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王平不懦弱

雅客
font print 人氣: 36
【字號】    
   標籤: tags: ,

宋真宗時,王平出任許州司理參軍。有個女子乘驢走路,盜賊在田間殺了她,剝了她的衣服逃走了。驢子跑到一田戶家。案發後,官吏找到了那頭驢子,認為人是田戶殺的。連續審了幾十多天,田戶都只承認收養了驢子而沒有殺人。王平猶豫不定,將案情向太守匯報。

太守資歷很深,一向強橫,不聽王平的疑惑,催促他快些結案。王平堅持自己的疑惑,太守大怒,說:「你太懦弱了!」王平說:「如果因為懦弱而被彈劾的話,也只是免職罷了。但是按照大人的意思,如果錯殺了無辜的話,大人會背上一個不義的名聲,孰重孰輕,希望大人三思。」太守不能改變他。幾天後,從河南解來一個逃兵,經過仔細審問,原來正是那個殺人盜賊。田戶得以倖免。

王平一生官位雖然不顯,但他娶了丞相曾懷的妹妹為妻,生了三個兒子,因為學識人品了得,三人都入了《儒學傳》,善有善報,從來如此。

(《揮塵後錄》)

轉載 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曾傳唱過一首名為《蘇武牧羊詞》的歌曲, 此曲約產生于辛亥革命后三、四年。傳說作者是北京一位中學教師。其中“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這句歌詞尤其激勵人心。此歌內容采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單于囚禁冰窟逼降,他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后來又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后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今天我就講一講“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渴飲雪,飢吞氈,牧羊北海邊”的故事。
  • 古人十分注重仁義道德,答應別人的事情,就會信守諾言,所以有「一諾千金」的成語。而且古人常說﹕「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就是說受到他人的恩惠,應該想著回報,不能忘恩負義。《太平廣記》中就有這麼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在唐朝末年,鄭畋和西門思恭之間注重仁義的事跡。
  • 唐朝時,有牛生從河東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過華州時,在一個鄉村小店裡投宿。那天下大雪,牛生讓店主人燒湯、烙餅,一會兒有一個人衣衫襤褸,也來投店。牛生憐憫他,要和他一起分吃,那人說:「我窮的弄不到錢,今天空著肚子走了一百多里路了。」連著吃了四、五碗,之後躺在牛生床前的地上睡著了,鼾聲象牛叫。到五更天時,那人搖醒牛生,連連催促說:「請相公到門外來一會兒,我有重要的事要說。」
  • 10月12日是加拿大的感恩節,每年的感恩節到來時人們會用各種形式來慶祝節日。上週五(9 日)在列治文新移民的英語培訓班上,任課教師就特意安排了有關感恩節的題目,讓上課的學生瞭解其歷史故事並分享各自所要感謝的人。
  • 皇上屢次頒布恩詔,鄉官想報官府,為她領取糧食布匹,她都堅決辭謝了。有一年,官府又要為她請求旌表,建立碑坊,她死活也不同意。
  • 清朝雍正年間,河北清苑縣,有位知事(官職名)姓邵,他為人廉儉正直,家裏窮得叮噹
    響。但他很有智慧,破案有方。人們講他「是把心思才能,都用在辦案上了。」當地人都
    稱他是「邵青天」。
  • 鄭板橋(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他三歲喪母,是靠窮 苦的奶媽費氏,撫養成人的。長大後,先是以賣畫為生,後在窮朋友的幫助下開始讀 書。四十三歲時,考中了進士,隨後擔任了山東範縣(現屬河南)知縣。
  • 先太夫人曾用這件事,告誡幾位兒媳婦說:“這個尼姑所說的道理,真是閨閣之中解除怨恨的神咒。堅定不移地實行,沒有不靈驗的。如果有不靈驗的,那還是因為沒有堅持到底。”
  • 商輅,字弘載,浙江淳安人,明代著名史學家、思想家,歷任英宗、代宗、憲宗三朝大臣,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他以浙江鄉試第一(解元)、禮部會試第一(會元)、殿試第一(狀元)「連中三元」,不僅才學出眾,更以為官清廉、剛直敢言載入《明史》,在複雜動盪的時局中,他敢於為民請命,有「三元宰相」、「一代賢相」之稱。
  • 和珅有一些寵奴,經常坐和珅的車外出,不論是誰,只要不合寵奴的意,他們便任意打罵,拳腳相加。路邊的人,一見他們來了,都連忙避開,沒有敢正眼看一看他們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