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來的米吉拉體驗中華文化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大林報導)遠從地球的另一端立陶宛漂洋過海來的少女米吉拉到台灣,傾慕中華文化,因而來到南華大學。她不但學會了流利的中文,更在念出版研究所時,深入了解管理與經濟的重要,有意留在台灣從大學開始學好這門課程。

米吉拉從小就學習音樂,七至十七歲浸淫在音樂的世界中,每天忙於技藝的練習,對於課業就比較不積極。她在學校讀的是亞洲文化,憧憬著中國的悠久歷史,大三那年前往廈門大學,深入體會中華文化,對於中文的興趣就更加的濃郁。回到立陶宛,從老師口中知道台灣提供獎學金可以讓她們前來就讀。

她擁有了立陶宛語、英語、德文、法文、中文、日文等語言,其中,立陶宛語、中文、英文是她的強項。到了外人不多的南華大學,用中文的機會比台北等都會區多了許多,於是她的中文能力日益精進,目前已經相當的流利。

來到台灣,認識了不同的文化,在立陶宛,不會隨便探詢私人的問題,譬如結婚了沒有,薪水多少,在台灣,她在街坊市場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讓她相當不習慣。在立陶宛都是自己照顧自己,但在南華大學負責照顧外籍生的人,不只辦理學校的工作,還會擔心她的生活,她的食物,這種濃濃的人情味是她想像不到的。

她喜愛台灣的創意文化,例如,喝完水的保特瓶可以旋轉起來縮小體積,例如垃圾分類,不但可以減少垃圾,還可以資源回收,她想多學學這樣的創意文化。

在南華大學研究所學的是出版,管理與經濟的根基不夠深厚,她希望研究所畢業後可以進入大學認真鑽研管理與經濟方面的學識。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臨近聖誕節,南京東郊國際學校的一棵「聖誕樹」上,掛滿了圓形小卡片,上面寫著一些蘇北農村孩子的名字和地址。經過這裡的外籍學生,把卡片摘下來,回家與父母籌備禮物,送給卡片上的蘇北孩子。這個活動源自於2000年4月1日,蘇北4個失業青年持刀殺害德國人普方一家人。之後,在南京居住的德國人設立普方協會,從此致力於改變江蘇貧困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至今已持續了將近10年,幫助了500多名中國貧困學生。
  • 【大紀元1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來自十個國家的十八名南華大學外籍學生,昨(八)日應嘉義市副市長李錫津之邀前往訪問,學生們看到了這個城市的新穎與古典,見識了在地文化,南華大學學務長陳木杉除了感謝嘉義市的盛情外,也表示要將透過服務學習的實踐落實在這美麗、和善的城市。
  • 宜蘭縣利澤簡永安宮(媽祖廟)每年在元宵節都會舉辦「走尪」民俗活動,文建會將「走尪」列入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資產,今天來自7個國家的11位交換高中學生體驗「走尪」,與當地利澤國中學生進行一場友誼賽,這些遠渡重洋的交換生親身體驗台灣特有「走尪」民俗活動,現場並有餅店師傅示範紅龜糕等台式米食,外籍學生都感到很新奇。
  • 〔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網友爆料,原提供外籍生來台交流的研考會外籍學生實習計畫,竟違法為本國生大開後門,而這位讓研考會開門的台籍學生,曾是國民黨青年團幹部。研考會昨解釋,這是比照實習計畫,擴大讓海外留學生也參與交流。
  • (大紀元記者于倩台灣台北綜合報導)教育部99年度「獎勵大學校院推動國際化補助計畫」審查結果,共對20校補助6,260萬元,以銘傳大學獲770萬元補助最多。教育部表示,希望藉由補助計畫,營造全英語的國際化校園學習環境,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並鼓勵大學積極吸引更多的外籍學生來台就學。
  • 2010年大武山成年禮在經過2次的行前訓練,9日正式前進大武山懷抱,包括3名外籍學生在內的48名學員將以3天2夜行程,認識八八風災後環境的變遷。總領隊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表示,大武山是原住民重要的聖山,也是屏東的精神象徵,希望學員學習謙卑面對大自然,相互扶持的團隊精神。
  •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16日電)馬拉威女孩卡蘿從小憧憬台灣文化,總夢想能來台體會風土民情,大學畢業後申請到南華大學深造,3 年來,不但中文能說、能寫,還能為外籍學生擔任翻譯,學習能力令人佩服。
  • 端午節快到了,成功大學近200 名外籍學生今天齊聚一堂包粽子,這項看起來容易的應景食品,卻讓這些「生手」手忙腳亂,直呼真難,但大家還是玩得很開心。
  • 他的體格強健,然而他的雙手卻是無比的靈巧。他的性格如同他的外貌,果敢而嚴謹。他的名字路易.威登,大家都熟悉的LV品牌創始人Luis Vuitton。
  • 這位被一個政權如此害怕,卻又被人民如此熱愛的歌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