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領養非洲兒童有讚揚也有批評

人氣 29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鮑伯2006年11月28日約翰內斯堡報導)最近有關美國流行樂壇歌後麥當娜從非洲國家馬拉維領養一名孤兒的報導引起民眾關注對非洲及其它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的孤兒數量,因而受到讚揚。不過,這些報導同時也招致一些批評。馬拉維的一些慈善機構最近說,這位歌後出資領養一名男孩,違犯了馬拉維的法律,他們將尋求法律手段來停止領養程序。

兒童福利事業倡導者說,身為歌手兼演員的麥當娜的非洲之行幫助把民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發展中世界的數百萬兒童身上,這些兒童由於貧困、戰爭和愛滋病成為孤兒。不過,他們擔心名人夫婦到非洲領養孤兒可能會轉移社會的關注焦點,從而使人們忽略那些讓許多人感到會是更好的解決辦法。

馬拉維政府不久前給予麥當娜初步的許可,批准她領養一名一歲的馬拉維兒童,這個孩子的媽媽在分娩後去世。

*專家:自己家庭環境最有利成長*

馬拉維計劃組織的兒童權利專家馬丁.恩庫納認為,孩子在他們自己的家庭環境中最有利於成長。這種看法在兒童權利倡導人士中很常見。他說:“我們看看把孩子帶離他們的文化環境會造成甚麼樣的心理影響。只是把孩子帶到另一種文化之中就會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引起許許多多的問題。”

雅姬.斯庫曼是南非考特蘭慈善組織的執行主任,這個組織負責照料那些父母死於愛滋病的孤兒。她說,有關國際和跨文化領養的長期研究寥寥無幾。斯庫曼說:“被領養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情感問題。我們真的還無法確定他們是否更喜歡留在她們自己的文化環境中,這樣他們有可能會找到他們家族的成員。”

有關跨國領養的數據還不完整,但是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美國人在外國領養的兒童數量在1990年代增加了三倍,到2001年幾乎達到兩萬人。大多數被領養的兒童來自東歐和亞洲,不過從非洲國家領養的兒童數量越來越多。

*國際公約保護被領養兒童權利*

13年前開始實行的一項關於跨國領養的海牙國際公約旨在保護被領養的兒童的權利,並防止販賣兒童。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簽署了這項公約。

這項公約為跨國領養設定了標準和程序,不過有批評人士指出,它同時也設置了既昂貴又耗時的官僚主義壁壘。

斯庫曼指出,大多數准父母們都希望領養年齡很小的嬰兒,這樣一來,一歲以上的兒童就變得難以安置。她說:“如果孩子沒有人領養,他們要麼留在兒童擔當一家之主的家庭,要麼進入某種收容機構。那麼我認為,跨文化領養可能產生的問題要比長期收容帶來的問題更容易解決。”

*孤兒數量成倍增加*

戰爭和愛滋病使非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孤兒數量成倍增加。傳統上,孤兒一直由社區和家族成員負責撫養。但是由於孤兒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已不堪重負,或者是由於愛滋病的名聲使他們不願意照顧這些孤兒。

不過儘管如此,非洲兒童希望計劃的代表、美國國際援外合作機構的比爾.菲爾布里克說,產生危機的根源是貧困和不斷減少的社會福利。他說:“我認為這場辯論的焦點應該是我們怎麼做能夠加強社區的容納能力,使孩子們留在社區裡,由社區和家族來照顧這些孩子。”

兒童福利倡導者們承認,被富有家庭領養的兒童將擁有很多優越條件,如果被領養的孩子願意,他們有條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看望那些還在世的家庭成員。然而,菲爾布里克呼籲那些尋求跨國領養的名人,不要把人們的注意力從他所說的最好的解決辦法轉移開。

菲爾布里克:“我鼓勵名人負起責任,當他們到那裏領養的時候,要盡力瞭解造成這些兒童處於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並使人們關注這些原因,然後我們再看看怎麼解決那些問題。”

*麥當娜承諾捐款3百萬美元*

據報導,麥當娜已經承諾通過她設立的馬拉維慈善機構,捐款3百萬美元幫助當地兒童,其中許多都是感染愛滋病的兒童。還有一些名人已建立了學校和孤兒院。

儘管如此,兒童福利活動人士說,失去父母的兒童和無法照顧這些兒童的社區的數量不斷增加,援助資金的數目遠遠不夠用。

相關新聞
瑪丹娜挨整 領養變笑柄
娜姊包機探癌父 新金孫急見外公
密西根舉行亞裔領養兒童研討會
秋季送暖狗隻領養及歌唱大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