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經濟下行壓力迫使中國政府放棄結構調整努力

胡少江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2月06日訊】從十月份開始,中國總理溫家寶便在不同的場合向外界釋放出改變以控制通貨膨脹為目的的宏觀緊縮政策的信號。雖然溫家寶和中央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所使用的措辭非常謹慎,尤其是竭力避免使用像「政策改變」「寬鬆的貨幣政策」等一類的字眼,而是使用更加委婉的說法,例如「預調微調」、「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等等。但是實際政策的改變在近兩個月來正在陸續出臺。

在貨幣政策層面,中國人民銀行開始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為銀行間市場注入流動性,自十月下旬以來已經淨投放人民幣近兩千億元,因此推動了銀行間市場利率下降。人民銀行還暫停了三年期央票的發行,並且下調了央票的收益率。進入第四個季度以來,每個月新增的貸款也逐步提高。最近更是下調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等等。這一系列的措施都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在由緊縮走向寬鬆。

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也相應地出臺一些寬鬆的政策,例如,從十一月起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這一政策將使受到前一段緊縮政策負面影響較重的大量的小型企業有一絲喘息的機會。雖然人們普遍認為,這一政策帶來的減稅規模可能有限,但是它是一個政策性的風向標。經濟觀察家們預測,中央政府可能再今後幾個月裡推出更多的減稅措施。

中國政府由緊縮到寬鬆的宏觀經濟政策變化,是在國際經濟出現再次衰退的苗頭和中國經濟出現增長速度的顯著下滑的情況下出現的。從國際上看,自今年三季度以來,歐美復蘇勢頭進一步放緩,經濟再次出現下滑趨勢,歐元區經濟衰退已成定局,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跡像明顯,並使嚴峻的就業形勢更加惡化。尤其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尚未真正地找到解決得出口,因此導致歐元的前途出現了嚴重的不確定性。

這些外部的危機通過對中國出口產品需求的減少向中國的實體經濟傳遞著巨大的壓力。近幾個月來中國的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明顯下滑,其中出口增長速度的滑坡尤為明顯。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通常是衡量實體經濟走向的一個重要指標,官方和民間公佈的這一指標都出現了下降。雖然中國沒有可靠的失業率衡量指標,但是微觀層面關於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農民工和其他行業的失業問題的報導也越來越頻繁地見諸報端。

自2008年以來,中國政府通過大量的政府投資使得本來就已經扭曲的經濟結構更加惡化,具體表現為依靠投資和出口推動增長的模式更一步強化。前一段實行的緊縮政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的。

事實上,由於中國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緊縮政策並沒有對他們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結構調整的努力基本沒有效果。現在,新一輪的寬鬆的經濟政策意味著那些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和權貴企業有著更寬鬆的獲取資源的機會,也意味著中國政府不得不再次地放棄結構調整的努力。可以預見,新的更加嚴重的結構扭曲將會重演,而這將會給中國經濟的未來埋下更多的定式炸彈。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新聞
胡少江:穆巴拉克讓全世界緊張
胡少江:中東街頭的民主革命:集權制度走向徹底死亡前的又一次陣痛
胡少江:在「計畫」取代「市場」的背後
胡少江:日本地震的經濟影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