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跨界文化對談」系列學術研究活動

——中文語境下的當代藝術實踐

人氣: 2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5日訊】(大紀元紐約訊)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年度跨界文化對談系列學術研究活動,今年的主題為「中文語境下的當代藝術實踐」,系列活動共分為三個部份-梅爾講座系列(Mayer Lecture Series)、視覺藝術展覽、青年學者座談。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系主任茱蒂•柏頓博士(Judith Burton)表示,「中文語境下的當代藝術實踐」由繫上高等藝術教育博士班的博士生們組織、策劃、研究、探討目前華人世界文化的顯學之於藝術創作內容,進一步探討東亞中文使用地區中華文化豐富多元性,與藝術創作多元活力的景象。其中,梅爾講座系列更邀請駐巴黎台灣文化中心主任陳志誠博士,以及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系約翰•瑞克曼教授(John Rajchman)、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田黎明教授發表相關研究論述。

其中,陳志誠博士針對此講座課題發表言論:「在美國紐約此地我是外國人,但是在地球村的今日或許我應該說我是『外鄉人』,更何況美國長期支持台灣,我們彼此之間的相互了解及友好關係密切盈千累萬,尤其美國對台灣今日的民主、自由、人權及繁榮之奠基功不可沒。當然在此所謂的『外鄉人』是針對藝術思索而言。」由此探討藝術家身份之創造特質,併進一步藉由水墨畫特色、莊子之身體觀及庭園結構等內在本質性問題轉化在台灣當代藝術中對話。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田黎明教授則總覽傳統中國繪畫內容。青年學者座談則邀請美國知名學府的博士候選人與博士,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藝術教育博士嚴華菊、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系博士候選人林蜜雪兒、中國清華大學動畫藝術博士候選人王小竹,從年輕學者觀點出發討論中華文化在不同區域的文化與藝術影響與現象。

視覺藝術展覽部份則呈現來自不同中文語言使用地區的藝術家多元創作,從錄像裝置、攝影、檔案文件裝置。藝術家則包括李佳玲(台灣)、高俊(中國)、覃鴻文(新加坡/馬來西亞)。

來自台灣的李佳玲博士生藝術家則以遊樂場奇異光線影像的錄像裝置「片刻」展覽,放大呈現一個我們太習以為常,而忽視的生活片段,令人憶起日常的間歇片刻,瞬間時間性的昇華。


)圖:作者:李佳玲,作品名:片刻。 作品類型: 錄像裝置,場所尺寸,作品時間:2010


或是,中國藝術家、也是博士生的高俊以花卉開花為攝影主題對象,討論時間性的影像創作。


圖:作者:高俊,作品名:花的週期,作品類型:攝影,作品尺寸: 16in x 20in,作品時間:2010


而另一位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覃鴻文,則透過在北京中央美院進行田野調查的檔案資料作為裝置的主要內容與視覺元素。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跨界文化對談」學術研究活動學術及展覽開幕以來,已有不少美國重要學術研究陸續肯定。陳志誠博士受邀參與「中文語境下的當代藝術實踐」講演後陸續受邀至傅科與藝術史座談會等等研究平台,成果豐碩。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台北文化中心徐水仙主任也親臨會場,與該中心同仁大力支持與協助,並表示陳志誠博士演說於「跨界文化對談」學術研究活動中,其一語中的並展現專業與思維深度,因此深獲與會貴賓喝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