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壇寺--戒台寺

路聖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86
【字號】    
   標籤: tags:

戒台寺,位於北京門頭溝的馬鞍山麓,原名「慧聚寺」,又稱「戒壇寺」,始建於隋代開皇年間(西元581~600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戒台寺坐西朝東,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其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既有北方寺廟巍峨宏大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清幽秀雅的情趣和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

戒台寺占地面積約4.4公頃,以擁有中國寺院中最大的戒壇而聞名,同福建泉州的開元寺戒壇和浙江杭州的昭慶寺戒壇,並稱為「中國三大戒壇」。

戒壇是佛教寺院向信徒傳授戒律的地方,戒台寺戒壇位於戒壇大殿殿內,始建於遼代咸雍五年(西元1069年),距今已九百多年,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修建,當時四方僧眾多來受戒。

戒壇大殿

戒壇大殿是戒台寺的標誌,也是寺內最主要的建築。戒壇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長寬各26米,建築面積676平方米,共有自然間數25間。殿高20餘米,為重簷盝頂與四角攢尖式相結合的木結構建築。

大殿頂部四面呈坡形,正中部分是一個正方形的小平臺,臺上安有明成化十三年(西元1477年)由僧人德秀捐贈的銅質鍍金五塔形寶頂,造型渾厚莊嚴,具有藏傳佛教的風格。殿頂上的上下簷之間有風廊環繞,簷角皆掛有風鈴,上層為圓形,下層為方形,象徵著「天圓地方」。

大殿的正門上方高懸著一塊上寫有「選佛場」三個漆金大字的橫匾,門內的橫枋上掛有清代乾隆皇帝手書「樹精進幢」的金字橫匾,內側掛有康熙皇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原來楹柱上還有一副乾隆帝手書「遍灑醍醐成雨露,長留華藏閉山林」的對聯,可惜今已不存。

大殿內的戒壇是一座用青石砌築的高臺,全高3.25米,平面呈正方形,台分三層,下大上小,呈品字形。上層有蓮花寶座,塑有釋迦牟尼佛坐像。每層台均為須彌座造形,上下枋雕有流雲藩草,束腰處雕有佛龕,每個佛龕內均有泥塑彩繪的有戒神。

戒台寺內碑、幢頗多,計有遼幢二、金碑一、元幢一,其餘明、清以及民國後碑石多通。

戒台以松名

戒台寺不僅勝於千年古韻的佛門淵源,更得滿園古木蒼翠的清新幽雅,四季宜人,一直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

戒台寺的古樹甚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古松。這些古松經過了千百年磨礪,形成了各種奇特的造形,為歷代文人雅士詠贊。明清時期,戒台寺「十大奇松」就已經聞名天下,如著名的「自在松」、「臥龍松」、「九龍松」、「抱塔松」和「活動松」等。

「九龍松」植於唐代,是一棵體形巨大的白皮松,它有九條粗壯的樹幹,猶如九條騰空而起的白龍,凌空舞蹈,煞是好看。「抱塔松」樹幹屈曲扭轉,緊緊摟抱著一座墓塔。據傳,這棵松樹原先是一條天上的神龍,被玉皇大帝派下來守護遼代高僧法均的墓塔。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龍松怕墓塔被雷電擊中,就撲過去用雙手抱住古塔,形成了今天古松抱塔的奇觀。

「臥龍松」猶如一條粗壯的巨龍,從石雕欄杆中橫臥至其外,仿佛欲騰雲駕霧而飛,它鱗片斑斑的粗幹橫長達10米,幹周長達2.8米,為遼代所植。在石欄杆外的龍松粗幹下面,有一巨石支撐。巨石上書三個紅漆大字「臥龍松」,乃清末時赫赫有名的恭親王亦訢所書。

