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吵我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處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每天要講很多話,也會聽見很多話。還要從電視機、收音機裏聽見很多人嘰哩咕嚕地講。但是,我們仔細地想一想:這些話的內容是甚麼?對我們自己和社會整體產生甚麼作用?如果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會很吃驚的發現,我們每日的語言互動中,居然是廢話的比例居多;而正面的、真心的、善良的言語進入我們的耳朵,卻是少之又少。

人不只喜歡講,也喜歡聽別人講,不僅可以滿足對他人的好奇心,更是可以附和一番、反對一番,以表示自己的立場。而在一來一往的言語互動中,一個社會思想的動態也就可以維持。聽與說滿足社會每個人心靈的供需關係。藉著生活中的交談,思想與思想的矛盾或融合不斷地產生。研究一個社會的思想,每日語言的分析絕對是一個最佳的切入點。

在古代,語言的使用是謹慎的。孔子說:「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就是要大家慎言,少說多做。老子則教人要寡言。這一方面代表了君子內省的功夫,也顯示了人對於言語負責的態度。

可是,在現代傳播媒體的發展下,聽與說的供需關係被徹底地商業化。雖然衍生而出的是無數的商機與就業機會,人人都可以大鳴大放。每個人都藉著說話拼命擴張自己的立場,言語於是變得浮濫。為了捧住自己的飯碗與撐住這個繁榮的景氣,話題得不停地被製造。

透過電視廣播,整個社會不停地講,但每一句話都減低了它的份量。如果要對每句話都仔細思考的話,人們很可能會發瘋。在不同意見充斥的環境中,人們被迫使選擇一個自己的立場,而對於別的東西則保持漠然與敵視。將自己的思想心靈封閉起來,再與其它的封閉心靈相互碰撞,這就是一個商業化的言談環境。人人似乎都想藉由言語尋求交集,卻又很難找到。人們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自我與外在發生著矛盾。

言語的氾濫也增加了溝通的成本,每個人必需得講更多的話來表達意見。人們在聽與說的固定模式中,互相地消耗。每天聽來聽去,講來講去,都是同樣的事翻來覆去。人對語言會變得越來越疲憊,思想越來越受到限制。更可怕的是,帶著惡意的思想言論會趁虛而入,因為聽起來新奇、有賣點。社會的人心就在衝突的言語中被扭曲。現代人的精神方面的問題,除了壓力外,不知是不是也和這個語言現象有關係?

學習沉默是一個必須的過程,不只是嘴上的沉默,連心裏也得寧靜沉默。與其多言,不如反問自己,自己為甚麼想說?別人想聽嗎?如果,我們的言語帶給別人負面的感受,那還不如不說。

如果人人都能學習當個傾聽者,社會自然寧靜平和。在傾聽中,可以發現許多秘密,在說話中只能產生執著。寧靜地聽一聽自己。傾聽自己的內心吧!

──原載於大紀元周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鄧振糧編譯報導) 人們習慣於用右耳傾聽,更甚於左耳,這一人體現象目前得到了科學證實。
  • 有一個福音萬載難逢
    請你用心去傾聽
    他像春風吹拂人間
    帶給我們希望和光明
  • 前些日,我到附近的一座城市看望一位大哥,說是「大哥」其實他兒子比我也就小不到十歲,本來應該叫他「叔叔」可是他執拗的要我做他的忘年交的「小弟弟」,俗話說:「恭敬不如從命」,於是乎我就稱他為「大哥」。
  • 一名老黨員,官達正縣級订汹可謂萬人之上。任公司總經理,幾十年跟共產黨學幹壞事的絕招
    雖說大權在手,為所欲為,但還是美中不足,搞得自己渾身是病,不是肝炎就是腸炎,不是腎虛就是骨質增生、頭痛難眠。1994年春在武漢同濟、協和兩家醫院檢查確診腦腫瘤、癌症。心裏多麼難受啊!
    我就在武漢聽李洪志師父講法,等到第五天,感覺自己像年輕時那樣精神,所有的病也是不翼而飛,這條命是師父給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逢人就講:法輪大法好。當時大夫說:開刀花十幾萬元不一定能成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全國像我這樣的病例不計其數,所以法輪功不到七年時間發展到幾千萬將近一億人,真是百利而無一害。
  • (shown)夫妻相處,你要爭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爭論半天,假如你輸了,就得去追,去哄,賠禮道歉;如果你贏了,那可壞了,等著吧,女孩子早氣得離家出走了。你還得去追,去哄,去賠禮道歉。
  • 串珠珠之所以迷人,不僅因為可以串成美麗的項鍊、手鍊、手機吊飾等,也不僅在於它可以是獨一無二的,當然這些理由都已經太足夠到令人迷戀它。但最令人愛不釋手的,其實是串珠珠和自己的連結,就像母親凝視自己的小寶貝,其中有一條神秘的線,把串珠珠的過程中,串出自己心底那美麗而幽微的符碼。
  • (shown)做安靜的傾聽者,不張揚、不喧囂、善解人意、懂得關心和體諒別人。在當下的生活狀態中,持有這種品格,是多麼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
  • (大紀元記者亦平美國華盛頓DC報導)理查德‧博蘭茲先生是總部設在日本的百歐尼仕(Bionics)公司負責北美/歐洲業務的總裁。2010年8月25日,博蘭茲在肯尼迪藝術中心歌劇院再次觀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博蘭茲去年第一次觀看神韻演出,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次他特意邀請了好幾個朋友同來觀看。
  • (shown)傾聽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默契,是心靈的溝通,更是一門學問的展現。
  •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專題報導)近日校園問題頻傳,青少年的偏差行為益發受到重視,其實這些孩子只是不斷地在尋求一種認同感,在內心深處渴望受到關注,盼有人肯傾聽心聲,並建立屬於他自己的成就感;但現在許多專家學者,都只從外在行為來個別解決,如霸凌、毒品、飆車砍人、凌虐…(增加)等,卻忽略其背後成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