎都以抽象的「國」為單位——地緣政治、大國博弈、「國家利益」等,很少考慮每一個國家是由千百萬個體活人組成的,他們有自己的意願和利益。

人民的幸福不與疆土大小成正比

而「人民的幸福不與疆土大小成正比」,她舉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如今瘦身到英倫三島。英國的普通人民比維多利亞時代(也就是狄更斯小說中描繪的)英國人哪個更幸福?

國際關係中,她說,所謂「老大」、「老二」云云,都以GDP為標準,如果以人民幸福為目標,如何衡量「老幾」?自封「老二」,為什麼一定要當「老大」?

資中筠認為,「人民需要的是安居樂業、基本人權與尊嚴有保證,而不是萬方來朝的虛榮。今後的世界是否還是必須通過鬥爭產生一個脾睨群雄的超級大國?這都是應該擺脫陳舊思維,換一個角度考慮的問題。」

「國家是幹什麼用的?是保護人民的,是保障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能夠求得生存和幸福的。如果以國家的名義剝奪人民的幸福或者是害民,那這個就不能夠叫愛國。」她曾說。

大國主義 忽視小國的存在和訴求

另外,資中筠批評,當今中共的「御用學者」,只為大國俄羅斯利益設想,卻不考慮其它東歐小國的安全利益。

她直言,俄羅斯的「安全關懷」只是主觀的心理戒備;北約本身只是防禦性組織,其成員國實際從未進攻過俄國;但是中共官媒卻單方面強調「北約東擴」對俄心理上的威脅,並且說成是美國的主動,而不考慮東歐國家的處境和主動的強烈要求。

這是「出於只著眼於大國博弈的思維」,她說。

「例如在當前這場戰爭中,最常見的為侵略辯護的論點是所謂『歷史淵源』,『北約東擴』逼俄太甚,俄有安全考慮云云。但是追溯歷史為什麼止於上世紀90年代,而不再往前推一步?」

資中筠表示,「從沙俄到蘇聯,對波蘭等東歐國家的侵略、瓜分和壓迫(包括令人髮指的卡廷事件)不也是歷史淵源?」

她又指出,出於「大國主義」,中共學者無視歐洲人唇亡齒寒,自發地對烏克蘭的同情和支持的現實,將其視為背後有美國主導的結果。

研究的任務首先是探索真相 不能脫離學者的良知

資中筠批評中共學者「忘記研究的任務首先是探索真相,發人之所未見,然後分析其所以然。」

「不少學術論文,作者往往把自己代入決策者,或是外交部長的角色,至少是『謀士』。學術研究等同於政策建議。」

她呼籲中國學術界應超脫於狹隘的「敵我」觀,「言必有據,談事實,不談利害」,「不能脫離學者的良知」。

資中筠1930年生,已高齡92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前所長。她關注中國現代化問題,被看作是中國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代表之一。

她曾多次解析中共極權統治的弊病,近年來許多有關教育、民主自由的言論被追捧,但也因此,她的微信號曾被封,被官方約談。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資中筠:一代風骨今何在?
資中筠:中國教育不改變,人種都會退化!
資中筠:唯有思想不能用錢買
資深學者資中筠談疫情 尖銳批評時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