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與自己對話

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人,存在於圓顱方趾之間,只要不離群索居,那麼,對話,是每天避免不了的例行活動之一。仔細觀察,對話的另一方,大約是家人、朋友、上司、下屬或者市井的販夫走卒;對話的方式,也都不脫離語言的範疇,而我們的尋常生活,就被這些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對話所填滿,在緊張忙碌的日子裡,有的猶如雪泥鴻爪,有的宛若過眼雲煙,循環往復而不自覺,很少留下蛛絲馬跡。

其實,真正能夠對自身成長與進步有所助益的,除了與人深入的對話之外,與自己對話,更是不可或缺。透過這個步驟,不斷的檢視、釐清與修正,人才有圓滿、完善的可能。而與自己對話,可以經由、或不經由語言來進行,不拘形式、天馬行空,作一趟心靈探索之旅,可以更加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甚至完成自己。想想:有多久未曾與自己對話了呢?

與自己做一番文學的對話吧!藉由閱讀,尚友古人,一睹李白的風流倜儻與蘇軾的豪邁浪漫,又窺歌德的文質彬彬和莎士比亞的風采翩翩,原來典型在夙昔,這些引人入勝的特質,竟是自己深深期許的所在;透過書寫,得以更為細膩、溫柔的體會和感受習以為常的週遭景象,有緣照見天地之美。原來鳥囀蟲鳴、雨露風霜、人情世故,竟然都是上蒼的恩賜,在在蘊藏著天機與意趣,有待我們去發現與欣賞。

以藝術來與自己對話吧!先聽鋼琴的典雅婉約、再聞二胡的如泣如訴。莫札特輕柔溫潤的詠嘆調、貝多芬磅礡激越的交響曲,純真的音樂,往往足以陶冶性情、淨化人心,繞樑三日;繪畫,做為一種視覺饗宴,無論是水墨的清淡素雅,或者油彩的濃郁豐厚,純善的畫作,每每能夠穿透眼睛、直達心靈,餘韻不絕;舞台上的演出,更是集所有的感官震撼於一方,教忠教孝的也好、幽默詼諧的也罷,純正的主題,常常能夠振聾發聵、啟迪性靈,迴盪不已。

旅行,也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短期放下俗務、逸出常軌,有機會與新奇陌生的人事物相遇,與輕鬆悠閒的自己相遇,實在是一大樂事。在這段時光裡,閒看花開花落、靜觀雲卷雲舒,人處於一種溫順柔和的狀態下,相對於平日,比較能夠冷靜的察知、理性的思考,因此,也容易跳脫成見、解開束縛,重新來衡量與擬定自己的步伐和方向。所以,暫停,給自己一段旅行的時間,或者是空出一份旅行的心情,為緊繃紛亂的自己寬鬆、舒緩,然後再出發!

而修煉,直探生命的本源,無寧是與自己對話中,最寬廣、最深奧的一種方式。學法修心,真理正道指點迷津,教人走出無明、豁然開朗,無異於煥然新生;煉功修身,高德大法轉化本體,讓人強健魂魄、消除病愆,不啻為脫胎換骨。與自己身心靈全面對話的冥想、打坐,更被視為上乘功夫。根器深厚者,走完修煉的全過程之後,得以澈底超越自我、擺脫繫縛,而達到與天地融合的境界。

置身在這大千世界裡,每天發生的自己的、他人的對話何止萬千?有的為名、有的為利、有的為情,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常常是勞心費神,不知所終?儘管如此,然而,一定不可偏廢的是──與自己對話,讓身心靈有餘裕能夠沉潛、平靜與調整,進一步臻於和諧!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我們是否該回過頭來,向那個質樸、認真、美好的「古早年代」低眉、欠身;並且虛心的請益和學習呢?或許,極有可能在那當中獲得啟示,進而找到解答吧!
  • 自己有多久不曾──閒看花開花落、靜聽鳥叫蟲鳴或者細品粗茶淡飯了呢...
  • (shown)匹夫匹婦的尋常快樂、簡單幸福,各有因緣,也別有風貌。在漫漫悠悠的歲月裡,他們已經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夠洞察、領會世間的聚合離散;也修得了一番清明睿智,足以回應、善解人生的苦樂悲歡。
  • (shown)自由與閒暇是一種心靈的開放狀態,無涉金錢,也非關物質,它讓我們有餘裕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發展生命的熱情、真實和意義,而這些正是學校沒有設計的課程,但是,你將在沒有教室的生活中接觸到。
  • (shown)美是無所不在的,何妨暫時停駐,仔細的觀察顧盼身邊的人事物,只要心能夠沉靜下來,就會有所斬獲,深得「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之趣。
  • (shown)凡夫俗子低眉欠身、祈求默禱的片刻,展現的都是溫柔敦厚的美好姿態。
  • (shown)「活在當下」的境界,是多少名士高人窮極一生都無法企及的,孩子們不假外求的就做到了,成為最佳的詮釋者,而且還現身說法、身體力行,難怪童真童趣無所不在、俯拾皆是了。
  • (shown)能夠跳脫流俗,堅持理想的心靈獨奏者,這種人狀似特立獨行、與世扞格,然而,實際上,他們是擇善固執、有為有守,成了濁世裡的絕響,更顯現出他們的樂章的純淨真摰……
  • (shown)「歸零」是結束,也是開始。藉由這個步驟,可以沉潛、蓄積、探索、調整與轉換;然後,再重新出發。
  • (shown)時間,讓大人們老去,也讓孩子們成熟,而不論老去或成熟,智慧圓融增長者,都可以從其中找到專屬的幸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