而馳名已久罕見的「活動松」枝幹纏連,你隨意拉動它的哪個松枝,整棵樹的枝葉都會跟著搖動,好像一陣狂風正在襲來似的,乾隆皇帝在此還留下了一座「題活動松詩」的石碑。

「自在松」矗在大雄寶殿前,高達25米,幹周長達2﹒7米,亦為遼代所植。其姿舒展有致,儀態大方,顯得「逍遙自在」,所以得名「自在松」。

寺內還有「菊花松」、「蓮花松」、「龍松」、「鳳松」、「鳳尾松」等名松,所以,至今北京仍流傳著「潭柘以泉勝,戒台以松名」的說法。

神祕幽深的天然溶洞

戒台寺的後山為石灰岩構造,在千萬年的雨水侵蝕下,形成了許多神祕幽深的天然溶洞,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的造型千奇百怪,美不勝收。「有龍躍、有魚遊、有獅坐,石乳所凝也」。

最著名者有太古洞、觀音洞、化陽洞、龐涓洞、孫臏洞。太古、觀音洞外有八角形十一層小塔;化陽洞右,直下百米處有一石龜,如浮於波浪之中;龐涓洞極深邃,兩壁皆是石乳,並有一眼深井,投以瓦礫,宛轉錚錚之聲不知所終,傳說此井與渾河相通。各洞都不少奇景可觀。

這裏的部分山洞在古時就曾經過修整,而建成石窟寺,這是當年寺內高僧靜修的地方。而這樣密集的石窟寺岩洞群,在北京地區也只有戒台寺一處。

乾隆皇帝曾先後四次來到戒台寺。乾隆十六年(西元1753 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來到戒台寺,即寫下了〈初至戒台六韻〉的詩篇。乾隆皇帝金口玉言,以詩賜名,因而就有了戒台寺之稱,並且一直延用至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談論華山自古一條路是如何的艱難與險阻。可很少有人研究為何華山自古一條路?
  • 泰山,古稱東嶽,又名大山、岱山、岱岳、岱宗、泰岳,位於中國山東中部,東西長約20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
  • 泰山與周圍的平原丘陵形成高低大小的強烈對比,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
  • 半山之腰建築寺廟,實乃超凡之作;以其玄妙特點譽滿古今建築史,歷經多次地震,整體結構仍..
  • 衡山是著名的五嶽名山之一,位於湖南省中南部,號稱南嶽衡山。橫跨湖南省八個縣市區,逶迤八百里,共72峰。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臨峰頂,極目楚天,環顧崇山峻嶺,便可領略到如飛的氣勢。清代著名學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稱讚道:「唯有南嶽獨如飛」。
  • 少林寺位於五嶽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叢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說嵩》稱:「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 白馬寺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即西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了。它位於洛陽城東13公里。白馬寺坐北朝南,背依邙山,面對孕育了洛陽古代文明的洛河,號稱「中國第一古寺」......
  • 恆山為五嶽之一,主體部份雄踞山西省的北部。相傳遠在4000年以前,舜帝北巡到渾源,見此山氣勢雄偉,若北天之門,遂封為「北嶽」,成為北方萬山之宗。它西銜雁門關,東跨太行山,綿延五百餘里,有「恆山如行」之說。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
  • 觀世音菩薩,梵文Bodhisatta,音譯「菩提薩捶」、「菩提索多」、「扶薩」等,意譯為「大士」、 「勝士」、「大道心眾生」、「法王子」等。習慣上多沿用譯音的略稱——「菩薩」。菩薩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眾生、自覺(以佛法覺悟自己)覺他(用佛法覺悟他人)的正果覺者..............
  • 普賢是梵語Samantabhadra的意譯,又譯為「遍吉」,是將妙善、妙德、賢德普施一切眾生之意。同諸大菩薩一樣,普賢也沒有真實的來歷。《第二菩薩經跡經》說:「有轉輪聖王,名無諍念。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旬,即觀世音菩薩;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勢至菩薩;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薩;第八子名泯國,即普賢菩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