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工程

冒煙的塔--源影寺塔

在碣石山腳下,有一座每到春夏時節便會冒出白煙的十三層寶塔,這便是座落在昌黎縣城中的「源影寺塔」。

當來你到昌黎或爬上碣石山時,首先會發現,在古城昌黎的西北隅巍然屹立著一座十三層的巨塔--源影寺塔。每當晚霞滿天時,這座巨塔猶如在碧藍色天空作畫的一隻巨筆,因此有人形象地將源影寺塔叫做「倒參彤管」。

《昌黎縣志》中也有這樣一首詩形容這座寶塔:「浮屠高矗筆淩空,搖曳金鈴送晚風。霞影是朱天是紙,淋漓倒寫夕陽紅。」

源影寺塔始建年代早已無法考證,從建築風格上分析應該屬於遼、金時期的塔型,因此常被人稱作千年佛塔。塔為磚木結構八角、十三層實心密簷塔,全塔由塔基、平座、蓮臺、塔身、密簷、塔刹等組成,塔高三十六米。

築有以須彌座承托著的雕飾秀美的平座,平座的欄板上雕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塔身共一層,就是由平座上那兩層仰蓮托起的,用青磚雕刻的天宮樓閣;天宮樓閣直至塔頂,各層斗簷卷刹飛揚,顯得異常古樸、秀美。

塔尖為淩空傲立的風磨銅頂,遠遠望去,分外耀眼奪目。源影寺塔的最大特點,就是第一層塔身的雕刻裝飾與一般密簷塔迥然不同,它不以密簷塔常用的佛像、菩薩、天王、力士和飛天、華蓋等作為題材,而是以重樓城闕,飛廊閣道共同組成好似天宮樓閣的圖案,這種形式的寶塔目前尚未發現有第二座。

此古塔還有一個與其他寶塔極不同的地方,一般說來,寶塔大都修建在山頂、半山腰上。而源影寺塔為什麼要修建在碣石山前的平地上呢?原來源影寺塔建在一口水井旁,傳說這座源影寺塔就是玉皇大帝下旨,由托塔天王李靖親自將這座寶塔立在這口古井旁,用來鎮水妖。

現在,這座高高的古塔南側緊貼塔基的地方,仍有一眼約五、六丈深的泉井,井四周砌有石欄相護,井中終年湧出甘甜可口的盈盈泉水,俯身向井中望去,那美麗而清秀的古塔映在水面,景色令人歎為觀止。

古塔所在寺院曾歷經多次戰亂,到明朝時已荒圮失名,昌黎知縣楊於陛在萬曆四十八年(西元1620年)主持重修寺院時,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為「源影寺」,塔遂稱「源影寺塔」。

這眼深井究竟開鑿於何時,由於無任何記載更是千古之謎。

傳說,遠古時期碣石山就是塊風水寶地,不僅山青水秀,在碣石山頂更有天梯通往九霄宮王母娘娘的宮殿前,因此碣石山主峰一直有娘娘頂之稱。

人們靠山吃著各種水果、靠海吃著各種海鮮,年年五穀豐登,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住戶後來越來越多,漸漸就形成了一個大城鎮。不知何時,在城鎮的古井中出了個大鼇魚變的老水妖,專門製造水災害人。人們為了求得平安,便年年給它燒香進貢,求它別發水鬧災。

有一年,碣石山上修了一座山神廟,逢年過節人們都爭著去燒香膜拜,老水妖一看山神與它爭香火,氣紅了眼,就與山神開始鬥法。

老水妖一怒,十多丈高的黑水大浪頭朝著碣石山腳下撲來,人們一看發水了就拼命地往碣石山上跑,眼看黑色大水就要追來,山神便將碣石山隨著黑水往上長,老水妖的水還沒到半山腰,水頭就再也上不去了。

老水妖慘敗而回,從此百姓都不再向它上供。老水妖更急眼了,就下狠心憑著老交情從東海龍王那裏借來了海水,這一下鋪天蓋地的大浪,一下就把碣石山全淹了,碣石山從洪水裏鑽出後,一看老水妖這麼凶狠殘暴,禍害黎民百姓,不由得也氣紅了眼,就在玉皇大帝面前告了老水妖一狀。

老水妖被天兵天將帶到玉帝面前還想抵賴,王母娘娘讓太白金星去娘娘頂,取來被大水帶上去的雜草為證,挫敗了老水妖的謊言。

玉皇大帝手拍龍書案,衝著老水妖厲聲說道:「膽大妄為的妖孽,人證物證俱在,你還敢如此抵賴,真是罪該萬死!」說完,玉帝即刻下了一道聖旨,令托塔天王李靖托起一座十三層的鎮妖寶塔,把老水妖重重地壓在碣石山腳下。

塔建起後,在周圍又建了一座寺院,寺院的原名也無考,所以從明朝重建時便開始叫源影寺了。而這座「源影寺塔」每到春夏時節便會冒出白煙的原因,都說是被壓在寶塔下,那千年老水妖流出無盡悔恨的眼淚所化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