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臺灣武壇宿將:武術大賽撥亂反正

男子器械組2338號選手李若文表演北少林﹐八卦單刀。(攝影﹕戴兵/大紀元)

人氣: 9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杜國輝、黎新紐約報導)從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亞太初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10月到美國紐約來參加了9日在曼哈頓舉行的複賽。其中一位臺灣高手、國家級裁判、教練,中華北少林長拳武術推展協會、「韓門五虎」姜長根的弟子李若文受訪時強調,在武術這個領域,「傳承」特別是「師承」的重要性。最近出現一些人在沒有師父的指導下學武的不良現象。李若文認為,新唐人電視臺舉辦此大賽將撥亂反正,糾正這一不好的現象。

以身法帶刀

李若文以北少林的八卦單刀入圍男子器械組複賽。他介紹道,「八卦單刀」的特點是刀如猛虎,刀要有氣勢、劈要威猛;練刀時走八卦步,以八卦步穿梭於敵陣中不易被發現,步法是此刀法的特點。

他強調用身法去帶刀的重要性。「兵器是肢體的延伸,練兵器前得將基本式、拳法、步伐、手眼身法步都得練到一定程度,不然如果手腳都不能有效地控制和移動的話,再加上一個兵器,就更加難以演示了。必須用身法去帶動刀的使用,不能用肢體去帶動器械的使用,不然靈活度就差,威力就小。」

拳術因地域而異

習練北少林長拳的李若文表示,古代武術講實戰,所以拳法會因地域而改變。

他舉例道,中國北部是大平原,兵士騎馬打戰時都大步往前衝,北派拳法的動作就是大開大合,北方氣候較冷,戰士穿厚厚的棉襖,打上去不痛不癢,所以就得將其甩倒在雪地,或點其穴位,因此北方拳術包括點打甩和擒拿術;南部環境不同,有叢林水路,南方拳的架式就不那麼大,而是以短打為特點。

傳統武術在臺灣 臥虎藏龍

談到傳統武術在各地域的傳承,李若文說:「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傳統武術在大陸難以得到傳承。早期傳入臺灣的以南方拳術為主,從福州、廣東等流傳到臺灣;北方拳術隨著國民政府也傳入臺灣。」他覺得,無論南拳或北拳,臺灣都是臥虎藏龍。

一些中國習武人移民到海外,也將傳統武術傳播到海外,例如福建移民將傳統武術傳到臺灣、東南亞和歐美。

傳統武術和新武術之別

曾擔任傳統武術比賽評判,李若文解釋傳統武術與競技套路的區別:「競技套路較像體操,往往沒有基本手眼身法步的架子,沒有功法的意識,就成了表演,也沒有勁道。」

他強調:「傳統武術可從小練到老,而90多歲的老人是不可能練競技套路的。同一套功法,練了30年,我還是可反覆練,但每次練的境界都不同。」

他覺得,新唐人電視臺舉辦傳統武術大賽,建立了一個國際平臺,讓散居在全世界的習術人齊聚一堂切磋交流,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博大精深

51歲的李若文在談到傳統武術講博大精神時說:「武術講武德,講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傳統武術能鍛鍊身體,有益健康;有防身的實用之處、有藝術價值、有哲理性,看徒弟的拳法就能知道其師父是誰,每個人的信息不同,打出來的拳就不同,有些人是內斂的,另一些是外放的。」

練武吃苦培養武德

習武為何要講武德?他說:「習武人舉手投足,不用兵器就能傷人,練武最重要是武德。練武第一是保護自己,不是傷害別人;第二是強身健體。」他解釋,練武就得吃苦,從中就可培養習武人的道德修養。

他說:「練武可培養武德,因為練武得吃苦耐勞,不吃苦,練武就無法達到更高境界。練武過程是在磨練心性。」

師傳重要性

從15歲開始習武,李若文說,每一派都有其源流,古代的拳,流傳千年有他的道理,如果亂學就可能產生誤解。他還回憶到,以前習武如果亂創,師父拿起棍子就打了,是大逆不道。

「現在一些人看錄影帶,透過網絡錄像學武,依樣畫葫蘆,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狗。沒有師承,就不知其練套路的精神、緣由、習練方式、實用方法。」他覺得這現象很不妥,有必要糾正。他讚揚新唐人電視臺舉辦傳統武術大賽,將起到撥亂反正的作用。

他說,早期不可以在沒獲得本師門師父的允許或推薦下,隨便向另外一位老師學武,這是師門的大忌。李若文的老師姜長根,浙江人,祖父是清朝武舉人,是練武世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