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轉型觀光 井仔腳瓦盤鹽田活力再現

人氣: 8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21日電)台南縣北門鄉永華村的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鹽場的第1口鹽田,也是台灣最古老的人工曬鹽場;在沿海曬鹽產業消失後轉型觀光,供遊客體驗傳統曬鹽方法。

據史料記載,原稱為「瀨東場」的井仔腳鹽田,原設於「鳳山縣大林蒲」,兩度遭洪水破壞後,於西元1818年遷至現址,至今有180多年歷史。

相傳明鄭時期,鄭成功的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當時平埔族人的製鹽技術不佳,於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做為鹽池,再舖上碎瓦片、引海水進入,經由日曬成為瓦上的結晶鹽。

由於瓦片確實隔離了泥土,可採收到更潔淨的粗鹽;且在瓦盤上的結晶時間短、成鹽速度快,台灣近代的鹽田大多屬於瓦盤鹽田。瓦盤鹽田的舖設過程講究技術,瓦片需緊密連結,並經常維護汰舊換新,在陽光照射下,鹽田會呈現出瓦片上的繽紛色彩,是濱海地區鹽村的獨特風貌。

台南沿海的傳統曬鹽產業停工後,大部分鹽田都已荒廢,井仔腳鹽田因保存良好,近年來已復育成為觀光景點,由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經營,除以預約方式提供導覽解說外,遊客可親自在鹽田中體驗傳統曬鹽過程,還可以帶一包粗鹽回家當紀念。

井仔腳鹽田緊鄰北門潟湖,每到黃昏時,夕陽餘暉照在海面及鹽田,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喜歡捕捉的美景。以往用來生產民生必需品的鹽田,轉型觀光後,以另一種方式展現了存在的價值。


井仔腳鹽田緊鄰北門潟湖,每到黃昏時,夕陽餘暉照在鹽田上,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喜歡捕捉的美景。( 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