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塔之三十一

現存最多的遼塔群─銀山塔林

文意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古燕平八景(鐵壁銀山、天峰拔翠、石洞仙蹤、松葉常青、龍潭噴玉、虎峪輝金、居庸霽雪、安濟春流)之首的「鐵壁銀山」,坐落在北京昌平縣北部,距離縣城30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周圍群山環抱、峰巒疊翠、景色巍峨壯麗。

高高突起的銀山主峰,山體由黑色花崗岩構成,石崖陡峭,有如高大的牆壁一般,又色黑如鐵,故稱為「鐵壁」。山峰冬日瑞雪紛飛,漫無邊際的山峰白色如銀,山巒銀妝素裹,故稱之為「銀山」。黑白強烈反差,合稱「銀山鐵壁」由此得名。
銀山景區自然景觀特點是「山美」、「樹美」、「塔多」。

「山美」。銀山林美形勝,山峰陡峭,秀美雄奇,山巒有前、中、後三座主峰,中峰「獨出雲霄」海拔為726米。從山麓向上攀登,巨石千姿百態隨處可見。法華禪寺及古井、奇石、巖洞等十勝景,巧妙的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合為一體。

「樹美」。漫山遍野蒼松翠柏,還有濃郁茂盛的橡樹、栗子、柿子、梨等各種樹木。滿山顏色隨著樹種及季節的變化,而呈現深淺不同的綠,以及紅、橙、黃等多姿色彩。

「塔多」。銀山南麓有十八座造型各異的古塔林立於峽谷之間,最為壯觀的是華禪寺內的金代佛塔。遺址周圍眾多的密簷式磚塔、喇嘛塔等綴於青山之中,形成一片綠蔭塔林。

「銀山塔林」歷史悠久,自唐代起此處就是佛教聖地。唐憲宗元和年間(西元806年~西元820年),唐代高僧鄧隱峰,曾在此講經說法。一千三百年前就建有「華嚴寺」等寺院。遼壽昌年間(西元1095年~西元1101年),滿公禪師於山前建有「寶巖寺」。

金天會年間(西元1123年~西元1135年),僧人海慧重新修建廟宇,名為「大延聖寺」。興建當時,銀山上下共有寺、庵堂72座,而以「大延聖寺」規模最為宏偉,聚僧尼500人。寺建成後,旺盛的香火維持數百年。「銀山」,曾是佛家請經說法以及文人雅士隱居之佳地,曾與江蘇鎮江「金山寺」齊名,人稱「南金北銀」。鼎盛時期「鐵壁銀山」的寶塔約為七十多座,有鐵壁寺、清涼庵、法華寺等眾多寺廟,當時以寺多僧眾而聞名。

明宣德四年(西元1429年),司設監太監吳亮,出資重修「大延聖寺」,於正統二年(西元1437年)完成。明正統十三年(西元1448年)重建,英宗朱祁鎮,賜額欽賜寺名為「法華禪寺」,下領七十二庵,成為京郊名剎。明成化二十年(西元1484年)以及清康熙十三年(西元1674年),兩度修繕,成為殿宇與佛塔容為一體的建築群體。

銀山的遼代塔群是中國現存遼塔最多的著名景區。大片塔群,塔身高低錯落,但佈局規整,結構一致,造型精美。塔群自金元以來,經明、清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整座銀山遍佈靈塔,民間流傳有「銀山寶塔數不盡」之說,可見昔時浮屠之勝。塔群年代久遠,卻保存完好,據說是因為山高路遠,人跡罕至,因而在動亂年代下得以倖免於難。山上仍保存多處寺院遺跡,但文獻中記載的一些古建築群已蕩然無存。

十七世紀中葉後,由於戰亂頻傳,寺殿盡毀,唯余寺院中七座歷代高僧墓塔仍保存較好。其中,金代(西元1115年~西元1234年)墓塔,是密簷式磚塔結構,有五座,兩座為六角七層,三座為八角十三層。兩座元代(西元l271年~西元1368年)喇嘛塔。兩座元塔,結構相同,但體積較小。其中一座密簷式,簷下刻斗拱,塔的立面呈現出曲線美感。另一座是「密簷樓閣式」和「覆缽式」相結合,形制很特殊。

