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鑄劍為犁的背後

五嶽散人

人氣 23

【大紀元10月10日訊】中國是文明古國,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有高度發展的文明時,其冶金技術往往是重要的一個參考條件。青銅器在我們這裡發軔甚早,雖然有西亞傳播青銅技術的說法,但中國的青銅器之精美確實是很少有國家能比的。但出了青銅時代之後,貴金屬的冶煉與加工工藝一直還算上乘,工藝從鎏金到鏨金、錯金,越來越是精深。

但在實用工具上,有些事情就實在是不好說了。冷兵器的製造工藝一直也是衡量文明的標準之一,世界上有三大名刀之說,是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並無中國刀劍在列。其中大馬士革鋼刀產自西亞,馬來克力士劍產自南亞,而日本刀實際上是從我國隋唐時代學過去的,現在奉為國寶的隋大刀與唐大刀,甚至還是當年從我們這裡出口至日本的。但在唐朝晚期,詩人已經開始讚頌日刀的精良了,到得明代,日刀已經成為重要的貿易物品,而倭寇持鍛造精良的日刀橫行,除了本身戰鬥能力頗為強悍外,器械上的優勢也是重要因素。當時抗倭的將領都有這種感覺,明兵所持軍器與日刀抗衡,往往器斷人傷。

要說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並不希望發展良好的兵器打造技術恐怕並非是事實,中國自古以來戰亂不斷,不論是外部遊牧民族的入侵還是內部的造反,始終是困擾著統治者的難題。實際上在漢代之時,中國在鐵器鍛造上已經處於領先的地位,當時一個漢兵可以當5個匈奴士兵,因其軍器犀利也。漢朝的環手直刀有流傳下來的,經過重新磨礪後發現,其鍛造工藝之精良,後世中國刀劍都很難企及,兩千年之下,依然彈性不減、鋒利異常。

但到了宋朝的時候,軍器的種類雖然創了歷代兵器之最,其質量已經不如周邊的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從西域引進大馬士革鋼刀,其鋒銳已經不是宋兵使用的朴刀之類可比。中國傳說有所謂鑌鐵刀劍者,有專家考證其實就是大馬士革鋼,當時基本不是進口於外,就是自己仿製。從鋼鐵冶煉技術的出口方到進口方,這其中的軌跡還是很值得深究。

自秦的短暫統一開始,統治者對於兵器的敏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馬上做的一件事就是聚天下兵器澆鑄銅人,對於炊事工具的控制也到了變態的地步,那時候是五家一把菜刀,後世的元朝當然更是過分,十家才能有一把菜刀,由一個蒙古人保管,而這十戶人家還要養活這個蒙古人。到得清朝,民間雖然有些特殊人士可以帶刀,比如鏢師、獵戶,但清朝祖訓是「弓馬得天下」,對於當時殺傷力最大的武器——弓弩——是實行嚴格控制的。普通人不可持幾個力以上的弓,獵戶持有獵弓是可以的,但也不能超過限度。在這種狀態下,兵器的鍛造工藝當然也就停滯不前,最後以泱泱數千年的文明、非常早的鐵器使用,竟然沒有入選世界名刀之列。

究其原因,冷兵器時代造反實在是武器成本比較低廉的時代,「揭竿而起」的典故相信中國人都是耳熟能詳,甚至到了熱兵器的時代,還有「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流傳。歷代統治者對於武器的看法大致是這樣:民間不得持有,而官方應該嚴格控制能夠作為武器的任何工具,重要的是形成局部的優勢。這話怎講?這話的意思就是官軍的裝備也精良不到那裡去,能對付老百姓就足夠了。所以,內戰內行未必是真的,但外戰肯定是外行卻一定不假。從漢兵以器械之利而一對五,到後來倭寇用倭刀橫行無忌,恐怕與歷代統治者始終限制民間有武器這件事多少有些關係。

但這種限制民間擁有武器、極端的時候甚至限制民間生產生活工具的手段,在很多統治者的嘴裡有個好聽的詞彙:鑄劍為犁。鑄劍為犁往好了說是一種天下太平的嚮往,但這種嚮往到底是什麼誰的嚮往很難說。老百姓當然是喜歡天下太平的,但這種天下太平的願望與統治者的不太一樣。而統治者鑄劍為犁,經常是把老百姓手裡的劍鑄成了耕地的犁,讓老百姓耕地的同時還失去了反抗的工具。同樣一個成語,兩邊用起來意思是不同的。可惜的是,把犁重新改造成劍這件事,對於工藝的要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天然合理的質疑權
五嶽散人:典型的中國式個人隱私
五嶽散人:中石油「受賄門」中廉價的人格
五嶽散人:對於日本旗的錯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