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龙”的包子的美食典故

【美食点滴】除饮食之弊的《戒单》

杨纪代

人气 1278
标签:

袁枚认为:为政者,振兴一件于民有利之事,还不如根除一件于民有弊之举,能去除饮食不该有之弊端,我想功德也过半了。于是作《戒单》。

戒外加油

俗厨制菜,动不动就熬猪油一锅,临上菜时,用勺取而分浇在各菜肴上,以为增加油光与肥腴。甚至连燕窝这种至清之物,也受此玷污。而一般俗人却不知,猛吞大嚼,以为得了油水入腹。由此可以得知前生必是饿鬼投胎。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所谓求名之举也。贪图名贵食材之名,夸耀敬客陪酒之意,亦即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烹调入味,远胜于燕窝;海菜做法欠佳,不如时蔬笋片。我曾说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因其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则是庸俗鄙陋之人,全无性情,只能寄人篱下。曾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可客人争相夸赞。我笑说:“我等是来吃燕窝的,并非来贩售燕窝哪。”只可口头夸奖推销而不可吃,虽多有何用?倘若徒然只想夸耀自家的豪富体面,那还不如碗中放上百粒明珠,则价值万金啦,可是它却是吃不得的,奈何?

戒目食

何谓目食?目食者,即所谓贪多之士也。现在的人羡慕“食前方丈”之名,一桌酒席,菜色繁复,多盘叠碗,琳琅满目,这是以目食之,而非口食也。他们不知名手写字,写过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太频繁了则必有累赘字句。名厨极尽心力,一日之中,所能作出的好菜才不过四五道而已,尚难拿捏精准,何况滥竽充数,拉杂上桌呢?就是网罗助手多人,也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帮愈忙、愈多愈坏。我尝过一商家,上菜之后,三次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由此可以想见其筵席之丰盛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曾说:“今人好用多种食品,除适口之外,皆为赏心悦目之举而已。”我认为肴馔满桌横陈,熏蒸、腥秽之气夹杂,口腹之欲也悦不起来,是吧。

戒穿凿

万物各有本性,千万不可穿凿附会为之。如燕窝,自来长相小巧,甚佳矣,何必集结多量捶成团状?海参色黑褐、浑身是肉刺,原封不动上桌可矣,何必熬之为酱?西瓜被切后迟吃不鲜,竟有制为糕者。苹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为果干者。其他如《尊生八笺》之秋藤饼,李笠翁之玉兰糕,都是矫揉造作,全失大方。就譬如平庸的德行低俗的做法,只要用心做到家便是圣人,何必标新立异、另立名目呢?

由以上的言论,我们可以得知,古人饮食讲究原汁原味,保存万物天生本性为最明智;吃就是吃饱、享受口腹之欲,而不是赏心悦目、求名贪多的额外必需品哪!以下介绍与皇帝有关的一道食品:

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末代皇帝陈叔宝,人称“陈后主”。陈后主十岁的时候,十分贪玩,他嫌呆在宫中闷得慌。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悄悄地溜出了宫门,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悠。这儿店铺、酒肆、茶楼、布庄、米号……门面挨门面,多得数不清。他挤在人群中,两只眼睛都不够用,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玩多了。

走着玩着,他来到一家包子铺门前,才出笼的包子,香味儿扑鼻,馋得他直流口水。他想吃,可又不懂花钱买的规矩,伸手拿起一只刚出笼的包子,张嘴就咬,越吃越觉得包子味道好。吃了一个又一个,撑得个肚皮滚圆,嘴一抹就走。店家看他穿的绸、着的缎,不像寻常人家子弟,也没敢吱声。

第三天,陈后主又来拿包子吃。店家忍不住了,说:“小主顾,这铺面本小利微,入不敷出,您来吃包子,一次两次算小的请客,天天来吃,实在消受不起。瞧您穿戴是大户人家,不在乎几个小钱,还是请留个帐头,日后也好侍候。”

陈后主瞪着眼,听他说吃东西还要给钱,觉得奇怪。他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呢?不过要留名儿,他倒听懂了,心想:我的名儿谁敢叫!于是随口就说:“朕是一条龙。”店家听不明白,递过笔。陈后主抓起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条龙”三个字。

不久,人们都传说那叫“一条龙”的小孩,就是小皇帝陈后主。达官贵人像潮水一般地赶来吃包子,生意顿时兴旺起来。包子铺门口,皇帝站过的,人们就叫它“龙门”,这一条街被叫做“龙门街”,
“一条龙”三个字也被装裱上了中堂。

以后,陈后主执了政,觉得小时候的事有失体面,便以“造谣惑众,欺君罔上”的罪名查封了这家店铺。之后,“一条龙”的包子却愈加出了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食点滴:李渔眼中之‘笋’
美食点滴:太仓糟油传奇
【美食点滴】李渔之‘菜论’
【美食点滴】豆腐与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