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廣東兩市千名教師市府維權討薪

人氣 56

【大紀元2011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喬琪綜合報導)廣東信宜市上千名教師於「十一」至市府示威要求加薪,化州市教師則於該日集結在市府門口靜坐討薪。其他各省的老師則趁機曬薪水,希望政府重視教師待遇問題。多數的網民對老師維權持肯定的態度,希望老師們維權成功,同時也期許老師能敬業教育好下一代。

一位網友在論壇上表示,信宜的老師工資真的是很「穩定」,10元一斤豬肉時,領1000多元,20元一斤豬肉還是1000多元;幾百元一平方房價時,1000多元工資,幾千元一平方房價還是1000多元工資;掃地阿姨幾百元工資時,老師1000多元工資,阿姨領1000多,老師還是1000多;學生打暑期工幾百元一個月時,老師1000多元,學生打暑期工3000元一個月,老師還是1000多元。

一位教齡20年的信宜市老師表示每月薪資才1600,並透露新來的教師每月只有900至1000人民幣,除了房租外就只剩下幾百塊人民幣,連生活都成問題。化州一名中學一級教師說,今年是他教書第十年,1295.99元就是他一個月的工資。

自稱沉默很久的「吶喊助威」的網友終於爆發了,他說:這口氣憋得太久了!一直沉默,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不願死亡的化州老師們,終於在十一這個日子裏爆發了!

信宜與化州的老師,不約而同地選在「十一」這一天,至當地市政府維權;信宜市上千名教師打起「維護教師合法權益,落實教師待遇」的橫幅,在市府示威要求加薪。政府出動大批警員、防暴警員,據網友稱期間發生衝突,最少一名教師被警員打傷,引發數千群眾圍觀聚集。

而化州市的教師也在該日,採取到市府門口靜坐,有人氣憤地說:「連橫幅也沒拉一條,一盤散沙,一點效果也顯不出來,看來化州老師永遠休想提高工資。」


警方拉起警戒線(網路圖片)

政府出動大批警員、防暴警員(網路圖片)


廣東信宜市上千名教師在市府示威要求加薪,他們打起「維護教師合法權益,落實教師待遇」的横幅(網路圖片)

一位信宜的教師在網上發出求救信:他說08年7月,七中響應教育局的號召,整合信宜教育資源,與四中進行合併,作為教師都大力支持;但在合併前,七中拖欠了老師很多的辛苦錢,其中包括值日、自修、補課、中考獎勵等等。當時,校長承諾一年之內會給清,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也拍板承諾。但3年過去了,錢一分都沒拿到。

化州市網民表示,教師去市府靜坐,是因為他們的工資實在太低了,據他所知現在本科畢業到化州教書,年資2到3年,一個月才有900多塊,大專生只有800多元,工作十年也只有1400元,他說,在這個物價飛漲的社會,這點工資養活不了自己,還真的病不起,所以國家的興旺以教育為本,否則教育失敗國家衰亡。

在化州市中醫院工作的一位員工也趁機發聲:「現在老師在市府門口靜坐抗議,也為我們呐喊一下該多好,我們每月就領幾百塊錢工資,醫生的灰色收入,實在是太高,建議政府嚴打。」

湖南的一位老師,曬了一下他的工資,他說工齡8年,一個月也只有1390元。教師節加100元,過年加100元,一學期還要繳給學校:報刊費100元、教育基金70元、大病醫療100多元、國家災難每次100元;寒暑假有三個月雖是外人羡慕的,可實際在暑假裏,教師有好多名目的培訓,如新課改、高級電腦,這些培訓都得自己出錢。

湖北的老師說,一線教師辛苦一年才兩萬,而公務員的工資一年能拿四、五萬,且一年有13個月的工資,而老師卻沒有加發一個月。

雲南特崗教師也表示,物價這麼高,每月1700左右真的不夠,房子還要自己租,工資本來不高,還被東扣西扣的,特崗簡直就是悲劇。

一位工作18年的老師說,每月領到手中的工資是2000元,除了日常開支,孩子的上學,再給父母一百或二百,每月幾乎花完,教師還不如一個開茶室的老人的收入,望有關領導能體貼一下教師的苦。

江蘇網友將該省各地最新教師績效工資公佈在網上,以工齡10至19年的標準,崗位津貼加生活補貼,江陰3950元為最高、南京3500元、蘇州2950元、徐州2220元、興化1589元、寶應1305元、沛縣805元。

多數的網友是支持教師的維權行動,有些學生甚至高興地說:「我看到我的老師了」;有些家長說,老師討薪成功後,學生家長學習費用會減到最低;也有人認為,提高教師的待遇,對教育、對下一代都是好事;也有人喊:「支持,要鬧到上各大電視台才有效果的。」不過在支持的同時,也都希望老師能敬業地教育好下一代。


十一化州教師在市府前靜坐(論壇圖片)

十一化州教師節集結市府討薪(論壇圖片)


十一化州教師節集結市府討薪事件(論壇圖片)

十一化州教師節集結市府討薪獲得民眾一面倒的支持(論壇圖片).

(責任編輯:岳芸)

相關新聞
河北青縣「十一」 倒掛旗和下半旗
方林達:從蔣介石的預言看「十•一」國殤
郭羨妮嫁武指朱少傑 期待造人
湖南上千村民維權 怒砸派出所 官方封鎖消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