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人武術北美初賽20門派參賽 51高手入圍複賽

參賽選手:為弘揚傳統武術不遺餘力

72位參賽選手與大賽評委合影(攝影:愛德華/大紀元)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王靜、樺星、杜國輝紐約聯線報導)由新唐人主辦的第三屆「全世界華人武術大賽」北美初賽,於10月8日在曼哈頓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體育館(Baruch College Arc Arene)舉行。經過長達6個小時的精彩比賽,51位來自亞、澳、歐、美洲的選手入圍複賽。他們將與亞太地區初賽出線的11名選手,一同在9日(週日)舉行的複賽中競技。

此屆比賽,有20個門派,72位選手前來參賽,其中有武林新秀、西人選手,亦有師徒一同出賽。在8日的初賽中,上午進行的是南方拳術、女子兵器及男、女子拳術的比賽,男子兵器類的比賽則在午休後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手展示了少林、八卦、形意、螳螂、花拳、查拳等項目,和中國十八般武藝。

90餘歲武師:「習武學海無涯」

以90多歲高齡上場的武師陳榮恩身手敏捷的表演了一套南方拳術「八仙過海」,雖然是耄耋之年,他依然精神矍爍,其動作之利索、有勁道,讓年輕人大感佩服。

「習武不但能延年益壽、有防衛之功,習武還讓我一切煩惱都沒有了。」陳榮恩說,自13歲開始習武至今已76年,卻益發感到學海無涯,因而更謙虛地對待周圍的一切,即便有真才實料,也從不驕傲。他說﹕「武術不是用來打人的,不到必要時不出手,被人打一下無所謂。」

陳榮恩的徒弟李健忠也說,習武讓他「更加自信,因為心境不同,也就不會與他人計較。武功中有很多人生哲理、與大自然的法則相通的地方。」

「為甚麼每天要苦煉功夫?煉功人是苦中有樂,這個苦不是苦,所謂勞其筋骨、苦其心志,吃得苦就會動腦有進步,體悟拳理中的哲理,增長智慧。」

李健忠說,拜陳榮恩為師習武之後,他不但身體變好了,人生之路與思想都發生了變化,因此對恩師、對傳統武術都充滿了感恩的心。今日師徒倆同來參賽不是為了名次,他說:「你看全世界哪有倆師徒一起來參賽的?我師父過來就是為了支持這個傳統武術的弘揚!」

西人參賽選手﹕傳統武術的功夫緣

來自渥太華的西人選手JoasonWebber習武9年,他認為現代中國武術已蛻變成「武打運動」(martialsport),而他所學的「南海少林虎形拳法」卻是有根有據、有傳承的,他不但喜愛傳統中國武術,他說自己的功夫緣是因為覺得自己與少林和尚有關係。他的師弟LucCharlebois雖然習武才7年,但是也體會到傳統武術在增加能量、平衡方面非常有力量。LucCharlebois說:「是傳統武術的站法和手掌功吸引我到傳統武術的。」

入圍複賽拳術選手:大賽是很好的一個平台

美國人對中國傳統功夫很喜愛,遺憾的是,中國功夫在美國普及的程度遠不如空手道、跆拳道。對此,在男子兵器組以一把洪家鋤頭闖入複賽圈的加拿大選手羅戈勇說﹕「來學的人他不明白,中國武術有完整的套路,那就像寫字,一點一劃、一撇一捺都要練,不是亂寫就能寫好的。」

「有人說套路對打架沒有用,要務實。其實中國傳統功夫是很精深的,西洋拳、跆拳道只有幾招,一個勾拳、一個腿法,和傳統南北功夫、內外家拳這些真功夫哪能相比?」

羅戈勇說,世人大多把中國功夫誤解為表演性強、實戰性弱,中看不中用的新武術,「其實新武術屬於舞蹈,根本不屬於武術」。羅戈勇讚大賽是很好的一個平台,他希望為弘揚、推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武術盡力。

觀眾讚傳統武術

剛從中國大陸北方來美的朱明說,當今人們已經非常少機會能看到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的東西在大陸都很難能看到。通過看這樣的武術大賽,自己也學到很多關於中國武術的東西,像不同門派的拳法的來源和特點,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很難得。

從紐約上州阿爾伯尼前來觀賽的護士萊斯莉(Lesley)說,在觀看比賽的過程中,覺得選手的動作充滿力量。她的兒子從小觀看中國功夫片,被電影中的中國功夫和鍛練身體的意志感動,所以開始練武。

張彼得(Peter Chang)在網絡上看到新唐人武術大賽的廣告後,特意與他的朋友兼學生從費城趕來紐約觀賽。彼得的祖父、父親都曾經練過中國武術,他本人也練習中國武術33年了,在觀看完比賽後,他表示很喜歡這個大賽,比他以看過的武術比賽都好,「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賽,跟我以往看到的比賽不同。」

比賽現場開放觀摩,將通過新唐人電視和網絡播出,全球武術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皆可一飽眼福。

地點:紐約Baruch學院,24街夾Lexington大道55號(55LexingtonAve.at24Street,NYC),入場券20元。附近地鐵站:6號地鐵第23街站下。也可以電話購票:646-736-2969,網址:martialarts.ntdtv.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