淡黃色的「銀山寶塔」由台基、塔身、斗拱和塔剎構成,外表用各種石雕、石刻或琉璃剪邊,脊獸來裝飾塔身,給人華麗挺拔的觀感。塔基為高大的須彌座,須彌座與第一層塔身,均有精美浮雕裝飾,簷下有磚刻斗拱。第一層塔身以上均施疊澀磚,挑出短簷。塔身四面有券門,其上雕有飛天和金剛力士,四壁雕有菱花式門窗、斗拱和額枋。塔的高度都在20至30米之間,比「少林寺塔林」、「靈巖寺塔林」中的墓塔要高大得多。

周圍山麓上也建造了許多僧塔。現有可供參觀的古塔18座仍保存較完整,塔的形制、風格各異其趣,每座塔都有一個精彩故事。「銀山塔林」是古代磚石建築美學、建築技術以及佛教文化的珍貴實物。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的古塔很多,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排列的卻極少。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建築,是中國偶數層古塔中,層數最多的一座。古塔建立在高大的台階之上,塔的基座呈方形,分為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台基四周設有石欄,欄的四角有望柱,柱頭有雕刻的石獅像。
  • 中國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中,有兩座以大小分別,且都以「雁塔」為名的,西安市 」大小雁塔」,其不僅是全國著名的佛教古塔建築,在世界上也頗具名氣。」大雁塔」是唐高宗在位時修建的。 相傳是唐玄奘自印度(天竺)取經回來後,仿印度雁塔樣式修築的,故名為」雁塔」.................
  • 在杭州西湖之南,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山上。五代後梁開平五年時(西元911年),在此處掘得一枚大錢,當時吳越國王錢弘認為此處是個吉祥寶地,即下令建造「大錢寺」。北宋年間,吳越王應延壽、贊寧兩位和尚之遊說,為鎮服洶湧的錢塘江潮而建造佛塔.................
  • 「嵩岳寺塔」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城北、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岳寺」內,登封人慣稱它為「大塔寺」。嵩山,是我國古代建築精粹彙集之處,其中的244座古塔中,位居長老地位、被稱做「華夏第一塔」的「嵩岳寺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簷式磚塔』。
  • 素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的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室山之北。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初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西元 495年)。唐初,因助李世民征伐王世充有功,後來李世民大賜莊田建寺院,遂使少林寺成為第一名剎,當時有僧徒千餘人,僧房五千餘間。高僧眾多,大師雲集。
  • 「定州塔」有「中國寶塔之王」美稱,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
  • 福建省福州市東南部,海拔925米的「鼓山」,因山巔有巨石如鼓,每逢風雨之際,顛簸激盪有聲而得名。位於山腰處的「湧泉寺」,前臨香爐峰,背枕白雲峰,風景秀麗,為福州五大禪寺之首。相傳因寺前有一口「羅漢泉」湧出地面而得名。湧泉寺有「三寶」(陶塔、雕版、血經)、「三鐵」(鐵樹、鐵鍋、鐵絲木),非常獨特珍貴,價值連城。
  • 「廣勝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城東北十八公里的霍山南麓,也是著名「霍泉」的發源地。寺創建於東漢建和元年(西元147年),初名「俱盧捨寺」,又名「育王塔院」,唐代改為「廣勝寺」。大歷四年(西元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發生地震,全寺毀壞後重建。所謂「廣勝」,就是「廣大於天,名勝於世」之意。
  • 「白塔寺」就是坐落在北京阜城門(明代稱平則門)內大街北側的「妙應寺」之俗稱。因塔身通體皆白,故俗稱為「白塔」。「妙應寺塔」除塔頂為銅製之外,全部以石砌而成,外表貼磚,並塗刷白堊粉飾,光潔如玉,故又稱「玉塔」。銅製塔頂呈顯金色,與塔身顏色金白對比,看來氣氛崇高聖潔。全塔比例勻壯,氣勢雄渾。
  • 一座與山東臨清靈巖寺、湖北荊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國清寺並稱為「四大叢林」之一的「棲霞寺」,是江南著名的古剎之一。位於江蘇南京東北17公里的棲霞山中峰西麓,又名「攝山」。南朝時代,山中建有一座「棲霞精舍」,因而得名。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西元489年),是當時的隱士明僧紹,將住宅捐給交往密切的法度和尚改建為佛寺的。唐高宗時更名為「功德寺」,增建殿宇樓閣40餘間,極為壯觀宏偉,成為當時江南最大的佛寺之一。
評論